毛主席為什么選擇華國鋒來接班?我認為當時主席對這個問題比較實際。在看到沒有真正的大革命家的情況下,他選擇了比較有實際經驗比較能辦事的人,而且主要是能被各方面接受的人。就是說他對當時后人能否繼承他的哲學已不抱什么希望,這個問題已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因此只能力圖中國的事情不要太糟糕。而在當時左中右很分明的情況下,主席當然會選擇中派,選擇中派中比較有能力辦事的人,這樣是最穩妥的。所謂能被各方面接受,就是中派中的中派。這樣國鋒就成為最佳人選。左派雖然懂得一點理論,但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如何恰當地把理論與群眾運動結合起來。而且從中央到地方,黨內黨外,人們當時普遍對社會主義革命確實是不大明白。那種情況下如果由左派領導,是不妥當的。而所謂中派,就是大多數。左右都是少數。所以很明顯,主席是想讓中派成為主導力量。
國鋒同志如果果真能夠使中派成為主導力量,則其本人將成為中國的斯大林。斯大林當年就是中派。但是在經過十年文革的情況下,左右之間的矛盾成為最大的問題,中派人數雖然多,但在政治上沒有鮮明的旗幟,這與列寧逝世后的斯大林派不一樣。斯大林派雖然是中派,但其旗幟鮮明,要建立強大蘇維埃國家,在當時情況下,比托派和布哈林派更有號召力,而且托派與布哈林派雖然形式上左右對立,但卻都是小資產階級思想派別,這與中國當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國鋒本該想辦法使中派成為主導力量。但是他沒有這么做。他雖然是中派中的中派,但卻看不到中派的力量,沒有團結和發動廣大中派,以形成中堅力量。同時,他又感到左派旗幟耀眼,認為這對他領導地位的穩固會不利。這本來也不奇怪。但如果他對中派量力有信心,他應該先以中派力量去團結左派,如果實在無法團結,再以中派力量去與左派斗爭,包括團結右派去與左派斗爭,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可惜,他沒有相信大多數,沒有運用大多數的力量。所以問題不在于他打倒四人幫,而是打倒的方式有問題;問題不在于他聯合右派,而在于他聯合右派的方式。國鋒不是以中派力量去斗爭四人幫,他沒有按照組織程序發動廣大中派,沒有按照組織程序聯合右派,而是秘密串連,違反紀律搞了所謂非常措施。四人幫是打倒了,但不是以中派力量打倒的,不是以大多數的力量打倒的。國鋒聯合了右派,但也不是以中派力量為主導進行聯合的。所以他實際上完全拋棄了中派,這樣他自己也必然被拋棄。
現在有些人在反思毛主席逝世后為什么歷史出現反復,認為是因為缺少組織制度,是因為沒有民主程序云云。這種說法真是笑話。事實上,國鋒恰恰是違反了組織制度,恰恰是違反了民主程序。事實上證明,組織程序民主程序是必要的,不遵守組織和民主程序是錯誤的,但程序無法完全保證社會主義的發展不出現反復。現在有些人鼓吹制度決定論,說制度決定論就是社會主義民主,這其中少數是別有用心,是想在中國搞資產階級政治制度。但也有一些人是糊里糊涂跟著瞎嚷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