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個國家里,王朝政治延續了2500年,在此期間,國王如同走馬燈一般換來換去。換到最后,還是那句老話說得確切:換湯不換藥。
這種情況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發生了劇變:一場革命推翻了國王的統治,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了全世界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
話說1951年時,伊朗著名的民族主義政治家摩撒臺,經過多年努力,終于在議會上通過了石油國有化法案,巴列維國王被迫任命他為首相。然而,摩撒臺的經濟國有化政策“路線偏左”,與國王親西方的“偏右路線”相沖突。所以,盡管摩撒臺在伊朗民眾當中很高的人望,巴列維國王還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把他投進了監獄。從那以后,國王開始大量地將石油工業賣給外商,并在外交上拋棄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終倒向美國。
到了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猛漲,中東產油國趁此良機大賺了一筆,伊朗成了暴發戶。巴列維國王還天真地認為在他任期內可以重現古代伊朗的輝煌。結果,天不遂人愿,他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這就好比舞臺下的觀眾,看到的只是耀眼的燈光布景和美若天仙的舞女。他們哪里知道,布景是刻意搭成的,天仙一般的舞女是化妝師刻意涂抹的,一切繁華都是虛假的。
在巴列維國王的治理下,伊朗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他的領導下,經濟迅速增長,短短十幾年,國內的GDP就達了人均16500美元。經濟上的成績讓巴列維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他忘了一點:自己是一個國王,一個獨裁者,一個人民對他又怕又恨的獨裁者。
最終,伊朗用西方的經濟制度和本國的政治制度,結合出一個具有伊朗特色的怪胎。在這個社會里,王公貴族極度腐敗,貧富差距日益懸殊。國王也注意到了這點,開始反腐敗,但他的手段是動用特務機構來反腐敗。結果可想而知,就像錦衣衛一樣,這些特務非但不能反腐敗,反倒成了敲詐勒索的行家。特務反腐,越反越腐。
到了70年代末,巴列維完全被表面上的虛假繁榮迷惑了,他根本不了解民情,因為各級官員都是馬屁精,報喜不報憂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巴列維國王竟然異想天開地繼續大搞工業建設而無視百姓生活,終于引發了通貨膨脹,并造成了全國范圍內的經濟危機。這時,伊朗民眾開始懷念以前雖然貧窮但公平的時代。民眾對巴列維的成就不屑一顧:“我們認為這個國王是撒旦,就算他做得好事,我們也認為是邪惡的”。 這就是伊朗百姓對巴列維的看法!
這時,伊斯蘭教什葉派阿訇來了,帶著他們宣揚了一千多年的經書,來到了大眾身邊。伊斯蘭教有一種反對貧富差距,提倡平等公正的傾向,伊朗又是一個傳統的穆斯林國家,就這樣,大批對社會不滿的人聚攏到了宗教領袖霍梅尼的周圍,革命開始了!
就這樣,一個自認為江山永固的帝王頃刻之間就成了亡國之君,國王被推翻后,民眾走上街頭歡呼雀躍,國王卻被迫流亡歐洲,客死異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