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番報道刺痛心后的“痛定思痛”
前面寫了個《電視里的這一番報道刺痛了我的心》,雖然很痛,但也不能總是痛下去,喝了點酒發了點牢騷也就不么痛了。突然想起那個“痛定思痛”的成語,于是正襟危坐故作姿態地來思一思這個“痛”。
為什么看到外國人在我們中國來送溫暖會心痛呢?前面說了,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它在造就富人的同時肯定要制造窮人。可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首先要保證的是人人有吃飯。即使因為天災人禍出現困難,也應該是我們自己來解決才對。外國人在外國搞慈善是正常的,因為他們的制度需要慈善來補漏洞。外國人跑到社會主義中國來搞慈善就不太正常了,因為中國共產黨還沒有說要走資本主義道路。特別是,中華民族歷來有著不食嗟來之食的傳統,可是,如今——如今——丟人丟得實在讓人心痛。
這個“痛”的病根又在那里呢?自然想起了鄧小平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理論”。鄧小平的這個“理論”比較完整的表達是:“我們要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們允許一些地區、一些人先富起來,是為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兩極分化。這就叫社會主義。”
我們的設計師設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不管他怎么強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理論”,都還記得社會主義。記得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是共同富裕。可是后來的施工者閹割了鄧小平,只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記得還有個“共同富裕”的條件。結果搞得貧富懸殊兩極分化,造成一部分人不知道吃什么好,一部分人不知道到那里找吃。乃至在很快就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時候,還會有很多人“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吃一個外國人在中國開辦的“慈善廚房”。
“痛定思痛”,還是要責備我們的設計師。他當年可能是求富心切,只管設計自己“先富起來”這一截,沒有設計好接著怎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害得后來的領導人只好摸石頭。所有的人都知道,在任何社會,“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很容易的事,而共同富裕是很難的事。現在容易的事已經完成,留下來這很難的事給后來人做,誰拿著也會頭痛。
怎么辦?或許到了要用“集體智慧的結晶”好好地設計一下的時候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