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瑪多首富縣變成貧困縣?
ichunmama
·
2011-03-31
·
來源:烏有之鄉
3月27日 ,央視《對話》節目“打開十二五”,無意中透露了一個情況,青海省瑪多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是首富縣。斗轉星移,三十年過去,瑪多縣已成為一個貧困縣。更為嚴峻和嚴重的是,瑪多縣地處三江源,三十年前全縣4000多個湖泊,現在僅存1000多個,銳減3/4,而有蓄養水功能的草場也已退化了70%,換句話說就是有原本蓄養水的草場減少了70%。這些事發生在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源頭,是否很恐怖?!
依稀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一個重要領導人曾到了瑪多縣,號召大力發展畜牧業,即多養牛養羊,以致富農牧民。其用心不能說不好,但結果是三江源生態的過度破壞。現在國家投資恢復三江源生態,已投75億,但要恢復原貌,75億不過是需要的九牛一毛。算一算明細賬,不知瑪多縣多養牛養羊所產生的效益,30年來總計多少。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掙1元錢恐怕得后人花成千上萬倍的錢去恢復、去彌補,這顯然是再愚蠢不過的事。仔細盤點一下我們高速增長的GDP里邊,究竟隱藏著多少這樣的蠢事呢?!
三十年來,主流精英們高舉著一只“看不見的手”,高唱著讓市場決定一切。三江源的生態能讓市場決定嗎?瑪多縣地處高寒,不長樹,草破壞了再生亦難,人走路都喘氣,不易發展工業,人少也發展不了多大規模的商業。但全國都離不開母親河,母親河不能沒有三江源的源頭活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假如三江源荒漠了,沒有活水來了,廣袤的神州大地靠什么來滋潤,十三億中華兒女又靠什么來滋養?
三十年改革,瑪多縣由首富縣變成了貧困縣,三江源由活水向無水發展,是那里的人民不勤勞嗎?那三十年前他們是怎樣成為首富的?是那里的氣候惡劣、資源貧乏嗎?那三十年前他們是靠什么成為首富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讓瑪多縣從首富縣變成貧困縣的呢?總不會是毛澤東“左”的思想指引的結果吧!
在“文革”中,他們尚能為首富縣,在改革開放中卻淪為貧困縣并危及中華民族的生存命脈,難道不應該全面、認真、深入、科學、準確地總結改革開放政策的經驗教訓嗎?!
毛主席講:總結經驗,以利再戰;又講: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線。其實,政策和策略又豈止是黨的生命線,也是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生命線。
看來,毛澤東思想,的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啊!
附:
http://www.qhnews.com 西寧晚報 2008-02-20 18:30 |
|
青海新聞網訊 再沒有比當地人稱為“黃河源頭第一縣”的瑪多縣經歷如此更大的貧富反差了!20年前,這里人均收入500元,為全國的首富;如今,全縣的年財政收入僅僅93萬元,差不多是全國最窮的縣了。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貧富反差?
7月3日、4日,我們《西寧晚報》三江源采訪組來到瑪多縣的部分牧區、扎陵湖和鄂陵湖區實地觀察,走訪當地的牧民群眾、拜訪政府官員,從生態層面上了解這個母親河發源地的現在和未來。
據悉,瑪多縣為純牧業縣,全縣共有1753戶計10848人,其中牧業人口8893人;目前擁有牛羊27萬頭(只)。除了牧業外,該縣再沒有任何產業。瑪多縣副縣長扎洛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縣是全國牧業生產先進試點縣,牧民人均年收入為500元,是全國的首富。他說,當時瑪多的牧民群眾去購物,錢多得根本就沒有數目的概念。
對于瑪多縣由富變窮,有一種被公認的說法:那就是過度放牧所造成的草場退化及生態惡化。扎洛說,的確誰也無法否認這種因素,因為在1980年前后,該縣存在的矛盾是人少畜多放牧力不從心,以致從西寧市周邊農業區請來“牧民”,這也是如今當地牧民中漢族人口比例大的原因。
扎洛否認了過度放牧是瑪多縣生態惡化惟一原因的說法。在有可能因禁牧而成為無人區的扎陵湖、鄂陵湖周邊采訪時,我們見到了被封閉的草場,也見到了仍然放牧草場的那份干渴,及由干渴為主要原因引起的裸露出沙土的退化草地。當地的牧民告訴我們,近些年來還從沒有像今年這樣雨水充沛,但剛剛降雨過后,草地馬上就干燥起來。
瑪多縣政府官員和牧民群眾公認的草場退化主要原因之一是天災。10多年來,這里已經沒發生過雪災,這是當地人共同的企盼啊!他們說,鬧雪災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福分——雪災可以將老弱病殘的牛羊和野生動物凍死,促使生態更新。但全球的大氣候并沒有給中華母親河源區這種充足降水的恩賜。
人為的因素中,因為鼠、兔不值錢也不受人們“喜歡”,而它們的天敵狐貍、鷹隼或可以制作成服飾,或可以制作成標本,因而被人們沒有節制地獵殺。面對大自然的現狀,這使當地大人和孩子都感到愧疚。
我們誰也不能推掉責任,誰也不能承擔所有的責任。
為生態環境而生存,這是每一位瑪多人乃至我們的黨委、政府正在努力做的,包括生態移民、禁牧在內的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保護母親河,呵護美好的家園,我們別無選擇。(2005-07-06 10:16:31 記者:崔永奇) | |
1986年8月31日 胡耀邦第二次視察青海省
