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極具中國特色的試驗場
康平
(二〇〇八年八月)
中國男足又輸了,既輸了面子,又輸了里子。在國際賽場上輸球本是家常便飯的他們,為什么這次會被大家如此“惡搞”,如此的“八卦”一番,除了他們在“百年一遇”的奧運賽場上的“惡行”之外,也是大家對體育界體制改革急先鋒的“極度失望”的批判。
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區別在于一個是以普惠大眾身心健康、謀求社會生活整體向上,從而提升整個國家的、民族的、各個人群及個人的素養等方面的進步。而競技體育理應是在大眾體育的基礎上更多的是表現在人類的運動能力、競技能力、極限能力的一種體育活動過程。但在商品社會中,競技體育又不可避免的存在它的功利性的一面,這既有正面的又會有負面的。
自從我們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一樸素的方略中解脫出來后,體育這個曾經與德育、智育并駕齊驅的治國之本,它的終極含義就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雖然我們并沒有否認其積極意義。但一系列以“奧運戰略”為目標的改革措施,為今天之體育的方向和目的提供了最好的注腳。如同其它方面一樣,體育作為惠及大眾身心健康的活動也毫不例外的走向了“精英主義”路線,雖然,在競技場上,我們的一些個人項目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在我們的大部分的集體優勢項目上卻不得不面臨著下滑的趨勢。當然,這里不排除體育人口絕對數量的減少的原因,但是作為當今中國競技體育的“金牌是硬道理”的感召下,要想在“體育強國與體育大國”上找到一個平衡點,顯然是困難的。更為讓管理部門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在體育以市場化替代社會化的情況下,并沒有激活“金牌大戶”田徑與游泳的水平的提高,并顯越趨下滑的頹勢。這從近幾屆奧運中的比賽結果看就是一個證明。
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項目,以其激烈對抗、感觀強烈受到人們的青睞是理所當然的。苦苦掙扎在弱勢足球的人口大國的我們,尋求有所突破是眾望所歸。就如同我們的經濟等方面一樣,市場化與體制改革成為了找到這一突破口的唯一途徑,而不是依照事物本身所特有的規律辦事、不依照本國足球具體的實際情況辦事情,采取的是“推倒重來、照方下藥”的方式,而結果呢?也許答案就在今天眼睜睜的看到的殘酷現實。
從1993年開始的足球界的市場化改革到今天已經經歷了不短的時間,而今天當打得球員,一是在鄧小平提出“從娃娃做起”號召中成長起來的那批人;二是伴著“職業球員”的生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但就成就感而言,他們肯定沒有三十年前那批人,甚至沒有韓日世界杯那批人虛幻美好的日子,現在對他們而言,簡直是一場磨難。我們沒有必要責怪他們,因為他們美幻的青春就是在浸淫于金錢與魔鬼中成長的,如果讓他們具備“職業”的精神,那豈不是讓他們及家長一邊揮舞著大把的票子,另一邊要求他們發揚雷鋒精神?我想任何人都不能從道德等諸方面有過分的要求他們的。
今天中國足球的現實從很多方面看與我們現在所面對的現實很類似,也很相符。
這次奧運足球比賽我們的足球隊輸個精光,也把這些年來所有的改制與職業化透支得差不多了。再多的理由、再多的辯解已不能夠消解過人們的郁悶與憤怒,如果我們還不反思由此失敗而帶來的諸多問題的話,也許連輸的機會都沒有了,這樣更為可怕!
由此看來,我們還為本是田徑出身的謝亞龍他所率領的管理團隊而感到憤恨?我看不見得都是他們的錯,當然我不否認他們負有直接責任。
我們還為那些年輕的大腕們而感到羞恥?我看他們只是雜草叢生中的被浸染的一員,在那種環境下,我想每個人都會變得如此的浮躁與惡劣。
那我們怎樣看這些呢?它們只是忠實的、徹底的走向失敗的信徒,僅僅是如此,至于個人能力啊;戰術戰略啊,這些對它們簡直是奢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