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否認武器的重要性,但軍力的優劣不僅僅等同于幾種武器的對比。
在銀河巨星看來,唯武器論,是在給中國下套子,是美日等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另類手法。
事實上,這一招已起作用!經過美國的自我吹噓一番后,在持續的夸大宣傳的灌輸下,加上一些形形色色的鼓手正反兩方面的配合攻勢下,使我們一部分同志對敵高性能裝備產生了畏怯心理。例如,F-22橫空出世后,部分網友開始更加為國家擔憂:人家都四代了,我們還大量二代;八爺還在改來改去。連央視軍情觀察節目的某位主持、軍事專家似乎也在有意無意中嚇唬老百姓:什么4S------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超視距打擊、超隱身性。更有甚者,還替美軍宣傳:80年都不落后!汗那,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中國央視的軍事天地差不多每期都在向觀眾灌輸軍力對比的觀念,比方說某個戰役中雙方軍隊的人員數量、坦克數量……之類,軍隊里的參謀們也是樂于進行這類“力量配置”的(再看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看看當時中央臺的那個軍事分析的節目,就可以知道其戰術戰略行為分析還處在什么年代,還穿著軍服在電臺做嘉賓,在全中國人面前丟臉。)而所謂的軍事專家教授之類的,則更是樂于將對戰爭的預期變成事先的數學運算——當然,這種運算經常被應驗,也經常被嘲弄。
話歸正題,我在看了搜集的相關資料后,粗略地分析美軍吹噓的猛禽戰機的缺陷,以免“未戰先怯”、“自亂陣腳”。
一、F-22A真那么懸乎?——4S(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超視距打擊、超隱身性)的苦衷
一般認為,第四代戰斗機應該具備隱身、超聲速巡航、超機動和超視距打擊外加網絡戰等能力。其中,隱身能力是最引人注目的。F一22A是第一架集上述能力于一身的戰斗機,代表了目前世界戰斗機技術發展的頂峰。
我承認美國的高科技武器裝備方面的先進性!也承認美軍在信息化建設領域的超強地位!可是從系統工程論講,節點和子系統越多,可靠度越低。
其實越是先進的裝備,它的薄弱環節就會越多。
有的網友會問:“現代大戰,就是打的科技,人家雷達在200公里之外能發現敵情和我們雷達190公里之外發現敵情,這是生與死,勝于敗的概念,人家雷達能同時監控幾百個目標,和監視幾十目標有本質的區別,我們為什么這幾年要買武器,和大力發展軍事發展科技,很明白就是我們科技落后。”
不錯,單就雷達來說是這個道理。可戰爭是系統對系統、體系對體系的對決!和龍王比寶,暫時我們還不行。但主席說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拿F117這個被譽為高科技“王中王”的、唯一參加過實戰的隱身戰機來說,一般雷達很難發現。可換一個思路:雷達發現不了。那么紅外呢?無線電擾動呢?辦法總比困難多!F117不是在棒子的基地部署了嗎?怎么又撤走了?隨后又宣布退役了?同樣的道理,F-22也沒有什么可怕!總會有罩門的。
諸位別急,先看我說的您是否贊同!
1.隱身
先拿F-22A的超隱身性來說事吧。
F-22A戰斗機的隱身技術確實屬于第三代技術(早期隱身的SR-71主要*吸波涂料吸收入射的雷達波,隱身效果有限):
①第一代隱身的F一117A主要靠鏡面體原理,強調控制回波方向、制造回波閃爍,使對方雷達不能穩定地鎖定
它;但F一117A的隱身設計對氣動性能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根本不能做空中格斗。
②第二代隱身的B-2A的設計目標是在開戰之初就穿越完好的前蘇聯防空體系,攻擊其核目標并安全返航,因此要求全向、寬頻帶隱身。飛翼設計先驅諾斯羅普公司的無尾飛翼型設計能使電磁能量的散射大量減少,而剩下的能量則變成表面波并沿弧面向周邊“流散”,在流動過程中一路按指數規律衰減,形成回波的時候已是強弩之未了。這個隱身設計比F-117A的幾何多面體外形要先進很多,既達成全向隱身目的,又兼顧了飛機的氣動特性。
③F-22A的菱形截面和機身的尖銳折邊與B-2A的無尾飛翼外形異曲同工,對戰斗機來說,這依然是現今隱身的最高境界。
2.F-22A的全向、寬頻帶隱身特點
隱身并不是真的就看不見了,只是減小被發現的距離全向隱身在各個方向上的效果有顯著差異,正視依然是雷達特征最小的方向。
注意,是“正視”才是雷達特征最小的方向。
那么問題就來了:F-22A作為空中優勢戰斗機,在出擊的時機、方向、路線方面沒有轟炸機、攻擊機那么自由。防空截擊時就更不用說了。即使在執行空中任務時,“敵人”的戰斗機也是機動的。就算F一22A能通過戰術動作使隱身最好的前方指向敵機以保證最大隱身效果,也不可能保證F一22A對地面雷達、預警機和其他方向上的敵機也有同樣的隱身效果。在空地網絡化的明天,這不比直接被敵戰斗機雷達鎖定要好多少。
有矛就有盾,在發達國家極力發展隱形技術,妄圖使自己可以達到“如入無人之地”的境界,從而可以在對手無力還擊的“不對稱戰”理論的今天,如何面對這些挑戰,是各國優先考慮的。我相信,隨時間的推移,美軍投入巨資的隱形技術,一定會像“皇帝的新衣”一樣,對我們沒有什么威脅的!
