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呂正操將軍見證如何成為英雄
★郭松民
作為最后一位辭世的開國上將,呂正操的逝世,意味著1955年第一次授銜時的元帥、大將和上將們,已經帶著他們的傳奇和波瀾壯闊的人生,全部離開了我們,從今以后,我們只能在歷史的地平線上眺望他們漸行漸遠的背影。有評論不無沉重地指出:呂正操的去世,標志著英雄主義正在落幕——這是正確的,也是令人傷感的。
呂正操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而他成就自己作為英雄的一世英名,又主要得益于他在抗戰時期任冀中軍區、晉綏軍區司令員時,率領根據地人民,用平原游擊戰的方式和日寇所做的殊死搏斗,讓包括崗村寧次在內的那些掌握現代化武器裝備,熟諳西方軍事理論的日本“名將”們,面對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一籌莫展。年齡稍長的中國人,都不可能不知道地道戰、地雷戰和雁翎隊的故事,當地人民至今仍津津樂道著威震敵膽的“呂司令”和他的隊伍所創造的傳奇。
放眼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戰線中,中國戰場牢牢鉗制住了日本陸軍的主力,使之既不能揮師北上,與希特勒夾擊蘇聯,又不能傾力南下,挽回太平洋戰場的頹勢。而在日本投入中國的34個師團中,用于敵后游擊戰場的,竟達25個師團,占73%,其中用于呂正操所在的華北戰場的,又多達18個師團。在戰爭最殘酷的1941年,華北幾乎有300天都是在戰火當中渡過的,可以說沒有中國特別是敵后戰場的浴血奮戰,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都要改寫。從這個意義上說,呂正操將軍不僅是中國英雄,也是世界英雄!
但耐人尋味的是,盡管所有的人都認為將軍是一位大英雄,但將軍自己對此卻另有看法。1991年5月,將軍飛赴紐約,看望早年在東北軍時提攜過自己的老長官張學良將軍。張學良夸獎他當年打地道戰的功勞,呂正操說:“地道戰也是人民創造的嘛,我個人能干什么,還不都是人民的功勞。”張學良說:“得民者昌!”呂正操緊接著說:“那還是靠人民群眾!”張學良開玩笑說:“我可迷信啦,信上帝。”呂正操說:“我也迷信,信人民。”
這段對話發生時,張學良將軍已經是90多歲的老人,呂正操將軍也已經是88歲高齡了。對這樣兩位飽經滄桑的世紀老人來說,一切世俗的盤算和功名利祿的考慮,對他們都再沒有任何意義了,這是兩顆赤子之心的對話,但卻無意當中道出了呂正操將軍之所以能夠成長為英雄的一個根本原因:對人民的信仰!用將軍自己的話說,那就是“信人民”、“靠人民”、一切功勞和榮譽都屬于人民!
將軍的話絕非過謙之辭,凡是參觀過冉莊地道戰遺址都不能不贊嘆,在一個完全無險可守,且是敵占區的平原地帶,用最原始的工具,挖掘出了長達16公里,能打、能藏、能防毒、能防水的地道工事,并依托地道工事,創造過消滅幾十名進犯的鬼子和偽軍,自己卻無一傷亡的輝煌戰例,使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發出“寧繞黑風口,不把冉莊走”的哀嘆,沒有當地人民群眾積極、主動、熱情的參與,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而人民之所以成就將軍的英雄業績,根本原因,也正在于將軍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了人民,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正因為如此,人民才愛戴他、支持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掩護他,日軍多少次“鐵壁合圍”、“梳篦戰術”,卻不能傷及他一根毫毛,原因也正在于此。試看將軍在抗戰時的照片,一身粗布軍裝,黝黑消瘦,唯有目光炯炯,充滿自信——這種自信,正來自于人民的全力支持。這是大后方那些“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的國民黨權貴以及那些靠“吃摩擦飯,發國難財”過日子的國民黨將軍所無法理解的。2005年7月26日,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102歲的將軍還揮筆寫下了“人民永遠是靠山”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將軍去了,英雄已矣。但中華民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仍然需要自己的英雄來斬關奪隘。如何產生新的英雄?如何成長為新的英雄?呂正操將軍用自己的一生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