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發展和諧的勞資關系
杰夫
在全球范圍內,無論蘇聯、東歐還是中國,計劃經濟都失敗了。計劃經濟失敗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微觀不靈。經濟的微觀活動極為復雜多變,應該由微觀經濟單元分散自主決策。但計劃經濟體制卻搞自上而下的集中統一決策,無法滿足經濟運轉的需求,以致效率低下。二是激勵機制不暢。缺乏反映供求關系的價格的指導作用,供不應求時仍無法激勵供給方的生產積極性;分配的平均主義無法激勵勞動者的積極性。這些都導致了效率低下。
因此,發展市場經濟是必然選擇,它是工業化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體制解決了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有什么需求,就有什么供給,通過市場傳遞供求信息,通過市場交換滿足各自需要。市場通過看不見的手—市場價格,調節供需之間的平衡][1];市場經濟中通常存在著投資情緒狂熱與恐慌交替的特征,對應著繁榮與衰退的經濟周期,需要政府進行反周期調節[2];市場經濟中的基本利益結構是勞方和資方,勞資利益的矛盾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矛盾。
市場經濟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種形式。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主要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與主導地位,并在工人階級的斗爭下向工人階級利益妥協的市場經濟形式。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已經找到了某些調控、管理的辦法。如其政府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進行反周期調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工會力量強大,工人階級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維護,勞資矛盾有緩和;資本主義仍能推動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本主義短期內不會滅亡,甚至有可能存在較長的歷史時期。
相對于成熟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屬嶄新的經濟形式。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中第一次提出,計劃還是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辟了道路。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迄今十幾年時間,已取得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成功。它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矛盾仍應該是資本收益與勞動者收益之間的矛盾。若資本收益過高,則勞動者收益過低,限制了勞動者的有效需求,可能形成生產過剩的危機;若勞動者收益過高,則資本收益過低或虧損,導致企業倒閉,勞動者也就沒有收益了。因此,勞資雙方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是簡單對立的關系。勞資雙方的收益在宏觀層面看應該有一個最佳比例。在這個最佳比例范圍內,勞方總體上看應該有較高收益,分配比較公平,勞動者及其家庭作為主要的消費者,購買力強,社會有效需求高,資本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能夠很好地銷售,避免了生產過剩的危機,能夠長時間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長期內具有高效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就體現在工人階級的政權能夠推動勞資收益達到最佳分配比例,推動實現社會公平與發展效率的統一。
小平同志說,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高效率地發展經濟,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勞動者與資本通過雇傭關系結合起來,如果創造的價值能在勞資之間進行公平合理的分配,勞動者享有較高收益,就減少或消滅了剝削。如果能建立好社會保障體系,就應該能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應對資本收益與勞動者收益之間的矛盾,應當平衡勞資利益,倡導勞資和諧:勞資和諧可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中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越來越具有典型的工業化社會的特征。在成熟的工業化社會中,雇傭關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關系。雇傭勞動是勞動者與資本結合,提供產品與服務,創造價值的基本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雇傭關系并不必然是剝削關系:勞資雙方相互依賴;雇傭勞動創造的價值只要能在勞資雙方中實現公平分配,就消滅了剝削;這樣公平分配的價值就不是剩余價值。宏觀看,為提高勞動者積極性,勞動者應該得到公平的收益,即較高收益,社會有效需求就能長期保持旺盛;如能恰當調節經濟周期,資本就能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經濟發展就具有高效率。應該減少、消滅剝削,減少、消滅勞資對立,實現勞資利益和諧,勞資雙方各得所求。勞資利益和諧應該是勞資和諧的主要內容。
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由工人階級執掌政權,理應維護工人階級的主導地位,維護工人階級的總體利益。除了促進勞資和諧,提高工人階級的總體收入水平外,工人階級政府還應把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戰略行業、重點企業控制在手中。倘若落到私人或私人財團手中,有可能造成對于工人階級政權的經濟、政治威脅,有可能改變社會主義性質;因此必須加以防范,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對于普通的私有或民營企業,能夠為社會主義社會提供就業、稅收、投資,在促進勞資和諧的前提下應該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它由工人階級掌握政權,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與主導地位;它促進勞資和諧,促進社會公平與效率的統一,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它在較長的歷史時期中能夠超越資本主義,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既有共同點,又有本質區別。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內倡導勞資和諧,對外倡導世界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定能夠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國富論》
[2]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3]本文主要考慮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可以向低端與高端兩個 方向拓展這個理論。在低端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人民收入增長相對不足的矛盾”;黨的中心任務仍然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目標是增加人民收入,而不是簡單增加GDP;農民問題也可以在增加收入這個框架中考慮。在高端是共產主義市場經濟階段,消滅了剝削壓迫,勞資利益和諧,公平與效率統一;生產力高度發達,人民收入豐厚,能夠在市場購買自己需要的產品與服務,實現按需分配;在共產主義社會存在著富與更富的差別,保持社會發展動力,反對平均主義。這些課題,還有后續文章進行闡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