F-117不是在棒子的基地部署了嗎?怎么又撤走了?隨后又宣布退役了?
3.發動機尾噴流的紅外特征
F-22A的發動機是戰斗機歷史上推力最大的發動機,但大推力等于大的紅外特征。
雖然F-22A的矩形噴口有助于增加熾熱噴氣流與周邊空氣的混合,盡快減低溫度;但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渦扇發動機效率而增加的渦輪前溫度和燃燒室溫度以及更大的空氣流量,使得F-22A尾噴流的紅外特征不比F-15低。即使解決了尾噴流問題,機身蒙皮和前緣的氣動加熱也沒有辦法消除,尤其當F-22A打開加力推力在高空做超聲速巡航時,機身的紅外特征將是巨大的。在機載和地面光電探測手段高度發達的今天,這是隱身的一個大漏洞。
4.隱身的巨大代價和實戰效果的不確定性
各國軍方對隱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美國空軍是堅決的隱身派,新戰斗機非隱身不可;美國海軍和歐洲是半隱身派,能“適度隱身”就行,其余靠電子對抗、空戰戰術和網絡戰能力來彌補。
換句話說,就是在不過分犧牲氣動性能的前提下盡量考慮隱身要求,而不是一切圍繞隱身。歐洲國家或許有技術水平的限制,但美國海軍的例子就不是技術水平的問題了。除了早已放棄的A一12屬于“全心全意”的隱身外,美國海軍對F-22A的變后掠翼艦載型并不熱心;在F/A-1 8E實際上全部重新設計的情況下,也沒有竭盡全力進行隱身修形,而是在網絡戰能力上傾注全力。考慮到F/A一1 8E將是美國海軍未來至少20年里的主力戰斗機(F-35取代的是F/A-18C而不是F/A-18E),美國海軍發展戰斗機的思路耐人尋味。
5.超聲速巡航
F-22A不用打開加力就可以在6-千米高度以1.6馬赫飛行,但是美國空軍秘而不宣的是,F-22A在這種狀態下的航程或續航時間有多少?
非加力超聲速飛行和超聲速巡航還是有區別的:只有與全程超聲速進入和退出戰區相配合,超聲速巡航才有意義,否則只是延長時間的超聲速。
超聲速巡航為了減少阻力,應該在空氣稀薄的2萬米以上高空,而不是在空氣密度較大的6千米中空飛行。而F-22A的渦扇發動機是為中空中速而不是高空超聲速飛行而優化的;它的低翼載、中展弦比、中后掠機翼對高機動的中空中速空戰格斗十分有利,但在超聲速巡航下的阻力卻小不下去。類似的是,F-15的推力和推重比遠高于F-104,但在最大速度上沒有多少進步,1.6馬赫下的超聲速航程只有F-104的一半,就是因為F-104的氣動外形及渦噴發動機是為高空超聲速飛行而優化的,而F-15以犧牲阻力來換取機動性。F-22A同樣也不能超越物理規律,各種好處“通吃”。
另外,超聲速巡航的油耗比亞聲速大,所以超聲速巡航戰斗機的機內載油系數(機內載油量和正常起飛重量之比)要比亞聲速巡航戰斗機高。F-15C的機內載油系數為0.29,“米格一31”為0.41,“蘇-27”也達0.40,而F-22A只有O.28,長時間超聲速巡航的優勢并不突出。F-22A的非加力超聲速飛行能力只說明其發動機推力的強大,并不能證明其長時間超聲速巡航的能力。
F-22A的超機動性得益于其推力巨大的發動機和推力轉向,但F-22A正常起飛重量從設計初期的22_7噸漲到現在的28.6噸,推重比從1.4跌到1.11,和F-15C沒有實質的差別。重量的增加也使F-22A的翼載和F-15C相當。F-22A和F-15C在推重比和翼載上相當,如果不是推力轉向,沒有理由在機動性上好很多。但推力轉向不是F-22A的獨門絕技,相對于同樣采用推力轉向的對手,F-22A在超機動性上的優勢還很難說。飛行員的生理極限和空空導彈的大離軸角發射能力,進一步削弱其超機動性的實際優勢。
二、在目前我們還在大力裝備三代戰機的時候,如何應對四代的威脅
1.“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和龍王比寶,在現有的條件下,善于用敵人裝備的“罩門”來打擊敵人
我們今年已經有摧毀衛星的試驗了,這對極其依賴信息技術的美軍,不締是“當頭一棒”!如果沒有衛星等信息手段,美軍的作戰能力肯定大打折扣!
