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奸賣鍋賊多的根源。。。】
――傳統文化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實際上天下是私人、或某個利益群體的,所以賣國就象賣家里的一個物件。。。
咱們先看看當年秦檜賣國的8個理由
―――――――――――
吾皇陛下:
一、大金國主張侵略大宋國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金國人民只希望維持現狀(每年從中原得到貿易順差70億),而且此次金國公投今冬是否侵宋,竟然表決無效,所以更應該寄希望于金國人民。
二、大理、天竺、西夏、蒙古等邦交國一致認為,金國為大宋屬國,于國際法意義重大,從義理上明確了隸屬關系,更無須討伐。(河南自古是中國的領土)
三、岳飛等人,包藏禍心,煽動狹隘民族主義情緒,給友國友邦帶來了惡劣的影響,而且他們會帶動一批人對抗政府,應該堅決除掉這一害群之馬。
四、目前我們的兵力還不足以一舉消滅金國,只有我們強大到一定時候,才能動手,比如說金國的軍隊都死絕的時候,更何況今日蒙古良馬軍械源源不斷輸入金國,我們打不得呀。
五、名義上是對抗金國,但我們都明白實際上是對付金國后面的蒙古,一旦戰事爆發,影響經濟不說,蒙古還會乘機發難,不可不謹慎從事,不能上蒙古的當啊!陛下。
六、所謂有輕言戰事者,沽名釣譽之徒也,亂國禍家,自取敗亡之道!岳飛、韓世忠等輩是也,動輒耗費國家糧餉上百億,而對國家經濟沒有增益,此等小人,陛下當殺之可也。
七、今日之日,我大宋日盛,金國撮爾小邦日衰,雖有小丑跳梁,難撼我參天之樹,當今之計,拖之可也,不必理會主戰之臣的狂吠,等我經濟強大,再從蒙古購買一批黃豆,換得蒙古默許,那時再戰,可也。
八、圣上不戰,香車美女,溫柔富貴,圣上可日日享用,圣上若戰,一旦兵連禍結,則如此富貴不再,欲重享富貴而不可得,還望圣上三思,不可輕言兵事啊。
甲申年忠君愛國之犬馬秦檜拜奏
――――――――――――――――――――――――――
(以上為意譯,大家可將其與今日的親日親美分子的言論作比較)
秦檜同學的無厘頭是不是耳熟能詳?實際上,上千年來,漢奸們更換一些單詞,一直重復著同樣的無厘頭做法。
誰都知道愛國不需要理由,那么賣國需要理由嗎?當然需要,但賣國者的任何理由都不足以洗刷自己的罪孽!
什么是漢奸,出賣中華民族利益的叛徒[個體或集體]就是漢奸。
漢代開辟了中國的雛形。所以,中國現代文化很多都受其影響,如漢族/漢人/漢語/漢服/甚至漢奸,漢奸最初是指漢族[漢朝]的奸惡之徒到今天演化成賣國賊的俗稱。
●漢奸,也就是賣國者,卻無一自認是賣國賊,他們有一萬個理由解釋自己的迫不得已或是一不留神,甚至于為了愛國才賣國等等近乎荒謬的理論,這也就是某些賣國者現今尚存疑問的原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賣國的理由,到了滿清皇朝被發揮到了極致!曰:“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挾光緒出逃西安,第二年2月14日批準《議和大綱》,并下詔“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對洋人言聽計從,割地賠款跟付帳買單一樣爽快,說割就割,說賠就賠,你要多少我給多少。9月7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慈禧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那是因為那時候中國還沒有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在慈禧看來,中華是滿清的家財,既然打不過外人,那就散點家財,破財消災、息事寧人。
