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勞動力轉移現象的列舉及些許評論
——解讀《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和民主制度的實現》系列文章之10
QQ群30362722『長江評論1』 林甫整理
(注:本文均采用化名)
如果將80后民工和80前民工分成兩個代,兩代民工之間有什么區別呢?從工作性質來看,從扣除物價因素的收入水平來看,從觀念差異來看,最明顯的區別,也就是在觀念上有著較大的差別而已。然而,觀念不是基礎性區別,最能體現民工素質和水平的,應該是工作性質和扣除物價因素后的收入水平。這不得不讓人發問,勞動力轉移,其希望何在?
提出幾個疑問,供大家思考。
1、勞動力轉移過程的勞動力買賣到底應該由市場去做,還是應該由政府去做,其各自的職能職責應該怎樣界定?
2、勞動保障制度嚴格執行了嗎?勞資關系怎樣處理?
3、何謂真正的勞動力轉移?怎樣處理勞動力流動和勞動力穩定的關系?
4、如何打造品牌職業教育?如何規范職業中介?
5、制度基礎和制度結構到底對勞動力轉移中的問題產生了什么影響?住房、教育、醫療這『三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障礙了勞動力轉移?
對于問題的解決,本人僅僅提出三點建議:
1、注重制度基礎和制度結構的重建;
2、對于應該由市場去做的事情,建議逐步放手讓市場去做;
3、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城市接納農村居民的工作,二是促使部分農村居民真正離開土地,防止大多數農村居民依靠土地產生惰性。
下面簡單列舉得出結論和提出問題的現象依據。
A:農民工勞動技能大賽
時間:公元2007年10月24日早晨8點
地點:重慶某區一住宅小區旁
早晨,恰好周六,我還沒有起床,聽得樓下傳來高分貝的歌聲,便知道又有什么單位在搞活動,只好起床。正在煮面條,樓下的音響便說話了,說是什么農民工勞動技能大賽,還有勞動局的某局長致辭,想著自己正好在思考勞動力轉移評論文章的事情,何不下去看看。
接著便聽見接連不斷的唱歌,加上組織一些臺上的小游戲的聲音,心想,農民工勞動技能大賽怎么搞得象一個商業演出活動一樣的,不斷的唱歌、不斷的念語句讓人熟記、不斷的提問、然后不斷的給能回答問題的觀眾派發獎品,心里面琢磨,這個活動應該是一個開幕式吧,重頭戲可能在后頭,于是,更加堅定了要下去湊湊熱鬧的決心。
梳洗完畢,三下五除二的吃完面條,催促著8歲的兒子動作快一些,待兒子吃完早點時,已經9:30了。興沖沖的往樓下趕,遠遠的看見紅色的充氣布柱,還有噴繪的底幕,以及大字號的會標,加上臺下的兩三百號觀眾。正在往前走,旁邊有人打招呼,是一個建筑業的老板,我問他為何不去看熱鬧,他回答說他對這類事情從來不感興趣,我也沒有多說,徑自朝會場走去。
走到會場,一眼便看到,經常在本區的商演中露面的一個男主持正在說話,臺下人不多,還空著許多凳子,觀眾中,有一半多是老頭兒和老太婆,前面三排坐著一些十多歲的學生,只有少數人坐著看,其他的都熙熙攘攘的站著。找了一個視線較好的位置讓兒子坐著,自己則站在后面東望西望,說實在的,自己也從事過文化工作7年,對這些實在沒有興趣,況且,在場的老頭兒老太和那些大孩子都是很懶怠的樣子,我怎么能有什么興趣呢?接著,臺上出來一女的,唱藏族歌。
這時,旁邊有人跟我說話,是高中的女同學鄒某。她說,老家那個鎮的蕭某的小女兒搞的,她開了一個美容美發培訓中心和一個美容院,培訓中心是以勞動力培訓的名義搞的,可以得國家的補助,今天開業,搞宣傳活動,他們夫妻都捧場來了。心想,怪不得,剛才還有某局長的致辭呢。我問她哪個蕭某,她說就是原來農技站搞再生稻得過獎的那個,我才有了印象,至于他小女兒長什么樣子,我就根本沒有印象了。我同學還以為我得到通知,專門來給老鄉捧場呢,殊不知,我卻從來沒有干過這種事情。這時,臺上的主持邀請了8個大孩子上去搞小游戲,我發現兒子怎么沒有在原來的位置上,便用目光專心在人群中找兒子,同學看我沒有心思說話,便說,我去給你拿幾把傘過來,我同意了。不一會兒,活動結束,拿了傘,應酬了一些熟人幾句,我和兒子便向那個美容美發培訓中心走去。