胡耀邦第二次視察青海省對黨政軍領導干部發表講話
改革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勉勵大家同心同德深入實際堅持改革奮發進取為開拓青海建功立業
新華社西寧8月31日電(記者南振中、蔣鵬)8月19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到青海省各地視察,勉勵青海各族領導干部同心同德,深入實際,堅持改革,奮發進取,為開拓青海建功立業。 青海幅員遼闊,面積相當于七個江蘇省,擁有豐富的、待開發的資源。1983年7月,胡耀邦曾到這里作了為期十天的考察,發表了《立下愚公志,開拓青海省》的長篇講話。
青海省各級領導班子新老交替順利 各項工作有進展群眾生活明顯改善
今年8月19日,胡耀邦再次來到這個高寒偏遠的省份。他南下地處九曲黃河第一灣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又冒著高原風寒,翻越白雪皚皚、海拔三千八百多米的大坂山口,訪問了青海東北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總書記特別關心地處江河源頭的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在西寧,胡耀邦同這兩個州的干部會見時,詳細詢問了江河源頭牧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和牧民的生活情況。胡耀邦還乘火車西行,穿越柴達木盆地,視察了戈壁新城格爾木市,察看了規劃中的格爾木煉油廠的廠址。他對格爾木在開發柴達木、溝通內地同西藏聯系中的作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贊揚在茫茫荒原上建成這座新城是青海人民對開發我國大西北的一大貢獻。 在十二天的考察中,胡耀邦乘車在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原上跋涉,行程一千八百多公里,訪問了農村、牧區和工礦區,就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體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問題,同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八州(地、市)十七縣的各民族負責干部進行了無拘無束的交談和討論。8月27日,胡耀邦在青海省黨政軍領導干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胡耀邦同志說,這次來青海,一路上看到的、問到的情況表明,青海省各條戰線的工作比三年前有了新的進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干部的政策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省到縣的領導班子都順利地進行了新老干部的交替。我看到很多新上來的同志年富力強,知識面比較廣,有朝氣,有開拓精神。對此,我們大家應該感到高興。我們老同志,特別是退居二線的老干部,要滿腔熱情地支持他們工作。如果年輕同志確有缺點和失誤,要從愛護的觀點出發,加以幫助,不要重犯過去那種動不動就把人打倒的錯誤。許多老同志在青海艱苦奮斗了幾十年,他們的業績將永遠記錄在青海的歷史上。我們要很好地照顧他們。
要更重視畜牧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 更大膽地對外省開放和對外國開放
胡耀邦同志在談到青海經濟發展戰略時說,一個省的經濟怎樣發展?是那個省的領導應該經常思考、反復認識的問題。他就這個問題談了幾條意見: 第一,青海要把畜牧業放到比現在更高、更重要的位置。每個州縣都要重視發展畜牧業,農業區也不例外。那種把農業區、牧業區、林業區截然分開的觀點是陳舊的觀念。把畜牧業搞上去,要狠抓牲畜品種改良、草原建設和畜產品加工這三個環子。根據青海的實際,要扎扎實實地搞人工草場,還要在荒山荒灘上種草種樹,用比較經濟的辦法擴大草場面積。就全國來說,畜牧業目前仍是一條短腿。你們青海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應該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黨政領導干部要懂得畜牧業,從事農牧業的干部要成為畜牧業的內行。 第二,要瞄準青海的石油、天然氣、湖鹽、水電等突出的資源優勢,有計劃地上幾項骨干工程。在國家支援下,再從國內外引進一些資金和技術,用幾年、十幾年時間,搞成一批效益好的大項目,開拓青海的進度就會大大加快。至于地方工業和鄉鎮企業,不要照搬東部沿海地區的經驗,而要根據你們自己的實際情況辦事。你們青海缺資金、缺技術、市場狹小,所以鄉鎮辦工業要非常謹慎。你們利用當地的資源,搞一些小型的畜產品加工廠和小煤礦,我也贊成。不過,我主張你們大力發展群眾性的采集業。高原上的好東西多得很,如蟲草、蕨菜、蘑菇、貝母等等,采集業大有可為。 第三,要更大膽地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我們早就說過有兩個對外開放,一是對外省的開放,一是對外國的開放。在這方面,青海的同志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邁出更大的步伐。要主動發展同兄弟省市的橫向經濟聯系,與發達地區打交道,互通有無,互相促進,不要怕“吃虧”。為了不落后,就要舍得付一點學費。在引進人才的問題上,你們既要重視有專門知識的大中專畢業生,又要放手從東部地區吸引一大批能工巧匠。這些能工巧匠會給你們帶來技術、信息和商品生產知識。要歡迎他們在青海安家落戶。 胡耀邦同志說,建設青海,要提倡自力更生、奮力拚搏的精神。