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伴之而來的各種文化思潮也不斷侵蝕著我們的文化機體,有的甚至如“黃河之水”泛濫開來,大有勢不可擋之勢。有的人說了:我們的文化出了問題;我們的文化“陽痿”了。在強大的西方文化面前,我們中華文化代表的是落后的、過時了的文化,在強大的西方文化面前我們敗下陣來,解決我們文化“陽痿”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揮刀“自宮,”然后“嫁接”一個西方文化的“根”。這樣我們文化的“根”就會強大起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承認我們文化出了問題,也是“陽痿”。但他們不主張“自宮”,他們認為“自宮”與否不重要,他們熱衷于“文化尋根”,尤其是祖忠的“根”。他們認為只要把祖忠的“根”供奉在那里,燒上幾柱香、虔誠的拜一拜,我們的文化“陽痿”問題就可迎刃而解。結果,各種以中華文化復興和弘揚傳統文化為由的各種“文化尋根”的活動,呈愈演愈烈之勢。
——在今年的兩會上,69名院士以弘揚中華文化的需要聯名上書,要在山東興巨資打造 “中華文化標志城”…….
——郁鈞劍、宋祖英、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一份關于《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建議在小學開始設置繁體字教育,將中國文化的根傳承下去……..
以上這些委員的提案,這些做法,讓人們不由得象起中國古代被“凈身”后的太監處理自己“寶貝”的做法:
被“凈身”后的太監,把手術閹割下來的陰莖稱為“寶貝”。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被閹割者對“寶貝”都十分重視,不會扔了,會想方設法加以妥善保管。保管方式是先裝在石灰粉盒里,藉以吸收血液的水分,保持干燥,接著用濕布抹干凈,再浸泡于香油之中,待油滲透了,裝在小木匣里,密封包裹,選個黃道吉日,懸掛在自家祠堂或家里的正梁上,寓“高升”之意,象征受閹者在宮廷能“步步高升”,這是所有被閹割者的追求目標。
其實古代太監們對自己“根”的做法和我們現在的“尋根文化”的做法有曲藝同工之處,我們的 “中華文化標志城”也就是古代太監的“裝寶貝的小木匣”,“中華文化標志城”落成之時——就是把“寶貝密封包裹,選個黃道吉日,懸掛在自家祠堂或家里的正梁上,供人們拜祭之時。
我們的文化“陽痿”了,就求助于祖先,到祖先那里去尋根,把祖先那曾經“生機勃勃”的“根”當成自己的根。但祖先的“根”保存到今天,看似堅硬,實際上是被歷史風干了的,是喪失活力的“根”,以為修建一個碩大的金碧輝煌的水泥匣子,然后把古代祖先的“看似堅挺,實際已經風干了的 “根”一股腦放進去就,就能治好國人的文化“陽痿”。就可以“雄起”了、就可以實現文化復興了。其實這就是一種文化上“掩耳盜根”的做法。是一種文化上的“意淫”。
“嫁接論”與“尋根”論,都不是根治文化“陽痿”的好辦法。 “嫁接”給人產生不倫不類的感覺,保持了瞬間的雄起之后就產生了巨大的排斥反應。“尋根”論與“造根就是補根”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尋根”是歷史的倒退,“造根”看視唯物主義,實際是最大的唯心主義。
我們反對文化上的“嫁接”論,也反對“尋根論”。更反對以各種名義“造根”。我們不要“嫁接”也不需要再修建一個“大根”來“畫根充根”。我們在文化上不是沒有“根”,就是有些“陽痿”而已。我們要立足今天學習現代的、古代的“雄起”方法,要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治療。
有的人還說修建 “中華文化標志城”是一些海外愛國人士的需要,他們要回國尋根。其實對于一些海外人士來說,他們本不需要根的,對于一個“心在外國根在漢“的人來說,我們沒有理由還保存他們的根,讓他們的根盡早湮滅在文化的塵埃中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