該中心位于樓下背街的巷子里面,這一段街道,臨街的鋪面大概租300元每月,那一棟房子,原來一直空著,估計是租用的。培訓中心共有兩層樓,共8間房子,簡單的鋪了一下地板,包了一下門,有一個背投,有些桌凳,門上分別標著美容室、美發室、美甲室,墻上掛了幾幅畫框。我祝福了幾句,就出來了,心想,沒有要搞什么勞動技能大賽的跡象啊,如果要搞,起碼應該有各代表隊的痕跡,起碼應該有各比賽項目的痕跡,起碼應該有評比標準之類的痕跡,但是,都沒有。看看會場的布置,又應該在這個地方搞才對,想著不關自己的事兒,徑自回家了。
時間:公元2007年10月26日
地點:重慶至某四川某市的長途客車上
在長途客車上,透過車窗,我一直在認真觀看路旁閃過的民房,發現,很多民房周圍沒有人活動,門也緊鎖著,一些民房的院壩內長滿了雜草,顯然,這些房子的主人不在家。這再一次讓我想起農村的情況,到過成渝地區的很多地方,諾大的村落,往往沒有幾個人在家,在家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兒童,時不時的有幾個青壯年婦女在老家,就是農村人經常戲稱的3861留守部隊,38是指婦女,6是指60歲以上的老人,1則是指兒童。
車窗外的民房的情形重復著農村空巢現象的故事,的確,勞動力轉移的規模非常巨大。
我眼中的民工,只有一些片斷,這些片斷也許不夠全面,但肯定是真實的,說出來給大家聽聽,也算是幾種情況的代表。
下面提出幾類民工的典型個案
時間:公元2007年10月
地點:重慶某區
一朋友的弟弟在廣東某市開了一個電子廠,是生產薄型廣告燈箱的節能燈管的,他要上一條生產線,需要15個民工,主要是焊接電子管件柱頭。要求是:年輕、男女比例1:2、人勤快、手腳快,一月內招齊。給招工人提供的報酬是每招一個民工500元。給民工的待遇是:800元每月、工作8小時、加班另算工資、試用1月后買養老保險、工作3月后報銷去廣東的單程車票,每月沒有假期,可以請假,但請假期間則沒有工資,年終放假時間比較長,放假期間無工資。
朋友為幫其親弟弟,開始在重慶某區招工。開始,和各職業學校聯系,各職業學校說,現在政府有規定,不能提前將學生輸送出去。后來,又到勞動局開辦的勞動力市場登記,又到勞動局組織的每周2次的供需見面會上去,招到2名男孩。后來,又和熟悉的鄉鎮的社保所、民政辦、經濟發展辦聯系,對方的答復是:把有關資料拿過去,他們貼出來,并說,現在農村沒有年輕人,估計不能招到,如果時間長,可能會招到一部分,并強調,通過他們輸送出去的工人,必須按照國家的規定組織勞動,否則,如果被勞動監察查處,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工作。考慮到其弟弟的工廠一般工作到11點左右,同時考慮到每人500元的招工費要給鄉鎮的人一半,還考慮到免不了請客吃飯,后來就干脆沒有送有關資料過去。最后,通過農村的親戚關系,又招到2人,共4人,均為男孩,其弟弟不要,說他們這個行業的男女工比例均為2:1。
朋友考慮到招工行為的誠信,只好找其在廣東打工的表妹另外找工作,結果找到一家相對較大的工廠,工資1000元,工作時間較長,沒有招工費用,后來,朋友將3人送到廣東了事,因害怕其中1人不符合傭工方要求,就推辭了。想想打工者對在沿海一帶的工作情況的描述,這次招工過程正好是對打工者的描述的一個印證。
時間:公元2007年10月
地點:重慶某區
那天,車的尾部被擦傷,去汽車美容上漆,和漆工聊了幾句。他40歲左右,是重慶某區城郊農民,外出闖蕩多年,對汽車漆工方面的技術掌握較好,終因資金不足、膽量不夠、判斷不準沒有自己獨立經營,現在為一擁有近40個工人的老板打工,1000元每月,每天包中午一頓飯,農忙時耽擱較大,走親訪友的耽擱也不少,單位沒有為他們買保險,他們也平凡跳槽。