――因此,關于清朝,必須糾正一個正統的習慣性的認識。唐宋元明清,現代中國人總是將滿清皇朝作為中國國家歷史的一個延續,而實際上,滿清皇朝始終自認為是一個外來者,是來統治中華的,從未真正融入中華民族。
●寧贈友邦,勿與家奴
――1902年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自此之后,“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那拉氏的賣國“名言”曰:“寧贈友邦,勿與家奴”。友邦者帝國主義列強也,家奴者中國老百姓也。
――“寧贈友邦,勿與家奴”之說,毫無疑問是變態心理!可見滿清皇朝認為中國老百姓還不如友邦。注意,都被欺負成那樣了,還說是“友”邦呢。
――這也說明,滿清貴族從來是凌駕于中華民族之上的征服者的心態。從來就不是中國正統的皇朝。也表示中國人不僅是滿清皇朝的奴隸,也成為包括日本的列強的奴隸,是雙重亡國奴的地位。
――賤賣國貨,壓低農民工工資,可稱之為現代版的“寧贈友邦,勿與家奴”――拋灑農民工的血汗,便宜著友邦,烘托著偉大的GDP。
●攘外必先安內
――蔣介石將“攘外必先安內”發揮到了極致。
――“攘外必先安內”最早的出處大約是宋初的趙普給宋太宗的折子中說“中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意思就是說要抵御外敵先要消除國內的矛盾和斗爭。
――“攘外必先安內”被蔣介石借用,發揮到了極點。
――秦檜、慈禧、蔣介石的邏輯實際上都是相同的,面對強敵,都主張“攘外必先安內”。
――從邏輯上說,“攘外必先安內”貌似有理。要對抗外部威脅,內部不團結怎么行?但現實中,“攘外必先安內”卻永遠是內外聯手,消滅同胞的手段。
――這說明,“攘外必先安內”從根子上就錯了!
――當外部威脅來臨的時候,對內部來說,外部威脅才是主要矛盾,內部聯手先攘了外才是正理!“先安內”則是窩里斗、自我消耗,內也許安了,但攘外的同盟軍也被消滅了,人財軍力大損失哪還有力量去攘外?
――大家仔細反思一下歷史,基本上從遠古到民國,中國始終重復著這種愚昧的“攘外必先安內”策略而不思進取。
●臥薪嘗膽,韜光養晦
――這個是被津津樂道最多的了。并且上升為中華民族的大智慧結晶。實際上,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合時宜了!
――在遠古,信息流通閉塞,你搞點“臥薪嘗膽、韜光養晦”的小計謀也許還說得過去,如今都是全球化、互聯網的時代了。你還“臥薪嘗膽、韜光養晦”能騙得了誰?夫差要是知道勾踐在玩“臥薪嘗膽、韜光養晦”的把戲,您說會有什么后果?
――因此,在現代,“臥薪嘗膽,韜光養晦”,一不留神就成了漢奸
●友邦、友好
――慈禧稱“八國聯軍”是友邦。這個“友”是朋友的“友”吧?人家玩了你,殘了你,你還“友”,是被“殘”糊涂了,還是下賤?
――至于“友好”,總該是兩廂情愿的友好,你哭著喊著要與對手友好,人家卻只把你做作奴隸、敵人、二傻子,你說有這樣的“友好”嗎。。。
●以德報怨
――傳統文化有云“以德報怨”。此種理念也許來源于“人之初,性本善”的判斷。既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那么咱們使勁的用德感動他,融化他,還怕他不回心轉意?雖然代價大了點,但聽著好像也對,是吧?這就是中華文化德“大智慧”!
――可憐的是,這種智慧遇到“野蠻民族”,就徹底失靈了!
――很顯然,要不失靈,首先要“野蠻民族”也認同“以德報怨”的理念才行,如果人家不認同,只是你自說自話,那不是自欺欺人嗎?實際上,自欺欺人向來只是自欺,欺人,那是幻想。誰比誰傻啊?誰比誰聰明啊?是不?
