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顧名思意就是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的一種經濟現象。一般的看法總是把通貨膨脹與經濟過熱、經濟停滯與通貨緊縮聯系在一起。而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結合起來發生則十分少見。這一現象第一次出現在1970年代的美國。美國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大量采用凱恩斯的以工帶賑策略,雖然在短期內經濟得到了恢復,但是也同時帶來了一個新的經濟現象—滯脹。
滯脹產生的根源在那里呢?筆者認為滯脹產生的根源就在于需求對需求本身的抑制作用。那么需求為什么會對需求本身產生抑制作用呢?要揭示這一原因還得從經濟的本質說起。
筆者認為經濟就是由需求引起的活動以及在這種活動中形成的各種關系。既然經濟的實質是一種需求引起的活動。那么這種活動最終會導致什么結果呢?我們知道需求最終是對資源的使用和組合,而資源又分有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但是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最終還是反映到了對非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上了。這是因為對可再生資源的需求實際上是對非可再生資源需求的媒介而已。比如,人們需要吃飯一樣,而吃飯會產生對糧食的需求,而糧食的種植會刺激對化肥、農具的使用。這樣吃飯這種需求活產生的結果就是:由于對農機具的需求而使用礦產資源;由于對化肥的需求而使化肥生產使用礦產資源,人由于吃飯而增加了體重,但是從長期來看人只是土壤的組成部分而已。由此可見,吃飯這一需求活動實際上就是對非可再生資源的利用。
需求活動依賴于非可再生資源,這也就是說非可再生資源對需求活動進而對經濟活動是一種抑制。這種制約活動就是通過成本推動來實現的。由于一切需求活動都依賴于非可再生資源,必然會導致非可再生資源的不足,這種不足進而就會抑制需求,而需求活動最終會使經濟增長或下滑。需求本身會促使經濟的增長,而需求對自身的抑制就會使經濟下滑。對可再生資源的過度利用就會導致需求自身的抑制或者投機。
滯脹的實質就是人為的在短期內增加需求而使需求對需求自身產生抑制作用。那有沒有在需求增加的情況下,而不出現需求對自身的抑制作用呢?要使需求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而不對需求本身產生抑制作用,關鍵是增加對可再生資源需求。雖然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最終還是體現在非可再生資源領域,但是使用可再生資源比直接耗用非可再生資源優勢更多:產業鏈延伸更廣,對分配領域的影響也深遠的多,需求的層次和環節也多的多。而直接使用非可再生資源,需求單一,分配過于集中,化解和反致需求對本身的抑制作用的能力十分薄弱,可再生資源的需求是對非可再生資源需求的媒介,也是對需求對其自身抑制作用的緩沖器。因為再生資源是循環資源,他產生的需求是多樣的,而且是可持續的,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需求。而對非可生資源的需求是如此的單一,也導致這種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是如此短暫。
我國經濟目前的滯脹局面的原因也在于需求對自身的抑制。房地產和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鎮化的發展,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大的擴大了對非可再生資源的需求,同時也大量的的侵占土地,導致對可再生資源需求的無法滿足,這樣以來成本推動出現了。礦石價格上漲導致鋼材價格的上漲,而對土地的圈占直接導致了糧食價格的飆升。進而抑制了人們的基本需求,打擊了經濟增長。由于對土地的圈占限制了人們對可再生資源的需求,也就極大的限制了人們的多層次需求,而對房地產、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過度需求(實際上是一種強制的間接需求,因為政府投資來源于老百姓的稅費)。這種過度需求對非可再生資源的依賴十分嚴重,而本身產業鏈十分低下,因而成本推動的效果十分明顯。最重要的是這種需求價格如此之高,大大限制了對其他領域的需求。所以這種需求受到自身的抑制的效果也十分嚴重。一旦這種需求受到自己的抑制,經濟的衰退就會到來。
由此可見,經濟的良性發展不能過度的依賴對大型固定資產的投資。因為這種投資在短期內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必然會產生對自己的抑制作用。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還在于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的需求,因為這種需求對非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是十分緩慢而且是間接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