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的視角談歷史事件中的責任分析方法
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是共產黨的重要的領導工作原則和方式。
“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方針政策性的大事,凡屬全局性的問題 ,凡屬重要干部的推薦、任免和獎懲,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 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黨的委員會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同時要關 心全局工作,積極參與集體領導。
黨的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應當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支持領導班子成員在職責范圍內獨立負責地開展 工作。領導班子成員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維護和增強領導班子的團結?!?BR>
對于大政方針等重要問題需黨委集體討論決定,這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有利于各方面的意見看法匯聚,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減少個別人決策時出現顧此失彼紕漏的問題。
大政方針決定了,就需要黨委成員根據各人的分工職責去組織實施,落實各自范圍內的工作。要注意的就是,黨委主要負責人要支持領導班子成員在職責范圍內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不要隨意干涉具體事務,畢竟負責不同分工的領導干部都有各自工作特點方式。
集體決定的大政方針,大家知道,路線方針這只是一個大的框架,如何落實路線方針還需要各種具體的政策方案等,而這些具體的工作就需要相應的各自分工負責的領導干部去決策組織實施。
顯然,如果事后進行經驗教訓總結的話,就要注意分清兩個不同方面,一個就是大的路線方針方面的分析,另一個就是各個具體的政策方法等不同方面的分析。也就是說,是路線方針的問題就歸為路線方針的問題,是具體政策方法的問題就歸為具體政策方法的問題,不可混為一談,否則不利于科學總結經驗教訓。
比如說中國革命中第五次反圍剿這一歷史事件,各個方面的紅軍戰斗的不可謂不英勇,但是最后卻敗得很慘。在這種情況下,博古李德等人則片面強調敵人方面的因素,卻不自我批評自己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方針的問題。如果按照博古李德的調子來反思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的話,那往后的革命結局一定會完蛋。而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軍事路線后,紅軍還是那樣的紅軍,尤其是戰敗之后紅軍戰士的士氣甚至還有些低落的情況下,卻挽救了長征中的紅軍擺脫了敵人的圍剿,成功實現了戰略轉移,并奠定了新的革命根據地。
兩種情形一比較,就知道,第五次反圍剿之失利,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軍事路線出現問題,而不是各個具體方面的紅軍作戰政策方法不利的原因。
再比如說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大家知道,在實施抗日統一戰線的過程中發生了皖南事變的悲劇。皖南事變是一個具體事件,那么,發生了這個悲劇的原因,是因為抗日統一戰線這一政治軍事路線的錯誤問題,還是因為新四軍的具體領導人在具體的決策方面出了錯誤問題呢?對這一問題能否科學分析,將決定抗日前途和中國未來之命運。
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抗日統一戰線的路線方針是正確的,因為避免了大規模內戰的爆發,而挽救了中國命運。而皖南事變則實際上是因為具體領導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致使被國民黨軍隊偷襲成功,發生了悲劇。
再者,對于建國后建設時期發生的肅反,三反五反,反右,大躍進,文革等各個事件都可以嘗試從這個角度用這種方法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這樣才有利于科學地總結毛澤東時代的經驗教訓。反之,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話,那是不利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
就拿改革開放來說吧,改革中取得了不少成績,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那么,在分析各種成績和問題的時候,就要注意,哪些屬于路線方針方面的問題,哪些屬于具體政策方法上的問題,只有這樣有所區分地實事求是地劃分研究范圍,才有利于科學地反思總結改革的經驗教訓。否則,籠統地混為一談是不利于總結經驗教訓的。
比如說,中國要通過改革開放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那么,鄧小平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政治思想路線方針是不是必要的呢?如果違反了這四項堅持,中國還能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嗎?這些原則性的問題是不能含糊的。大家可以分析一下,看看改革中取得的成績是不是正是因為認真地堅持了四項基本原則的政治思想路線才取得的,而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是不是正是因為違反了四項基本原則的各種具體政策方法造成的,只有這樣才能找出問題所在,才可能解決改革中的問題。
總之,分析歷史事件,要對事件中的各方面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深入細致地分析各方面的事實問題,總結各方面的經驗教訓,分清各方面的責任問題。屬于路線方針方面的問題,就調整路線方針;屬于具體政策方法方面的問題,則糾正具體的政策方法問題。切不可把不同方面的問題混為一談,這樣就會把問題攪成一鍋粥,而不利于正確解決問題。是什么方面的責任就改正哪方面的問題,是什么人的責任,是哪方面的領導人的責任,則歸為哪些人的責任,只有這樣才可能糾正有關的路線方針,政策方法,以及適當地調整某些領導人的職務,以更有效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