――很顯然,以德報怨,是縱容了“怨”,損害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
賣國賊滋生的土壤是周邊有相對強大的異國,是以晚清的衰落促成了奕?/耆英/崇厚/李鴻章之流,清后期至民國是賣國賊連續不斷的朝代,如末代皇帝溥儀,袁世凱集團以及汪精衛集團和蔣介石集團。
賣國賊具有一個典型特征:即權位屬性,屬于統治階級中重量級人物。一字超值千金!幾個字就可以轉讓大片國土或民族利益。所以平頭百姓七品芝麻官之類根本不夠格,充其量只能當個偽軍角色。
奕?在晚清屬于倡導改革開放的人物,對國家是有點貢獻的,然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因負責與英/法/俄談判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整個條約的簽訂始終與咸豐帝處于請示中,是典型的指派性簽署[非情愿],故構成君臣賣國。
耆英簽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后[1843年]又與英國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與美國簽訂了《望廈條約》[1844年],與法國簽訂了《黃埔條約》。因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無理可辨,咸豐帝令其自盡,是生也條約死也條約的人物[開創了大清不平等的第一個時代]。
崇厚因擅簽喪失中國領土主權的《里瓦幾亞條約》,許下多處通商,優惠征稅,修建鐵路、西北各城設領事館、俄國永遠占踞伊犁城一帶等條件遭全國上下反對,被捕人獄。這個賣國賊據說因為完全不通外交事務純屬失誤。
李鴻章稱得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簽約王者!經他筆下簽過的賣國條約著實不少,有與英國訂立《煙臺條約》[1876年],與法國訂立《中法新約》[1885年],與日本訂立《馬關條約》[1895年],與沙俄訂立《中俄密約》[1896年],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1901年]等等還有很多續約。他的身體一大半是簽約太多累垮的!簽訂了這么多出賣中國主權的條約。很多理由竟是相當地愛國,說不簽則國不能保抑或戰亂一開民不聊生等等,即便在割地賠款時,仍期望“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與日方代表反復辯論。在第三次談判后于回住處的路上遇刺,世界嘩然,日方因此在談和上稍有收斂。拳拳愛國之心令人感動!堪稱賣國史上的佳話。
末代皇帝溥儀與日本人勾結成立所謂的偽滿洲國[1932--1945年]也算得上溥儀政治生涯的巔峰,壓根就沒認為是賣國,理由簡單得很,我的地盤我做主,我是皇帝我怕誰!這中華的皇帝你們不讓當,得!算你們狠。滿洲是俺的祖產,俺總該有支配權吧!如果是繼承上出了問題,唉!俺真的不是故意的![可憐的遺產繼承法那時還未誕生,不然未必有此悲劇。]
袁世凱集團[袁世凱/陸宗輿/陸徵祥/曹汝霖/章宗祥等]因1915年1月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是民國以來賣國杰作。因民憤激揚袁政府事后也聲明此項條約是[由于日本最后通牒]被迫同意的,作為其解脫的理由。袁世凱[1859~1916],是近代歷史上一個投機份子,一個偽裝維新的封建專制主義者。勇敢地搭上民國末班車,通官兩代,越做越大,龍袍裹尸,蠻“輝煌”的。袁世凱曾責長子袁克定“欺父誤國”[袁克定偽造《順天時報》,營造日本支持袁世凱稱帝的氛圍]。老袁誤判時局勢成騎虎,其賣國系逼良為娼!但家丑不能外宣,打落牙齒肚里吞,沒什么大不了的!好歹做了83天皇帝,有的賺!
