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間意見,不外乎三大點:1,千軍過獨木橋,加大了了青少年的負擔和成長壓力;2、偶然性太強,一考定終身很不合理;3,高考只注重分數,很多人是高分低能。
實事上是否真的有那么嚴重呢?我看不一定,不妨一一分析,第一、現在中國的高考招生比例非常高,專科以上錄取率已經達到60%
社會上為什么會有高考存廢之爭呢?表面看起來是上述提到的三條理由,實際上反映的是中國人在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出現階級以后的主導權之爭,那些既得利益者要想捍動高考制度決不能無事生非,他們多年以來一直在極力的鼓吹高考的不合理性,極力要求擴大高考招生的靈活性,在中國這樣一個非常怪異的社會,只要有靈活,得利者決不能普通老百姓,盡管很多老百姓剛開始也是支持的,最后,他們大多數都只能是旁觀者。
包括北大、清華等中國相對較好的大學早已經實行了所謂的“自主招生”,當時的設想也是突破招生局限,盡量為高校招一些“偏才、怪才、人才”,避免一些人才因高考發揮不正常而失去用武之地,教育部也為自主招生設立了很多防止腐敗和暗箱操作的規章制度,但是,時間已經過去六年多了,自主招生就又招了些什么“怪才”?又得到了哪些“人才”?我不敢說所有的自主招生都是“問題生”和“關系生”,但是,至少有相當大一部分并不是人才,從上海某知名大學被泄漏出來的兩年自主招生的名單來看,問題不是一般的大,而是特別的大,放在正常高考,這些人中80%
一個現有的自主招生不能搞好,又再搞個什么“校長推薦制”,誰能保證它會比先前的自主招生更好?教育部為什么在不進行任何約束的情況下就對其認可呢?難道說這又是搞“試點”嗎?億萬個家庭的教育就憑這些人去反復試點嗎?不檢討失敗的地方就重新亂試,你們有權這樣搞嗎?成本太大了,不能再試了。
三,中國的高考招生到底要怎么改革?
這是一個非常大且牽涉利益最為復雜的一項改革,我沒有權力和能力制定出什么特別合理的方案,同樣教育部的領導、專家們也是沒那樣能力的,中國的高校從目前看來也缺少相應的獨立拿出方案的能力,有關“高招”的問題已經切切實實地擺在了全國每個人的面前,是一個全國人都不能回避的大事情,面對這個局面,我想提出一個倡議:全民大討論。如果說過去我們把希望全寄托在教育部身上是相信政府的話,那么,今天我們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必要反醒的,政府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即使他們的能力再強,畢竟腦袋的容量是有限的。
一旦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招生方案,必須由中央以“國策”的形式發布實施,不是象現在一樣,誰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教育不能弄成是橡皮泥,任人隨意捏弄。我們所有人在考慮中國的教育改革時一定要想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高校絕大部分是國有的,不是私有的,教育所用的錢是全民的,不是私人的,離開國家公益性和平等性談改革,無論多好的方案,最后必定是為少數人服務的,最后都會失敗。
中南大學孫錫良(轉載須署名) 2009-11-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