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比較70年代那些免費和相當于免費的商品
貓和船的故事
網友最近熱絡地討論起了一個話題,即比較30多年前后勞動者收入和商品價格,從中窺視勞動者的生活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是一個非常有趣和有意義的話題。
說一個時代進步、一個時代落后,或者說一個時代的進步水平,對比勞動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應該是一個核心的參數或標準。因為它真實地地反映了勞動者生活的艱難和優裕程度。但目前的討論針對的還是那些有正式價格,可以比較的收入和商品。
其實,還有很多沒有正式價格,直至免費的商品更需要比較一下。當然,這只是前30年,后30年,一切都商品化了,免費的商品可以說完全不存在了。城市的情況我不知道,就說農村。
1、找干部辦事是基本免費的。70年代,上面的干部,至少是公社干部在生產隊蹲點,就地解決生產隊和社員生產、生活中的問題,生產隊、社員有什么事,根本不用跑到大隊、公社去,就地解決,這就省了車馬錢,至少是節省了時間。下放蹲點的干部,性格、態度非常好,和顏悅色,社員說什么話,講什么話,都是認真地聽,聽完了就解決。社員根本不用操心話怎么講,更不用請搓一頓,甚至擰點東西了。那時我家就住過下放蹲點的干部,對我們真的就象親人一樣,時至今日,我都常常想起他。
2、種子、農藥、化肥,甚至包括拖拉機、抽水機、脫粒機、犁耙等幾乎全部農業生產資料,對社員來說是免費的。生產隊社員幾乎和工廠工人一樣,不需要具備什么生產資料,最多自作幾把木叉、木耙。而后來,這些都要村民自買,特別是種子、農藥、化肥一直是村民難以承擔的費用;拖拉機、收割機等要自己買;如果去請,當然要付費。
3、生產隊自養的豬、牛、魚等肉食品,宰殺和捕撈后,按人或按戶分給社員,是免費的。那時,我所知道的每個生產隊都有養豬場、牛場,魚墉,每逢春節、中秋節等節日和農忙季節等,生產隊或殺豬、或宰牛、或撈魚,那無疑是社員,特別是我們孩子們高興的日子,所以我始終認為,后來一些人一整就說那時的人沒有肉吃,我就認為那全是虛假的謊言,非常可笑。如果一些人說城里人一月只有半斤、一斤肉票什么的,那我覺得我們生產隊的社員和孩子們,每月吃的肉比他們多。
還有,那時社員每戶一年至少養兩頭豬。那時,國家有規定,農村社員養豬,賣國家和自家殺了吃的比例是一比一。能干的社員一家甚至能養四頭。我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養不了那么多,只能養兩頭。一頭豬賣給國家,能換回六、七十元,就這一年的花銷也差不多了;一頭豬臘月里殺,一直到春節,每天都有肉吃,一直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季結束。這還不包括社員每家每戶每年養的好些只雞。
4、我記得那時食用油也是免費的。因為我們那里產棉,生產大隊就有了籽棉脫粒機、棉籽榨油機。棉花籽榨油,分給社員不要錢。當然,后來據說食棉籽油影響生育,可那時棉籽油對社員來說,可是好油呢,因為他們說那在舊社會可是用來點燈的,而且還沒有,非常金貴。
5、社員的農業稅是免費的。現在,我一聽說后來取消了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稅,就非常訥悶。記得70年代,就從來沒聽說過什么農業稅,怎么竟然取消了幾千年的農業稅了呢!再一想,應該沒有記錯,那時的農民都是社員,其實就跟在工廠里做工的工人一樣,要交稅也是生產隊和工廠交,社員和職工怎么會交呢。但這至少可以說,那時社員不用交農業稅。
6、蓋房子的人工是免費的。我們生產隊,包括我小時候到過的所有生產隊,社員幾乎每家每戶住上了磚瓦房,以至于我都不知道社員的這些房子是什么時候建起來的。房子都是筆直地排開,前面是路,再前面和后面是生產隊分給社員的自留地。當然,我家的房子蓋得比較晚,原因是父母都在城里工作,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在生產隊掙的工分少。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那時的城鄉差距非常小。還依稀記得我們家原來是幾間籬芭茅草房,在我記事的時候,那幾間籬芭茅草房已經拆了一半了。我們家蓋房子可熱鬧吶!生產隊的社員們都來啦,測量的測量、挖地基的挖地基、和灰的和灰,特別是打夯,幾組社員拉著石磙,一拋一落,口上喊著號子,高亢悠揚。場面就象排節目一樣。社員們只需要幾只煙和幾杯水就行了。很快地,三間磚瓦房就蓋好了。
7、我不知道全部糧食是不是免費的,但至少有一部分糧食是免費的。我們那里的人都愛吃大米,不喜歡吃面食,但卻種小麥不種水稻。每個生產隊都有個大倉庫和大曬場,用來曬存糧食和棉花,收獲的小麥和棉花都賣給國家了,但也分一些給社員,不要錢。我從沒看見爺爺奶奶買過大米,也從沒聽他們說過沒有錢買米。缸里的米總是快完了,不知什么時候又滿了。我們那里幾里之內地不同質,鄰近的一部分生產隊是沙地,不能種棉和麥,但他們種西瓜、種花生、種紅薯,還種一種潑缸豆,非常好吃,生產隊都分給社員一些,從不要錢。
8、所有蔬菜都是免費的。可能有人笑話,農民什么時候吃菜不是自己種,還談什么免費不免費。我說這種認識錯了。因為現在的很多農民不種菜。自留地原來主要是種菜的,社員在生產隊收工后,就種自家菜園;但包產到戶后,因為種點小菜費工,不如打打麻醬,就逐步種成了大田作物,還能指望能和大田作物一起,多賣點錢。家里要正經吃點菜,就得到集上買。
可能還有,一時也想不起來。這些對于今天來說免費和相當免費的商品,該值多少錢呢?該怎么比較呢?恐怕是難以計算和比較清楚的,但它卻實在地向我們呈現了兩個不同時代中國勞動者,特別是農民的生活情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