汪精衛集團[陳璧君/周佛海/梅思平/陳公博],汪精衛本名汪兆銘,字季新[1883--1944年]筆名精衛,取自傳說精衛填海以表其革命決心和毅力,由黨國精英淪落到賣國賊因與其在國民黨內郁郁不得志,曾在廣東另立國民政府未果,而始終屈居蔣介石之下不甘。1932年5月蔣、汪的授意國民政府跟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1935年5-6月間批準了“何梅協定”、《秦土協定》,把華北主權拱手相讓,社會輿論嘩然,連他的子女都反對他[兼任外長],汪流著淚說:“現在聰明人,誰肯當外交部長!”言下之意大有我不入地獄誰入!一副救苦救難的菩薩心腸溢于言表,頗感人肺腑。誰料為籌建偽國民政府。1939年12月簽訂《日華新關系調整綱要》,以出賣國家的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對其成立偽政權的支持。從未自認賣國畢生堅信所謂曲線救國,汪一生執著“和平運動”,后來回顧說:“我對于覓得和平的意見,在會議里不知說過多少次,到廣州丟了、長沙燒了,我的意見更加堅決,更加期其實現[注:見《汪精衛傳》]。”
尤為搞笑的是蔣介石,居然被汪視為抗日的鷹派人物。可見汪與日勾結之一斑!歷史延伸到今天,關于汪精衛賣國賊一說竟有人旁引博證地為之翻案,理由摘如下:因為汪代表國民政府和日本求和,使得日本沒有再大舉進攻重慶和延安,這都是他的貢獻,而且他站在日本一方,蔣介石站在美國一方,那么戰后無論同盟國勝利還是軸心國勝利,中國都是戰勝國,那就避免了戰敗國割地賠款的損失,保存了中國文化的延續,起碼中國還能茍延殘喘。------這也可以看作為汪賣國辯護的理由之一,可笑!如其成立的話則汪轉瞬成了愛國名士,再一次驗證了為了愛國而賣國的論調絕不是一家之蠱惑一人之贊歌。也為后來批量賣國賊提供富有特色的理論保護傘!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蔣介石,消極抗戰總裁,而蔣氏集團的賣國行為直接導致外蒙的脫離。有汪精衛在前面領路蔣介石的膽子也就大起來,蔣氏以外蒙獨立換取蘇聯出兵東北的協議就這樣粉墨登場,這里需要提及一下宋子文,原先蔣介石是指派宋子文簽訂此議,盡管蔣氏同意,但賣國賊這頂帽子宋子文是不敢戴的,且宋家作為民國望族大是大非還是有所把持的,故拒簽走人,后由王世杰行墨墊背替死。此中要害蔣介石當然清楚,開動腦筋留了個尾巴,說最后由全民表決。好像自己設了個難點,以后尚可回旋[據其子蔣經國回憶]誰知后來變故頻出,以致失去大陸成了一個島主,盡管再三反攻難改其命運。新中國與蘇聯建交后,蔣氏乘機宣稱與蘇協議廢除[理由是蘇聯拋棄中華民國]不承認外蒙,這能不能作為將來外蒙回歸中國的一點希望亦未可知。果真有一天,則蔣氏集團的賊帽可摘矣!關于蔣介石,周恩來曾評價,可能不一個好的戰術家,但稱得上一個好的戰略家[相對其戰術而言]。但在外蒙的戰略上,蔣氏可是臭到位了!另外關于琉球的一些點點滴滴,據史料載蔣介石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蔣氏賣國的原因及理由無非是為在國共兩黨斗爭中及早勝出[如在中蘇相關協議中就有蘇方不得支持共黨一項]熟料人算不如天算,最終命歸東南,向隅而泣!可悲。
那些愛國者,他們是時代的旗手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脊梁和楷模。至于那些賣國者[或者說“另辟蹊徑的愛國”者],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作為其政治生涯的賭注,無非為一己之私。即便有一萬個慷慨激昂臥薪嘗膽的愛國理由,也不能洗掉自身及其后世無盡的恥辱!在中華民族奮力前進的道路上他們沒有鼓勵和喝彩,攜手和助力。相反,卻割裂一個又一個難以彌合的創口,成為億萬同胞心中永遠的痛!在新世紀的中國,再不允許放任那些自毀長城披著人皮的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