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寓言集 之十八
新思想改造傳統與更新規則
文/阿蒙山2010.9.18
傳統是每個民族都樂于自我宣揚的事情,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點,必然就有優長劣短之分。強健的民族傳統必定會使得這個民族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間和更多的利益,歷史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未來更是這樣。
中華民族傳統的優長之處甚多,而劣短之處也非常明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容忍是骨子里帶出來的,炫耀悠久歷史就是固步自封的隱痛,遵守祖訓的點點滴滴往往就是自取其辱的必然結局。劣短之處就像肢殘一樣顯露無遺,像一個沒有城防的部落。中國傳統文化必須自省其腦其身,才能繼續傳承更健康的傳統。
四十年來,南海、東海和釣魚島發生了很多次的外交事件,表現出的深層原因并不僅僅是我們的國力不強,也不在于歷史遺留的問題,而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致命缺陷 -- 仁和忍字當頭,以泱泱大國自居的夜郎心理。在更多的爭取本國利益的國際舞臺上,和睦與忍字當頭大傷國家威望和國民的自尊心,這樣的傳統文化觀點應當痛加改造與變革。
傳統是每個民族的先人們一代代積累革新發展起來的,沒有革新就沒有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沒有經久不變的傳統,沒有世代遵循的遺訓,這是一個通俗的民族歷史進步的規律。國際社會格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必定要促進民族傳統的主動或者被動的革新。凡主動革新就會占有爭得利益的先機,被動革新必然會失去應當得到的利益,自己的榮譽和利益受到損害。
1868年日本發生了明治維新改革。原來國力軍力都不及中國的日本,從權力分配、土地、教育到國有及民間經濟,甚至包括給予平民姓氏等等都進行了大領域的改造更新。用了不到 30 年的準備時間就打敗了中國海軍,戰勝了昔日的強國大國 -- 中國,從而獲得了中國在東海及臺灣的利益。日本準備的不僅是物質和武器,而是新的思想,這是日本由小而大由弱而強的根本原因。
因為他們看到了在 1840 年的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已經衰敗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一些到了中國的中下層日本人認為,如果日本不對傳統做重大的改造革新,不改變日本的現狀,日本的下場比中國還要慘,必將成為西方某國的殖民地。為了自救,并不強大的日本才會發生明治維新改革,改造了傳統的日本開始變得強大起來,直到今天。
100年來,日本對中國的兩次戰爭的過程和結果,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直到今天還重重地壓在中國人民的心上。而當時國內輿論在馬關條約即將簽訂之時才發生“公車上書”,對這次屈辱的反省實在晚矣,可是亡羊補牢卻并不晚。然而改造革新傳統的事情仍然姍姍來遲,從 1906 年預備立憲到 1908 宣布立憲,比日本整整晚了 40 年,而且立憲的壽命只有 3 年,且不論立憲的誠意有多大,清政府就結束了他腐朽的政治生命。
不僅傳統需要革新,革新的時機也非常要害,錯過了就意味著將會失去利益,直至失去全部。中國與日本在對待改造傳統的不同認識,在選擇上的過程和結局,就是新的鮮活例證。無需再用生活中的大量實證去證明傳統是不是要革新,怎樣才能健康的發展,沒有革新就沒有發展,傳統就會成為過去的事情。所以傳統里的核心文化必須要改造,才能保護傳統不被扼殺和削弱。
