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
關于“大字報”,百度百科這樣寫道(http://baike.baidu.com/view/53563.htm):
大字報是張貼于墻壁的大字書寫的墻報,是50s至70s末80s初的流行于中國的輿論發表形式,是“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四大”之一。1957 年5月19日第一張大字報出現在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哲學系聶元梓等人表示支持,并于1966年5月25日在校內貼大字報指控北大黨委、北京市委搞修正主義。6月1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獲毛澤東批準播發了聶元梓大字報,次日《人民日報》全文刊載并配發評論員文章《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8月5日毛澤東發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不點名地指責劉少奇。9日公布公告十六條規定:“要充分運用大字報、大辯論這些形式,進行大鳴大放。”
百度寫道:“8月5日毛澤東發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按:下稱《大字報》】不點名地指責劉少奇。”這符合官方歷史教材的說法,也代表了主流輿論和公眾的一般認識。那么毛澤東是如何“不點名地指責劉少奇”的,又是為何而指責的呢?本著求實的態度進行研究,有必要首先舍棄諸如“權力之爭”的既成觀念,而從第一手材料入手,首先找出原文[1]。《大字報》全文如下: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2]
(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
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和《人民日報》評論員的評論,寫得何等好呵!請同志們重讀一遍這張大字報和這個評論。可是在五十多天里,從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領導同志,卻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打下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革命派,壓制不同意見,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意,長資產階級的威風,滅無產階級的志氣,又何其毒也!聯系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傾和一九六四年的形“左”而實右的錯誤傾向,豈不是可以發人深醒的嗎?
毛澤東
面對《大字報》中提到的陌生的歷史事件,有必要進行仔細的解讀:
1、“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和《人民日報》評論員的評論”具體所指?
一九六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北京大學聶元梓等七人貼出反對北大黨委的大字報《宋碩、陸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經毛澤東的同意,該大字報于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在全國廣播,六月二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并加了評論員的評論《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3]
2、“這五十多天”指的是什么是那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毛澤東所指稱的“從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領導同志”實行的“資產階級專政”、“白色恐怖”有何證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中共中央在劉少奇、鄧小平主持下,決定向北京的大學和中學派出工作組,領導各單位的“文化大革命”[4]。劉少奇制訂了《中央八條》,包括“內外有別”等政策,限制和鎮壓學生的自發運動,在全國各地發生了如西安交大六·六事件、清華大學六·七事件[5]、廣西六·八事件、北京地院六·二○事件[6]、北師大六·二○事件[7]、林院《談話紀要》事件等學生與工作組對抗、工作組將學生打成反革命的現象。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毛澤東返回北京后召集中央常委和中央文革小組開會,批評了劉少奇、鄧小平,做出了撤銷工作組的決定。[8]此后,六六年六月初到七月底被稱為“五十多天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9]
3、“一九六二年的右傾”、“一九六四年的形‘左’實右”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一九六二年在“七千人大會”上和一系列政策制訂中,劉少奇等執行了經濟、文化方面的“調整、恢復、寬松”等右傾路線。一九六四年劉少奇制訂的四清《后十條》提出“四清四不清的矛盾”、整肅農村基層干部的形“左”實右的路線。[10]
[1] 筆者查找到的原文有若干不同版本,在文字上有些微差別,本文采用文革時期武漢群眾版的《毛澤東思想萬歲》中的原文。關于這個版本的可信度,參考本文附件1《六八年漢版〈毛澤東思想萬歲〉版次說明(代序)》。
[2]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童小溪教授整理的電子資料《中國革命歷史文獻》,《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寫于八屆十一中全會期間,由毛澤東用鉛筆寫在一張舊《北京日報》的邊緣空白處。后經毛澤東的秘書謄清,毛澤東再加上標題,并作了一些修改,包括在“左”字前后加上引號。八月七日作為大會文件印發給到會者。
[3] 這段歷史在《毛澤東的中國及后毛澤東的中國》等書中提到。根據《毛澤東思想萬歲》,毛澤東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對《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進行了修改,增加了一段話。《宋碩、陸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見于附件2,《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見于附件3。
[4] 參見附件4《北京新市委決定改組北京大學黨委》(1966年6月3日)。
[5] 參見附件5《王光美是劉少奇派的劊子手——原清華工作組長葉林同志發言》
[6] 參見附件6《我們是怎么在斗爭平反的》
[7] 參見附件7《鄧榕對鄧小平的揭發》
[8] 參見附件8《陳伯達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北大講話》
[9] 此段文字來源于《中國革命歷史文獻》。相關附件亦來自該資料。個別關鍵文獻未能找到。
[10] 此段文字來源于《中國革命歷史文獻》,相關歷史文獻未能找到。
附件: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