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
毛主席教導我們:在復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與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它起著領導和決定的作用。同時還教導我們:不能把過程中的矛盾平均看待。為什么?無論主要的或次要的矛盾,矛盾的兩個方面,必有一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是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當然這些矛盾的各個方面是互相轉化的。
我們現在就由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主義革命來說吧。當中國社會主義基本改造完成以后,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是一九五六年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政治決議中的一段話,這段話正不正確?我認為是不正確的。也恰恰是這個不正確的決議,導致了后來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的許多認識的誤區。把人民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與落后的農業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的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作為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主要矛盾,是完全錯誤的。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我們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是要變革資產階級所有制,變革產生資本主義的根源的小私有制。現在這種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就表明,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一切基于以上的論述。首先,我們對于社會主義改造僅僅取得決定性勝利,還沒取得完全勝利,更不要談完全鞏固,改造還將繼續,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還未完全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即還未完全消除,請問它怎么能從社會主義的革命與建設中退據二位呢?如果有什么變化,那就是這一矛盾的激烈程度有所緩和而已。盡管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已經基本建立,但是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保衛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的斗爭成為了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主要矛盾。當然,到現在還有一些人不這樣認為,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已經建立,為什么不是以發展生產力為主呢?到現在還樣認為的話,不是右就是無知了。而在當初這樣認識,完全是對共產黨自身力量過度自信與對資產階級的反抗的力量嚴重估計不足造成的!也與對前蘇聯的歷次國內路線斗爭經驗與教訓總結不夠有關,實際上蘇聯的歷次路線斗爭無不與反抗與鞏固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有關,尤其是對布哈林的反右斗爭就是如此,這是一種典型的資產階級思潮在共產黨內的反映,遭到了以斯大林為首的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的領導集體的打擊是非常正常的,然而我們僅僅把它當成黨內的一般的路線之爭未加以特別的注意。仍然犯著斯大林當年的錯誤,過分樂觀地估計自身的力量。當然后來毛主席發現這一問題就不斷著手進行改正,但中共第八次黨代會的這個決議卻未能徹底改正,起了很惡劣的作用。這是另話。
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為什么是鞏固新生的公有制經濟制度呢?因為它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總和。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貫穿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始終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的其它一切矛盾必須圍繞它進行。只有在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度的前提下,來著手解決其它矛盾,并找出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法。也才能找到既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又能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雙贏的方法!
當然,在確定這一主要矛盾之后,我們可找出它的次要矛盾,如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矛盾。就這個矛盾而言,它也有兩個方面。就社會的進步而言,科學技術等方面都很落后,對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有很大的抑制,但這不是主要的方面,主要的方面是,我國廣大的工農勞動者都有滿腔的干社會主義熱情,而且也有為社會主義事業不怕吃苦不怕吃虧不怕死的精神,更有為社會主義敢于開拓創新,不斷向科技高峰進軍的勇氣與干勁!他們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的主要方面。因此,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就必須緊緊地圍繞他們展開。依靠他們,重用他們,信任他們,扶持他們,這樣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度經濟就一定能飛快發展起來。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這是典型的違背毛主席的要抓主要矛盾的教導,把一個次要的矛盾的次要方面當成主要方面來抓。不僅沒有能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制度,而且已經正在失去這一公有制度的路上了。
