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
2009年10月21日 新民周刊
我們可以讓人載衛星上天,為什么卻造不出自己的品牌汽車?造車造衛星孰難孰易?
撰稿·朱偉一
報紙上說,金融危機之后,韓國人紛紛撤離中國,北京韓國人扎堆的望京出現大量韓國人退租的消息,好像韓國人要過苦日子了。但北京到處都是的“現代”告訴我,韓國實力依舊很強。
“現代”汽車不僅北京到處都是,而且在美國也是如此。美國是商業化私家車的發祥地,但“現代”后來居上,風頭蓋過了美國車和日本車。福特和通用汽車本來就是老大難問題,金融危機之后更是雪上加霜。2009年的前8個月,兩家汽車公司在美的汽車銷售量的跌幅都是兩位數的百分比。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美的汽車銷售量降幅也很大,豐田在劫難逃,尼桑更慘。然而 “現代”的銷售量卻不減反增,銷售量上升了0.8%。長期以來,美國汽車市場稱雄的外國汽車制造商是日本“ 三強”:豐田、本田和尼?!,F在有人提出,應當將其改為亞洲三強:豐田、本田和“現代”。
在“現代”等外國競爭廠商步步緊逼,美國汽車制造商的日子很不好過,連帶著這些廠家所在的城市受累。汽車之都底特律曾經是美國第四大城市,但隨著美國汽車業的衰敗,已經滑落到第11大城市,而且盜賊蜂起,惡人逍遙法外,每10 個命案中,便有7個破不了案。美國有人怪罪汽車工人,說是他們的福利太好,花錢太多,拖垮了汽車制造商。按照這些人的說法,藍領要過白領的生活是不具備可持續性的。但似乎也不盡然,德國汽車制造廠的工人的生活就很不錯,現代的工人還鬧罷工。韓國工人罷工是作為負面消息被報道的,但這種假設可能是一種誤讀?;蛟S,正是因為工人過上了好日子,所以他們才安心造出好汽車。而美國汽車公司的老總們卻大肆鋪張浪費,其薪酬和消費抵得上眾多工人兄弟的開銷。而且這些高管錯招迭出,錢拿的不少,業績全無。
“現代”不滿足其在美國的成就,還要到其他國家去搶占市場。中國和印度是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近來“現代”在中國和印度的汽車銷售量分別增加了27%和50%。中國的汽車市場還是一塊大肥肉,中國廠商又無力吃下這塊肥肉——它們造不出國人喜愛的品牌,那就只好外國廠商合資造車了。韓國的“現代”要來,老牌美國汽車制造商也要來。通用汽車公司的大、小“別克”在中國就賣得不錯。福特也不甘落后,搶著到中國來辦廠賣車。2009年9月24日,福特汽車公司宣布,要在重慶建造其在華的第三家汽車制造廠,投資4.9億美元,與中國合作伙伴一同辦合資企業。那些“不懷好意”的外國廠商鼓勵中國多造車、多賣車——當然是在中國國內出售,其理由是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均汽車占有量還很低。他們為什么不算一算中國人的人均耕地占有量(汽車道大多修在耕地上)?
中國的汽車合資企業都給自己的外國品牌起了中西結合的名字,在外國品牌前加上中國車廠的名稱,讓人看了便來氣。我納悶的是,我們可以讓人載衛星上天,為什么卻造不出自己的品牌汽車?造車造衛星孰難孰易?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歐美的洋人已經在少開車或是不開車了。如果中國仍然是一個自行車的大國,私家車和公用車相對更少,其他國家一定會對中國更為尊敬。大力造車的結果是空氣污染,消耗能源,還堵塞交通,殃及子孫后代。我們的汽車公司高管是生于斯、長于斯的中國人,難道他們對自己的祖國和后代就沒有一點惻隱之心?當我們有一天清醒過來的時候,回過頭來還要花力氣減少汽車消費。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發展經濟真的離不開造汽車,中國應該有自己的小汽車,而且是可以賣到其他國家的品牌車。在偉大首都北京打車坐“現代”總是有點心中不爽,尤其是在包括汽車制造業在內的各條戰線捷報頻傳的時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