傳統里重要的實際組成部分就是規則。做人做事都需要規矩 -- 規則,規則威在履行,重在更新。憲法是國家對內外關系的規則,法律是制約憲法之內的人和事的規則。憲法是個大圈圈,法律就是在憲法大圈圈里的小圈圈,所有服從憲法的人和事都在大圈圈里面和小圈外面活動。標準是規范社會生產和國家運行的規則。
規則具有強制接受的特點,規則是最低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所謂高標準嚴要求是曲解規則特征的謬論。章程是經過協商的綱領,還是志同道合的自愿者合作的契約,用于自律,約束自己人的規則。
好的規則能夠促進社會健康生存,更新規則才能促進社會不斷的向更好,向更高處轉變和發展。堅持規則就是保守全部傳統,不思進取,這個堅持必定是失敗的堅持。新的時代要求更新原有的習慣想法和做法,拒絕更新就缺乏抵御病毒的能力,難以確保自己原有的實力。更新的規則會促進生命活力,事半功倍;拒絕更新會在原地徘徊,每進一步就要付出更大地代價,事倍功半。
直白地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對傳統觀念的改造。三十年來中國的吃飯問題解決了,國民經濟高速度的發展了,國家實力極大地增強了,國際地位大大的提高了。這些都是改革開放 -- 改造傳統帶來的國家和社會的進步。更直白地說,更新規則的規劃和編制的權利就是政府與社會分權。不是政府放棄權利,社會取得全部權利,而多方共同參與運用權利。
在需要更新規則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國陸上運輸網的規劃,尤為特殊的是鐵路規劃投資建設運營的權利,這是改革以來最后一個沒有全面改革的系統。鐵路與極少地方的社會分權只象征毛毛雨,其所影響的社會效益不可估量。鐵路客貨運輸是個壟斷的賣方市場,應當具有極大盈利空間和再投資再盈利的壟斷地位。工業革命的初中期,鐵路事業是投資盈利的黃金時期,希望中國鐵路事業不要錯失機會。
而宣傳領域比交通網和鐵路發展規則的編制管制權重要得多,宣傳領域就擴大了社會能夠分享的權利,文化市場異常火熱;而大郵電系統已經與社會分權多年,活力充沛,但問題也不少,原因仍然是規則更新的深度不夠。比如監管不力,潛伏收費項目和短信詐騙很猖獗。
京北地區連續多次發生長時間的高等級公路堵塞,正是這個問題引發的突出表現,而恰恰發生在北京附近地區。其根本原因就是這個地區運輸網的規劃和測算發生了問題,因為規則沒有給社會更多更大的監督和質詢權利。所以只能在事后才能暴露出問題,解決的方法只有重新規劃,如果規則不改,產生問題的根源仍然存在,而修修補補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優選擇。
最為顯著的例子是出現了新雙軌制。改革前在工農和城鄉的不同政策是舊的雙軌制,俗稱剪刀差。改革后,多個領域依然部分地保留了舊體制執行的規則,加重了同一種職業不同境況的差別,比如各種待遇。其中最為引起社會不平的是改制不僅改變了身份,還改變了個人的命運。特別突出的就是退休制度 -- 社會公共保險和是否能夠得到社會服務的巨大差別。雖然本屆政府在社會公平中做了很大的宣傳和務實的民生工作,卻不能觸及到由規則造成巨大差別的老問題,實際上政府花錢做了事倍功半的事情。
魯迅的思想告訴我們:不能像祥林嫂一樣千篇一律地重復自己的不幸,求生的人只能改變傳統觀念對自己的束縛,跳出束縛去贏得新的生活,對內對外道理是一樣的,人能尚且如此,何況一個龐大的社會。
改造傳統觀念需要新的思想,好的規則能夠促進社會健康生存,更新規則才能促進社會的轉變和發展。堅持規則就是保守全部傳統,不思進取,這個堅持必定是失敗前的堅持。新的時代要求更新原有的習慣想法做法,更新的規則會促進生命活力,事半功倍;拒絕更新的在原地徘徊,每進一步就要付出更大地代價,事倍功半。
改革以來最需要改造和更新的是效率與公正的關系。因為傳統和規則是最高的國家觀念,其認識和理解的深度難度巨大。兩者比較起來,在和平時期公正的作用應當大于效率的作用,多數情況下公正應當優先于效率。因為公正可以提攜整個社會的凝聚力,凝聚力的反作用力對效率的推進力也非常巨大,具有傳統觀念下的權衡也是個是否更新規則的選擇。
總之,傳統的事物必然要在變化的社會發展中得到改造,規則得到更新,這是人類進步的規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