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塞拉利昂總統瞻仰毛澤東故居談起
來源:新華網
郭松民
“我敬仰毛主席!”這是塞拉利昂總統卡巴日前在韶山說的一句話。據報道,卡巴總統是在北京參加完“中非論壇”的活動之后飛往長沙的,下飛機后不顧旅途勞頓,就直接趕往韶山。在那里,他首先向毛澤東銅像敬獻了花籃,然后瞻仰了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11月7日《瀟湘晨報》)。
卡巴總統在抵達時用“我終于來到了韶山!”的感慨,來表達自己終了夙愿的欣慰心情,由此可見已經逝世了整整30年的毛澤東,在這位非洲國家元首心中的崇高地位!我們可以合乎邏輯地推斷:卡巴總統對毛澤東的崇敬,無疑會成為他在處理塞中關系時的一個積極因素。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非合作能夠結出碩果,意味著我們直到今天,仍然受惠于毛澤東等老一輩領導人在非洲大陸為中國所樹立的良好的道德形象。
這讓我想起了近年來頗為流行的一個詞:“軟實力”。這個概念是美國哈佛大學約瑟夫.奈教授最先提出的。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所體現出來的“軟實力”,而“軟實力”通常表現為一國在國內外的政治動員能力。歷史的經驗證明,凡是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的國家,歷來都是兩種實力兼備的國家。
毛澤東在世時,最能展現中國“軟實力”的事件,莫過于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件事了。用毛澤東自己的話說,“是非洲的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而非洲國家之所以樂意“抬”我們,又是由于這樣兩點原因:
一是中國在處理和他們的關系時,從不謀取狹隘的民族私利,正如當時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所言:“歷史上西方人在非洲建鐵路,都是為了掠奪非洲的財富,而中國人則完全是為了幫助我們發展民族經濟。”二是在處理和大國之間的關系時,從不拿原則作交易,即便在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里,中國的態度也是很鮮明的:“中國方面聲明: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國家不分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大國不應欺負小國,強國不應欺負弱國。”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毛澤東在中國“硬實力”還不是很強大的時候,就已經為中國培育出了強大的“軟實力”,而他本人的形象,也構成了中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組成部分。
但讓人不解的是,近年來中國雖然強烈地希望能夠重振自己的“軟實力”,但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在有意無意地忽略、回避甚至貶低毛澤東的形象。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毛澤東甚至成了惡搞的對象:前一段時間,有飯店老板惡搞油畫“開國大典”;這兩天,又有報道說,毛澤東的頭像被印在商品上出售——我不知道在毛主席銅像前虔敬獻花的卡巴總統是不是看到這條消息?更無法想象他如果真的看到這條消息會產生怎樣的聯想?
無疑,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不同認知,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點“歷史的溫情”,以莊重、溫和的心態對待我們的歷史和先輩。而卡巴總統的韶山之行則更提醒我們,無論如何,毛澤東已經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褻瀆他,也就等于褻瀆我們自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