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是人類慣性思維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理性認識的飛躍,而且是否定之否定的兩次飛躍:勞動創造世界的學說否定的是剝削;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學說否定的是勞動的價值觀。這顯然是不同步的兩次飛躍。由此便產生了《資本論》那非同一般的特殊論證方法。
《資本論》的論據大都來自于馬克思所熟知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現實環境,而結論則往往是共產主義或帶有共產主義傾向的結論。這種從現實到必然的論證方法本身沒有錯,它實際上也是自然科學家們經常采用的推論方法。然而,在否定之否定的論證環境里,這樣的推論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特殊性。因此,在運用這些理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要嚴格把控“位置”,也就是要把握好結論的適用范圍。這是后學們最容易犯的大毛病。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同理,真理若是放錯了地方,真理也會變成謬誤。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原本就是兩種不同生產關系決定的社會制度,把只適用于共產主義的“勞動公有”強行或變相的搬到社會主義時期來,除了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不可能帶來社會的進步。“大躍進”的慘痛歷史教訓值得深思。
第二,要考察結論的準確性。馬克思是人不是神,況且他生活在那個從來就沒有社會主義實踐的年代,因此他不知道身后事原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再說,那些共產主義或帶有共產主義傾向的結論,原本就是跳躍式結論,就算出點偏差也不值得大驚小怪。而這些偏差原本就應該是后學們去補救和完善之所在。那種“子不言父過”的學風恐怕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正愛護。
其實,歷史上也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勞動公有”。
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從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動物世界,幼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現象相當普遍。在這點上,人類最初的情況應該是跟目前非洲的大猩猩的情況差不多。人類在這方面的最大進步恐怕是知道反哺之義,但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總之,養育后代的生理本能才是母系社會產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人類要生存,就必然要跟周圍的環境抗爭。個體的力量弱小,集體的力量強大。為了生存,加上人類自身繁衍的因素,這恐怕才是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根源。伴隨生產力的發展,農耕文明的出現和發展的確是氏族壯大的重要原因。但那時的土地的承載能力十分低下,因此不可能形成大規模的氏族集團。據史料記載,據說黃帝有子25人,其中14人共得12姓。所謂得姓,應該是子孫繁衍,建立了各自獨立的氏族。這說明當時的氏族規模并不大。這都是因為土地的承載能力有限決定的。
氏族聯盟產生于保衛資源、爭奪資源的戰爭。歷史上奠定華夏文明的著名的涿鹿大戰,就是黃帝族和炎帝族聯合打敗九黎族的戰爭。那以后,黃炎夷聯盟與南方的黎族、苗族之間為資源而戰延續多年,直到禹時攻苗大勝才基本上結束。
據說黃炎夷聯盟是由一百個氏族聯合而成的。故將聯盟內的人統稱為“百姓”,將戰爭的俘虜統稱為“民”,或稱為“黎民”、“苗民”。百姓和黎民苗民的區別,實際上就是奴隸主和奴隸的區別。由此可見,奴隸制早就起源于氏族公社時期。
在那主要是依靠血緣關系組成的氏族里,所謂的氏族公有跟我們今天的家庭公有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那時的家就是國,國就是家。幾十人甚至幾個人組成的氏族就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王國、小社會。因此,把那樣的家庭公有視為國家公有或社會公有,也都說得過去;后來的氏族聯盟,也只存在對戰爭俘獲的公平分配問題,不存在將原有財富占有格局打亂重新分配問題;由于奴隸階層的出現,早先的氏族公有因此也就變成了氏族百姓公有。
無論是氏族公有或是氏族百姓公有,都是對內公有,對外私有。隨著氏族內部百姓的兩極分化,傳子制度的確立,便逐漸產生了延續至今的國內家庭私有。家是縮小了的國;國是擴大了的家。無論是今天的家庭私有,還是如今的國家公有,不同樣也都是對內公有、對外私有么?
第三,要特別關注論證鏈條的完整性。這對跳躍式論證尤其重要。缺少中間環節的跳躍式論證的結論,非但無法指導實踐,搞不好就很容易犯張冠李戴的“位置”性錯誤。
就拿“消滅私有制”來說吧。首先就面臨一個位置性問題:它究竟是社會主義的結論?還是共產主義的結論?或者既是社會主義的結論,同時也是共產主義的結論?
其次就是準確地詮釋問題:消滅私有制究竟是要消滅資本私有?還是要消滅勞動私有?或者二者都在同時被消滅之列?
貨幣是私有制社會的產物。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世面上所有的貨幣,統統都是過去勞動的貨幣化表現形式。用于投資的貨幣,只不過另外安了個“資本”的名字。資本同樣也是人類過去勞動的積累!貨幣或資本跟過去勞動的關系是毛和皮的關系,根本就不存在單獨消滅貨幣或資本的問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到了共產主義,也用不著專門去消滅資本私有。在那“廢除全部現存的占有方式”的共產主義社會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沒有了勞動私有,沒有了商品交換,資本乃至于所有的貨幣,統統都會自動地退出歷史舞臺。
之所以有“消滅資本私有”或“生產資料公有”(其實就是資本公有)這類說法,皆是因為剝削。資本個人占有是商品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征,可以說它起源于貨幣的私人占有,因為資本本來就是用于投資的貨幣。資本本身沒有罪,是剝削才形成了罪惡的資本!如同“某甲拿菜刀殺人”,殺人的是某甲而不是菜刀。因為這把殺人菜刀上血跡斑斑,就把殺人的罪過歸咎于菜刀,這不但讓菜刀蒙受不白之冤,而且必將使得真正的殺人兇手逍遙法外。
綜上所述,消滅私有制的實質是消滅勞動私有。由此可見,它只能是共產主義的結論,而不應該視為社會主義時期的結論。
于是便產生了第三個問題,那就是補充中間環節,使其構成一個完整的論證鏈條。這個中間環節也是現成的,那就是馬克思指出的,重新建立以勞動為基礎的“個人所有制”。
這的確是個挺有意思的論證過程:要消滅勞動私有,首先竟然是要保障勞動私有。這情形就如同漢字中的那個“武”字一樣——止戈為武----要消滅戰爭,首先就必須拿起武器來保衛自己。
在無法否定“勞動創造價值”的過渡時期,就必須承認勞動是勞動者個人的權利。因此,勞動者有權充分享有并有效保護其個人勞動所創造的那部分價值。這就是對馬克思倡導的重新建立以勞動為基礎的“個人所有制”的準確詮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