他談到,他們的行業一般是計件,一般按照30%至40%分成,他幫的老板生意好,老板不愿意分成。目前,他想跳槽,又擔心新的老板生意不好,收入反而降低,工作時間也不固定。想自己干,又怕沒有生意,且考慮投資較大和風險過高。
我又想起本地一電子廠,做電路板的,每月600至800元,技術要求不高,但紀律較嚴格,為職工買了保險。
這兩種情況,是在本地較大的單位打工的兩種情況。
時間:公元2007年
地點:重慶某區
對于在小作坊打工的,列舉一個事例。一朋友做加工腸衣的生意,每天加工豬原腸300根左右,請了5個工人,一人負責將原腸從屠場運回,剩余3人負責加工腸衣,另外一人負責加工肝素。老板包所有工人的一日三餐,和老板同吃,負責運輸原腸的600元每月,每天晚上11點工作到第二天9點,負責清點原腸、監督原腸質量、處理原腸內部糞便(注:部分糞便另外請人處理,單獨計件),加工腸衣的為計件工資,每月400—700元不等,加工肝素的每月1000元。5名工人的工作條件極差,沒有保險,但請假相對自由,時常因為家庭事務耽擱了工作而和老板發生爭吵。
時間:公元2007年
地點:重慶某區
對于政府組織的勞務輸出,我所見過的,一種是組織人力到沿海工廠打工的,和招工人員組織的沒有大的差異,另外一種就是政府和傭工單位簽訂合同的,如『重慶組織民工赴疆采棉』案例。
農民工外出打工這種現象,說穿了,就是中國目前的勞動力轉移過程的最主要部分,從上面四個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看,中國目前的勞動力轉移,屬于候鳥型轉移,農民工的窩在農村,工作在外地或本地。
2007年11月4日是重慶的首個農民工日,也是全國的首個農民工日,這讓我想起半個月前的一件事情。由于博客被封殺得厲害,建一個被封一個,只好在QQ上說話。那天,我在QQ群『長江評論1』內邀約幾個網友,規定必須站在政府的角度,就勞動力轉移工作提出建議,略做討論之后,各位群友提出7條建議,如下:
1、提高各方對勞動力轉移工作的重視程度;
2、努力提高勞動力素質;
3、建立健全農民工的有關保障制度;
4、強調法律法規的規范作用,確保勞動力轉移過程規范有序;
5、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妥善解決農民工在工作地的住房問題;
6、政府在職業教育上增加投入;
7、取消各種歧視性稱謂,取消法律法規中的有關歧視性條款。
由于群友的建議和博友的思想不謀而合,在下免不了有點兒興奮,承諾將其展開并整理出來,以群的名義,寫一篇對勞動力轉移政策的評論。適逢『理想有情』這個網絡雜志周年,提出三個主題,邀請寫網絡文章,我也應允寫一篇,打算就上面那個『展開并整理』的承諾,作一石二鳥計。但是,思考幾天之后,發現竟然無從動筆。一則是生存需要影響,導致思考不夠;另則是知道自己沒有參與過勞動力轉移的各項具體工作的全過程,害怕開黃腔。于是想,既然自己沒有全部參與過勞動力轉移的各項具體工作,為什么不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寫一篇呢,這樣,自己也可以說得脫走得開,以免背負對政府橫加指責的罪名。所以,從本文一開始,就索性列舉生活中的一些點滴現象,只加一句評論,這樣,也好交差,做了卻心愿用,同時,也把它當作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和民主制度的實現》的解讀文章,正好作為對97年寫的《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和民主制度的實現》的回應。
對于7條建議之首的『重視』項,目前不能說各方不重視。源于『三農』麾下的民工,經過多年的宣傳,有中央的紅頭文件、有中央領導的討薪、有各級領導的講話、還有各方的話語,可謂聲勢浩大。經過多年的洗禮后,從勞動保障到勞動維權,從方便流動到組織流動,從機構設置到各種準入限制的解除,都彰顯著各方重視的存在。然而,重視歸重視,結果歸結果,到目前,世人仍然頗有微詞。在這里,感謝各方對以農民為主的勞動力轉移工作的重視。