矛盾緒方面的同一性與斗爭性
毛主席教導我們: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的方面為自己的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同一體中,此其一,其二,矛盾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向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而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在于一切矛盾的東西,互相聯糸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下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一切過程都轉化為它們的對立面,一切過程的常駐性都是相對性的,但是一種過程轉化為他種過程的這種變動性是絕對性的。所以,無論什么事物的運動都采取兩種狀態,相對靜止的狀態和顯著的變動狀態。兩種狀態的運動都是由事物的內部包含的兩個矛盾著的因素互相斗爭所引起的。第一種狀態時它只有數量的變化,沒有性質的變化,顯出好似靜止的面貌。第二種狀態時即由量變達到了質變的過程。這就是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對立與統一。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而對立的互相排除的斗爭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與無條件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在同一性中存在著斗爭性,在特殊性中存在著普遍性,在個性中存在著共性。
我們仍以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來說:前面我們說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是反對新的公有經濟制度與鞏固這一新的經濟制度的矛盾。矛盾的雙方都必須以對方為存在的前提,反對新的公有經濟制度的人是哪些人呢?除了被打倒的官僚資產階級,買辦階級以外,還有國內被打倒的大地主階級,被贖買的民族資產階級,及在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動搖的小資產階級等,這些階級成份雖然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作為一個統治階級被消滅了,但在沒完全融化在社會主義的潮流中時,他們的反抗情緒是很高的,但又無可奈何,只能默默地隨著社會形勢走,而那些以工農大眾為基礎的絕大多數是支持社會主義的新的公有制度的,他們只要發現誰不愿跟著走,就會拉著,推著,甚至是哄著往前走,這樣,矛盾的雙方是否是沒有什么激烈的沖突了。雙方共處同一體中了。但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高潮出現時,除卻那些頑固不化的想倒退者外,那些還有些猶豫的,或還想觀看一段的,總之不積極的,消極的,都在這種社會主義的高潮中,受到感染,或教育,而轉化為積極者,甚至成為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的主力。所以矛盾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就向他的相反的方向轉化了。自從毛主席逝世后,社會主義處于低潮,曾經的積極者,就有相當一部分甚至是在一大部分向相反方向轉化---成為破壞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制度的積極分子了,這就是環境不同了,條件變化了,矛盾的變化方向也就不同了。但是現在這種新的相對同一性,也是相對的,只要條件變化,情況就一樣會轉化。因為常駐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只是變化的條件是一種什么樣的條件,是有利于向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經濟制度的方向轉化的條件變化還是向更加惡劣的私有制的資本主義方向轉化的條件變化,矛盾變化的條件是決定矛盾的變化的方向的。因為現在的變化還只是量的變化,還沒到質的變化,或者說還只到質變的邊緣,再往前半步就面貌全非了。因此,改變這種矛盾的變化的條件靠誰又怎樣才能向著我們共產主義者想要的條件方向出現呢?這是另一話題了。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毛主席教導我們: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
階級對抗是矛盾的一種特殊的斗爭形式。仍以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度的建設為例,在反對與維護鞏固者之間,社會主義高潮下,反對者總是與維護者是相對平靜地既斗爭又共處的,然而,當社會主義的低潮來臨時,如果維護者總是極力地維護的話,而反對者這時看到有一絲利于自身的社會動靜了,于是起勁地開始反對了,這時,雙方就會發生對抗了,這種對抗的程度視外部所給予的轉化的條件而定,當更利于反對者時,這時本就處于強勢地位的一方若仍強力的維護,而反對的一方看到社會環境朝有利于自己一方發展,他們就會有更強的力量來反對,雙方的對抗程度就加劇了,并有越加嚴重的可能性。這種對抗總是有一方的失敗而有另一方的勝利而在不太長的時期內結束。不可能長期或永遠下去,因為這種激烈程度會很快消耗一方的力量,而增強力量的一方就會很快勝出。勝出者暫時保持強勢,成為主導者,矛盾的雙方暫時就會再次同處同一矛盾體中。
對抗是矛盾沖突最終的爆發,是最終的解決,是矛盾集聚能量的集中釋放。這種能量的釋放將炸碎舊的曾經的外殼。只要對抗不能達到炸碎舊的曾經的外殼,那么對抗就還沒結束,就有可能在不太長的時期里隨時有可能出現激烈的沖突。目前的改革,對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的破壞是很嚴重的,雖然沒有出現強有力的對抗,但是隨著更多的維護一方的力量成長,而反對的一方力量也已經不小了,而他們是竭力要向相反的路走的,因此,矛盾的對抗在集聚中,一旦爆發,將是不可等閑視之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