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繼允:大四女生找老公“曲線就業”要不得
2007-11-25 06:42:16
有些時候理念上講“中庸”是文化“國粹”,有些時候“中庸”就是害人!大學女生想通過找個條件好的男人而過安逸的生活,這種思維出發點就是錯誤的,沒有什么值得爭辯的余地,青年人,不能從精神上放縱自己,這種潮流,不能聽之任之,在思想和精神脆弱、充滿浮躁與不安的風氣下,教育者、媒體者更應該以責任梳理“傾向”,靠平臺抑制“潮流”!
沒有精神內涵的大學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學生,充其量只是在一個叫做大學的地方過了幾天日子而已。今天中青報的一個報道稱:不少大四女生不找工作忙著找老公,還有人認為這是什么“曲線就業”,言稱找個條件好的男人可以少奮斗幾十年!早上看到一位叫孤獨水的記者一篇 “告全體青年書” 的文章,仿佛感覺到一種“五四”時的味道,多些這樣的青年對社會進步來說絕對是好事,時寒冰老師說中美教育從兒童就拉開差距,其實,就算這些急著嫁人的女生如愿以嘗了,我不知道以她們這種水平如何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的傳遞是以精神為紐帶,沒有了精神的延續,教育必將一塌糊涂!
中國人是比較含蓄的,不論多么張揚的人,其內心是含蓄的,幾千年來一直是這樣,以后也會是這樣。當你在沒有感情基礎的時候還很不含蓄的提出結婚的必要條件:有錢和有地位。這種不含蓄注定不幸福,當婚姻演變成一種交換條件的時候,人們一般不會相信什么愛情,而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那一紙的“契約“已經不能再代表什么!
談判的最高境界不是什么技巧,而是先做強自己!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成功已經說明了這一點。作強自己,提升自己,人生的“談判場”上才能有真正的主動權,一個喪失主動性的人不會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女人幸福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自立。大學要不斷學習和塑造自己,學會自律、擁有自信,懂得自立,一個優秀的女人是不會找不到好男人的,還沒有畢業就“未雨綢繆”,不但是沒有自信和生活勇氣的表現,同時,也會失去生活的激情。
如果把找“好老公”看做是一個“交換”的話,要問自己憑什么,是自己的年輕,美貌,知識,素養,思想,還是別的什么,青春不會常在,年輕終將過去,能留駐的只有精神和內涵,在這個變化無常的時代,需要打造的是持久的“吸引力”。
聽聽這些大學生的話,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真正的男人,你會娶她們嗎?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HR經理,你會招聘她們嗎?如果你是她們的父母,你覺得她們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嗎?大四女生:“現在就業形勢很緊張,累死累活的,不知道以后生活怎樣,還不如找個有錢的老公。”“他既是我哥哥,也是我的男朋友。”“畢業后就馬上嫁個好丈夫,保證一輩子不受窮。”“無車無房一切免談,有車有房的還要無貸”……
“對于很多女大學生來說,找個條件好的,可以少奮斗幾十年了。”有這種想法的人要問自己,人家憑什么會要你,“少奮斗幾十年”這種論調就要不得,生活最大的美妙在于奮斗的過程,創造自己生活的過程是人生最有價值的階段,就好比現在一下子給你一個億,過幾天你也會覺得沒意思一樣。
什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找個好工作不如找個好老公”,當高校流行這種格調時,為那些忠實的追隨者們感到悲哀,因為她們不懂得真正的生活是什么。至于談到什么“曲線就業”更是荒唐,舍本逐末,為就業而嫁人,美其名曰,又何必!有一些高校的就業部門負責人贊同此舉,認為可以緩解就業壓力,我到覺得那些就業指導的老師該去重新再就業才對!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大學畢竟不是家政中心,學生在大四時就忙著找對象結婚,這種現象至少是出離常態的。貪圖安逸,一夜暴富,依靠別人,不思進取,沒有思想,精神退化,沉溺網絡,學無所成,心高氣傲......這些,都不是大學教育所要的結果,女性青年也應當是社會的精英的主流,這種找好男人嫁的想法是逃避現實的,是女性意識弱化的回歸,至少大學生不應該有,否則就不配稱自己是“大學生”!
上海大學社會學某教授指出,找好的工作自己奮斗是為了過得更好,大四女生找對象結婚也是為了過得更好,兩者都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更何況現在的就業形勢緊張,這樣的選擇甚至還可以緩解就業壓力。“不要干涉女大學生的選擇,不要隨意地談論她們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她們愛選擇怎樣的生活是她們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生的目的是為了死的坦然,人活著終究要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有人說生命的意義在于過程的精彩,好好過日子也會死,不好好過也會死,無論怎么樣,總歸是要死,如此說來,現在活著也沒有什么意義了;用這個教授的邏輯,以前的中國革命就不會成功,用這個教授的邏輯,人生便沒有了真義!
人人都想過的好,但人活著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盡管好的工作是為了過的好,找個好老公也是為了過的好,但為了過的好只想找個好老公是不足夠的,更何況究竟能不能過的好還是未知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