對于7條建議第二的『提高勞動力素質』項,我在下面暫且先列舉幾個現象,僅留片語作評。
某學院發展路徑
時間:1998—2007
地點:重慶某區城區
由于工作變動,我于1998年回到家鄉,經常在街上轉悠,知道原來的地區行署所在地有一私人辦的中專學校。
印象最深的就是新生入學的時候,幾個體育老師帶著學生軍訓,體育老師在旁邊站著,學生對著學生喊口令搞隊列訓練,亂成一團糟,后來,軍訓中也開始請本地的部隊來指導。至于該校都有些什么專業,教學水平如何,便不得而知。
我向來對新生事物不抱過高的要求,想著高考落榜的學生,能在這兒上上學,也不錯。后來,便聽說這所學校越辦越大,而且升格為學院,并搬到原來電子工業部的一個研究所的舊址上去。又過了幾年,看見那邊新修了幾棟還算氣派的房子,才知道,這個學校已經把那塊地盤買下來了,要不,學校怎么敢在別人的地盤兒上大興土木。再后來,聽說該學院發展很好,教職工和學生總數達到一萬多。本地人對這所學校向來是看不起的,但是,聽幫該校招生的人說,該校的學生在沿海一帶挺吃香。這所學校發展很快,據說,現在教職工和學生總數已經接近3萬了。
本地一直有一種傳聞,將該校戲稱為“性工學院”,主要是因為傳聞中有該校女生賣淫,且包養女生很便宜。對于這些傳聞,我歷來表示藐視,誰愿意自己的女兒被別人包養?況且,就是學校檔次再差,也應該有自己的校規,也不至于混亂到這種地步吧。人家辦學者畢竟為社會做了這等好事兒,讓更多的青年能夠進入大學學習。不過,社會上依舊有這種傳聞,而且,女大學生被包養和賣淫的說法也一直有,更有甚者,竟然說他知道誰能夠替這種事情牽線搭橋。
接觸過一些該校的老師,也接觸過一些該校的學生,感覺參差不齊。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現在該校的軍訓越來越正規,學校規模也越來越大,但是,其教師聞達于本地的卻很少聽說,除了院長以外,在各行業中,也很少見到該校畢業生的身影。據說,該校的學生多數都到沿海一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由于本地人對該校的成見,該校畢業生在本地工作的,都隱身了而已,所以,本地才很少見到該校的畢業生。無論如何,我仍舊默默地為這所學校祝福,畢竟,她給了很多青年以機會,而且,她沒有國家的撥款,其能夠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總還是好事兒吧,于是,我對那些因為個別事件而制造普遍謠言的人,越發表示憤怒了。至于學校培養的學生是否適應社會需要,我沒有跟蹤調查,絕不能亂說。雖然該校的學生鮮有聞達者,但是,從第一屆畢業生到現在,不到10年而已,又怎能聞達到世人皆知的地步呢?況且,該校的生源本來就要差很多,要聞達,也應該在其他學校之后,該校能培養社會需要的一般人才就足夠了,怎么能對她提出那么高的要求呢?我想,該校現在應該得到一些國家的幫助了吧,不知補貼是多少,有人頭費沒有?有其它費用沒有?有空的時候,還是應該去看看。
隨著這所職業學校的發展壯大,該區的職業教育逐漸發達,相繼有多所職業學校入住,大中專均有,該區的在校學生總數迅速攀升,目前已達到10多萬。專門為學校招生的本地人越來越多,為學生就業而牽線搭橋的人也越來越多,當然,二者均有不菲的報酬。
隨著時局發展,賦予一定條件之后,目前,培訓學生已經有一定的人頭經費,而且很顯然,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一塊肥肉,于是,各方蜂擁而至,才出現了本文開始的那個現象。
時間:2001—2007
地點:重慶市