我先不談摧毀衛星這個層面,假設美軍的GPS系統完好,就按目前的裝備情況,我們對付F-22A的手段有以下幾點:
①F-22A如果做超聲速巡航,將不可避免地造成“音爆”。雖然隨著高亞聲速和超聲速飛機的發展,用聽音裝置來探測入侵飛機的做法已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那么重要;但是,將聽音裝置用高速網絡連接起來、配以高速信號處理,聽音探測還是有相當的預警功能的,可以引導戰斗機接敵——尤其是對于深入敵后的F一22A。
②機內載油系數(機內載油量和正常起飛重量之比)的劣勢,必然使得F-22A在進行作戰時有加油機的伴隨,而發現加油機對我們并沒有什么難度吧?而加油機又不能靠近戰場,這就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預警時間。
③隱形是對雷達而言,紅外特征是它的軟肋,在機載和地面光電探測手段高度發達的今天,我看發現隱形飛機并無多大困難
④數量優勢
由外形達成的隱身是最有效的,但代價也相當大。隱身加上超聲速巡航和超機動性,使得F-22A成為美國和世界歷史上最大、最重、最昂貴的戰斗機。按照180架的采購量來分攤研制費用,F-22A的單價將達3.5億美元以上,是便宜的F一15C的7倍之多。
在戰爭中,數量本身就是一種質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性能要比被戲稱為汽油桶的美國“謝爾曼”坦克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兇狠的“虎”、“豹”最后還是被浪潮一般涌來的“謝爾曼”們撕成碎片。美國空軍再闊氣,也只能承購180架F-22A,其中至少70~80架留駐本土,作為本土防空、戰時增援、訓練、損失替補之用;在歐洲和亞太最多只能各派駐50架左右。即使所有F-22A全部集中到一個戰區,也還是有完好率和出動率的問題。到時候,在任何一場具體的戰斗中,到底能同時投入多少F-22A是很成問題的。
有網友病垢我們的“八爺”,說都什么年代了,沈飛還在生產它?試想:在迎擊F-2A時,如果有大機群、多機種,盡管F一22A比F-15先進得多,但在多機對抗的實戰中,是不是能夠創造奇跡,歷史的經驗并不看好什么1對8、或1對12架之類的“模擬空戰”。
在F-15戰斗機誕生之初,美國空軍曾對其作戰效能做過計算機仿真研究,結論是驚人的:F一15A和“米格一21”的交換率達到955比1!多年后在內利斯空軍基地,美國空軍用和“米格一21”性能相近的F-5E,與F-15C進行了對抗演習。演習前的計算機仿真表明F-15C大占上風,交換率為70比1;經過有空戰經驗飛行員的修正,交換率仍然為18比1。實戰演習中,F一15C與F一5E按2對1、1對1、4對4、2對4進行對抗,雙方從相對方向進入約50千米直徑的交戰空域,然后進行“自由搏擊”。F-15的電子系統無疑比F一5優越,并裝備了“響尾蛇”近距格斗導彈和“麻雀”中程空空導彈,而F一5只裝備了“響尾蛇”,但結果卻令人十分震驚:F一15對F一5,在2對1(交換率5比1)、1對1(交換率3比1)、4對4(交換率2比1)時均有利于F-15,但優勢并不大;在2架F-15列4架F-5時,交換率就下降到1比1了。實戰演習的結果與計算機模擬大相徑庭。
2.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發展自己的四代機
我反對“唯武器論”,并不是反對發展自己的先進裝備,而是強調不能“唯武器論”,要正確看待武器的問題。而是怕在持續的夸大宣傳的灌輸下,加上一些形形色色的鼓手正反兩方面的配合攻勢下,使我們一部分同志對敵高性能裝備產生了畏怯心理。這是未來作戰最忌諱的!
孫子說:兵者,詭道也。
銀河巨星認為:戰爭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雙方戰爭謀略的運用結果。武器是畫家手里的一枝筆,善用者才會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什么樣的武器打什么樣的仗,對什么樣的敵人運用什么樣的戰術,在什么樣的地形運用什么樣的戰術,在什么樣的天候運用什么樣的戰術,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些都是戰爭的致勝因素,是我們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法寶。今天的所謂現代法戰爭是美國的戰爭模式,美國祭出武器論,就是要請君入甕。如果我們信奉它那一套,正好中它下懷!
回想當年跟蘇美兩強的戰爭,中國之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與當時的黨中央敢打必勝的政治勇氣、政治意志是分不開的。過去幾十年,中國把國防的戰備定位于“打核戰爭、打世界大戰”的基點,因而才有幾十年的和平環境。孫子說:無恃敵不來,恃吾有以待也。武器裝備的準備僅僅是戰爭準備過程中一個環節。關鍵是在你的潛意識里,你有敢于直面一場殘酷戰爭的勇氣和心理準嗎?
銀河巨星 2007年12月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