這些年,國家對邊遠地區的支持不算少。現在,國家給青海的補貼,加上你們自己的財政收入,每年有十億多元。要把這筆錢捆起來統籌使用,每年集中辦成幾件事情,而不要零零星星地花掉。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 是指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在講話中,胡耀邦同志還就當前的改革問題發表了重要意見。他說,農村的經濟改革收到了巨大的效果,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也見了效。在我國改革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措施。但是,我們對城市改革的成果不可估計過高。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同志思想跟不上形勢,行動遲緩。有些事情中央、國務院已經作了決定,但就是推不開。譬如小型企業實行租賃制的問題,前年趙紫陽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講得清清楚楚,去年有些地方卻向后轉,直到今年中央提醒了一下之后,情況才有所好轉。青海省地廣人稀,多民族聚居,商業和醫療衛生體制不應該照搬內地的作法,要結合本地特點更大膽地進行改革。 胡耀邦同志說,現在,中央正在考慮政治體制改革如何同經濟體制改革緊密結合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管理體制有一個嚴重的弊端,就是過于集中,統得太死。1980年8月鄧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曾經尖銳地指出:“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規章,放在下面,放在企業、事業、社會單位,讓他們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處理,本來可以很好辦,但是統統拿到黨政領導機關、拿到中央部門來,就很難辦。誰也沒有這樣的神通,能夠辦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這可以說是目前我們所特有的官僚主義的一個總病根”。不去掉這個總病根,不簡政放權,經濟體制改革就難以深入發展,已經取得的改革成果也難以鞏固。 胡耀邦說,鄧小平同志的這篇講話,是經過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的,是指導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各級領導干部要重新學習這篇講話,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把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即將召開的十二屆六中全會議題之一 審議通過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決議
胡耀邦同志說,即將召開的十二屆六中全會,議題之一是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的決議。這個決議的草案經中央政治局討論,已原則通過,現正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常委、黨組成員中征求意見。 我相信,如同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一樣,這個決議,作為黨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必將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個決議經中央全會審議通過之后,你們要認真學習。當前,各級黨委都要結合自己那里的實際情況,把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抓好。在青海,有幾件事需要特別注意: ——要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當前,我國的民族關系是好的,青海也是如此。今后在經濟文化建設中,要積極發展各民族之間的開放、交流、合作和互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系。 ——要全面理解和執行黨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保護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團結一切愛國的宗教上層人士,這些都是我們黨的長期政策。同時還要指出,對那些妨害民族興旺、妨害人民致富、不利于兩個文明建設的陳規陋習,必須在充分醞釀和群眾自愿的基礎上,逐步地加以改革;對過去改革的積極成果也應該加以維護。 ——廣大干部要帶頭遵紀守法。青海經濟不發達,長期閉塞,要特別注意教育各級干部擺脫封建遺毒的影響,樹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觀念,自覺地按照國法黨紀辦事。 胡耀邦同志最后說,我們現在不是家大業大,而是家大業小,所以,一不能驕傲,二不能松懈,大家都要奮發圖強,努力開拓。這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大有希望,青海就大有希望。
(《人民日報》1986年9月1日) |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