朱大姐初中畢業,以后就再也沒有進過學校,其本人并不愛好學習,也沒有看見過她讀什么書,也沒有聽見她談過什么書的內容,也沒有見到過她寫的什么東西。其父親是一個老支部書記,『三金』其間,她在某鄉鎮工作,作為自聘人員,后來,隨著清理『三金三亂』,也就沒有工作了。失去工作后,先后做保險、賣安利、目前主要是為各學校招生,招生其間,她還擔任過重慶一職業學校的政治教師,兼任招生辦主任。對于她當招生辦主任,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對她當政治教師,大家都認為是一個笑話,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似乎,她都不適宜當中專學校的政治教師。記得有一次,她因為聯通亂收費和人家吵起來,后來,又為了解決出租車費用的問題和人家發生抓扯,還摔了東西,其丈夫的朋友和她丈夫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時,都被弄得苦笑不得,這事兒也在小圈子內傳為『美談』。
我一個朋友,建筑學校正規中專畢業后,花錢弄了個本科文憑,在其做室內裝飾不景氣的時候,竟到其畢業的學校任教,也不知道他通過什么渠道去任教的,反正,他沒有進入這所學校的教師編制,大概是幫人上課的意思。朋友的水平,做做室內裝修也還夠格,至于做建筑學校(由于該校改稱學院,該校現在也培養大專生)的老師,顯然水平還差一截。
似乎,職業學校突然大量興起,基于利于關系、加上管理不規范和師資來源缺乏,教師質量有待改善。
凡下面提及的案例,由于案例較多和篇幅有限,做簡化處理,真實程度同上。
時間:2003—2007
地點:重慶市
熟人的兒子小剛,學電子專業,從職業學校畢業之后,學校將其分配到上海打工,入學的時候,學校承諾了要負責分配的。現在,他在重慶的一摩配學車工,每月400,吃住自己負責,還得問父母要生活費。
熟人的女兒小麗,學計算機的,問到計算機的一些非常基礎的問題時,經常是一問三不知,現在幫別人賣衣服。
黃瓜大王的兒子小飛,本人酷愛『舊軸承回收后直接利用』,接受勞動局組織的車工免費培訓后,依舊在獨自鼓搗他的舊軸承,盡管我告訴過他,舊軸承沒有市場,其使用價值也沒有各種科學參數做依據。
當然,這類現象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到,培養的學生似乎并不是社會所急需的。想到正規大學的教育尚且如此,我也無話可說。
時間:2003—2007
地點:重慶市
從上面的幾個個例想到各級政府的勞動力培訓任務,記得有的鄉鎮,在年終考核的時候,因勞動力培訓任務無法完成,便造假,卻又苦于造假缺乏基本資料,于是,民政便『借用』計劃生育工作中關于農民個人的基本資料造假,以免“假”得太過分。
就這類造假,各級也是被逼得無奈,農民不相信政府,盡管是免費的,人家也不來參加培訓,可謂費盡苦心。如果暫且把培訓的勞動力不達標不列入造假之列,目前,在職業教育的學生人頭補助這一塊,尚且沒有了解到有造假行為,但是,這種有直接利益關系的培養,以后難免不會產生造假行為。
對于目標在于提高勞動力素質的各類職業教育,目前開展得紅紅火火,意在為工業化準備職業工人,也在為勞動力轉移助一臂之力,然而,卻顯得太不規范,還望政府借用各種工具,審時度勢,運用高超的戰略戰術,以規范這種培訓,尤其要學會利用行政力量以外的工具。
下面,離開7條建議,談談目前的勞動力輸出,也用現象做事。
民工輸出這一塊,到目前,從周圍看到的是,親友帶出的占據多數。殊不知,親友帶出卻有一些問題。
胡英的弟弟胡華,帶著胡英的老公的外侄去到廣東,每月800,胡英的老公的姐姐要求其兒子每月寄400元回家,誰知道,其子卻將掙來的錢盡數花光,于是,胡英和老公的姐姐反目成仇,說胡華沒有替她管好兒子。
遠房表哥易德帶著李鋒修了一年南昆鐵路,工程結束時,易德告訴李鋒及一起的工人,說工程質量不過關,讓他們各自帶一些工地上的工具趕快逃跑,李鋒他們就當真逃跑了,結果,一年的工錢就被易德納入囊中。
很長一段時期,為了錢,招工人員與學校、招工人員與工廠、學校與工廠之間也時不時的上演一些合伙騙人的勾當。就有人認為,入學的時候承諾的包分配是假的,把學生分配到一個單位后,用工單位故意以苛刻的條件趕走學生,還樂得不用付學生們一段時間的勞動報酬,或者少付報酬。學校也可以以學生自己不遵守勞動紀律為由,拒絕再為學生聯系工作。
部分社會中介更是直截了當的騙求職者的錢,或者,和學校與招工人員一樣,對求職者的不服采取軟處理的辦法,反正,他們有的是經驗。
目前,各地成立了很多非收益性的職業介紹所,但是,求職者卻寡寡。
民工荒逐漸在很多地方上演,勞動力輸出中的欺騙行為逐漸收場,交易關系才逐漸上演,手上有人者,于是顯得傲慢起來。
7條建議的第3條是保障制度的建立,對于保障制度,仍舊說幾個事例。
張有福在東莞開了一家大排擋,多年后,也算小有積蓄,近來,準備買房,但是,無論如何,他不聽眾人勸阻,執意要在老家縣城買房。
胡英在重慶打工,1500元每月,但是,她不得不乖乖的回到老家照顧孩子,孩子上初二了,原因是,經驗告訴她,只要父母都不在家,孩子的成績就直線下降。
李平在廣東鞋廠干了多年,工資已經比別人高很多,他卻老是在琢磨,該在老家的那一條街開一個個體做皮鞋的門市,原因是父親獨自一個人在老家。
前面說到的修南昆鐵路的李鋒沒有得到工錢一事,至今沒有任何眉目。
羅長建開的一個廠,是將廢舊電瓶里面的鉛融化后鑄成鉛錠,由于沒有定期排鉛,工人們都鉛中毒了,最后,給每人幾百元了事,而當初,工資卻并不高。
沿海一帶的民工,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的不知道還有多少。
從勞動保障來看,最難執行的地方,可能在于收入預期和勞動保障之間的矛盾,傭工單位利用增加收入來作為不要勞動保障的砝碼,民工們往往『欣然接受』。最可惡的,就是既不增加收入,也藐視勞動保障的傭工單位。
和職業工人比較,民工是有弱點的,主要是:1、素質仍然不高;2、對工作態度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多,多讓人產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感覺;3、不團結。
如果將80后民工和80前民工分成兩個代,兩代民工之間又有什么區別呢?從工作性質來看,從扣除物價因素的收入水平來看,從觀念差異來看,最明顯的區別,也就是在觀念上有著較大的差別而已。然而,觀念不是基礎性區別,最能體現民工素質和水平的,應該是工作性質和扣除物價因素后的收入水平。這不得不讓人發問,勞動力轉移,其希望何在?
最后,提出幾個疑問,供大家思考。
1、勞動力買賣到底應該由市場去做,還是應該由政府去做,其各自的職能職責應該怎樣界定?
2、勞動保障制度嚴格執行了嗎?勞資關系怎樣處理?
3、何謂真正的勞動力轉移?怎樣處理流動和穩定的關系?
4、如何打造品牌職業教育?如何規范職業中介?
5、制度基礎和制度結構到底對勞動力轉移當中的問題產生了什么影響?住房、教育、醫療這『三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障礙了勞動力轉移?
對于問題的解決,本人僅僅提出三點建議:
1、 注重制度基礎和制度結構的重建;
2、 對于應該由市場去做的事情,建議逐步放手讓市場去做;
3、 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城市接納農村居民的工作,二是促使部分農村
居民真正離開土地,防止大多數農村居民依靠土地產生惰性。
解讀《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和民主制度的實現》系列文章之(10)
本人博客:http://zhulingshenhua.blog.hexun.com/
http://blog.gxnews.com.cn/u/2988/
http://changjiangpingnun.blog.163.com/
QQ:44208158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