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張點講,中美的走向決定世界的走向!
聯蘇抗美,聯美抗蘇,中俄背靠背抗美,世界的格局和走向深受中美關系的影響。
對于當今的中美關系,警惕三種論調:施舍論調、依附論調、入關論調。
壹.
聯蘇抗美是由毛主席操作的大戰略。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所以開始對蘇聯進行“一邊倒”政策。但毛主席出訪蘇聯就以強硬的態度讓蘇聯在1945年和美國暗中簽訂的“雅爾塔秘密協定”作廢,蘇聯極不情愿表示應當廢止,但主張保留形式。
中國在抗美援朝的表現,讓蘇聯重新審視中國的重要性。1953年年初,蘇聯將大連、旅順及中東鐵路不折不扣地無償歸還中國;1955年,中國將旅順正式收回。
同時中國建設工業化得到蘇聯大力幫忙。
這叫以斗爭求合作,要站著掙錢。
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臺,蘇聯變色。
毛主席看出蘇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所以和蘇聯的關系,要考慮下車了。
聯美抗蘇,開頭由毛主席操作的大戰略。
這種大轉變非常困難!
極速轉變,行不通;相比美蘇兩大強國我們處于弱勢地位,但合作要有主動權。
九批蘇聯,在國內外爭取輿論話語權。
讓國內部分精英對蘇聯去依附做了輿論影響,對國外爭取在第三世界有話語權,國內外有了輿論影響和話語權,然后才考慮聯美抗蘇,這樣在談判中才有主動權。
一段時間我們還不得不同時對抗美蘇,整個過程我們抗下了巨大的壓力。
兩面作戰一般不符合戰略要求。
比如古羅馬人與北方的高盧人打仗,又與南方迦太基人打,然后向整個地中海國家進攻,最后導致羅馬帝國滅亡;
比如拿破侖與英國作戰,后又去與俄國作戰,3年便遭到失敗;
比如希特勒開始跟英國作對,贏得西歐后揮師直奔蘇聯,又是3年便遭到失敗;
比如在朝鮮戰場上,美國與中國和蘇聯對陣,美國3年便敗了;
比如在越南戰場上,美國還是與中國和蘇聯作對,最后敗得很沒有面子。(后來蘇聯面對中美合作反過來,我們對越自衛反擊戰,揪著越南不放是給蘇放血,美國在另一邊扶持阿富汗也是給蘇放血。)
毛主席不知道這道理嗎?
毛主席作為戰略大事,他非常了解,他與周恩來等人談論國際問題時,兩次叮囑他們: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可以利用矛盾,這是我們的政策。兩霸我們總要爭取到一霸站我們一邊,不能兩面作戰。
但矛盾總有特殊性:一方面無論如何轉變,一定要占據主動權;另一方面當時國內很團結,而且后來有了核武器。
還有毛主席對外輸出意識形態,美國也深受影響,加上美國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
最后尼克松親自跑來中國見毛主席,謙虛得如小學生,說明當時中國有主動權。
這叫以斗爭求合作,要站著掙錢。
和美國合作,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合作,人家發展的時間遠比我們長,加上毛主席年齡大了,所以要警惕起來。
毛主席晚年搞了場大實驗,為了避免將來出現蘇聯“紅旗落地”的結局,同時做好最壞的打算,留下一批火種。
犧牲了一生的榮譽后才去見馬克思。
貳.
聯美抗蘇戰略逐漸交到總設計師手里。
我們很多人小心翼翼低著頭融入世界。
國內很多精英看到美國的先發優勢,從站起來又跪下,缺乏了自信。
對于中美關系,中國知識分子出現了兩種論調:施舍論調和依附論調。
為了進行產業升級,為了不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為了減輕新殖民主義的影響,所以進行了中俄背靠背戰略。美國發動貿易戰后,國內又出現一種輿論——入關論調。
這三種論調我們需要警惕和反駁的。
1.施舍論調
有一幫人認為中國的發展是美國施舍的。
當年抗日,是因為有美國幫忙才能勝利;改革開放的發展,是因為美國的接納才能成功。所以不能得罪美國,要討好美國。
對抗日的勝利,他們對中國的幾千萬人犧牲忽視,對中國頑強抵抗阻擋日本和德國的合流忽視,對中國持久抗日把日本拖垮忽視。他們忘了二戰前期美國對日本售賣武器和資源,忘了日本后期侵犯到美國利益,忘了美國加入是為了瓜分勝利果實。
改革開放的發展,他們忽視了中國主動放棄高技術產業,他們忽視了中國老百姓沒日沒夜艱辛的勞動,中國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讓美國獲取了物美價廉的產品,讓美國資本家在中國賺取大量金錢,這緩解了美國國內階級矛盾。他們忘了聯美抗蘇的大戰略,各求所需,我們讓美國體面退出越南戰爭,讓美國國內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降下來。
中美關系,絕不是美國對中國的施舍!
2.依附論調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打交道,我們應該利用其規則,而不應該想著依附別人規則,導致出現政治、經濟和文化買辦。
逐漸出現崇美、恐美和投美。
崇美:很多人成為精神的亡國者;
恐美:很多人對美國小心翼翼;
比如胡錫進公開認為中國不可戰勝美國,不公開他內心可能覺得我們更不堪:“如果中美發生戰略利益對等、對雙方都生死攸關的戰爭,美國將能夠輕而易舉開展為美國生存而對華一戰的政治動員,并且能夠將所有力量全都調動起來與中國進行生死一搏,如果形成那樣的情形,我相信中方將不會有勝算。”
投美:自廢武功,移民美國,出賣利益。
他們忘記了毛主席的以斗爭求合作策略,要有主動權,要站著掙錢。
所以只記“韜光養晦”,忘了“有所作為”。
所以跟人家喊“中美夫妻論”。
然而美國對我們一直堅持以斗爭求合作。
所以美國敢一直利用臺灣消耗我國的外交資源和統一進程;所以美國敢搞出“銀河號”事件出來;所以美國敢炸中國駐外大使館;所以美國敢在南海撞機,王偉壯烈犧牲;所以敢重返亞太針對中國;所以敢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一些人對中國說幾句反擊的話都被扣各種帽子,他們是經濟或文化的買辦分子。
“合則兩利,斗則兩敗。”
這是被動談合作與斗爭,應該堅持以斗爭求合作,不是合作了就沒有斗爭。
3.入關論調
貿易戰出現后,逐漸出現入關論調,把美國看作“大明”,美國以文明自居,看不起“女真”這個“蠻夷”,但“文明”的“大明”最后還不是被“蠻夷”的“女真”打敗,所以當今應學“女真”“入關”,干掉“大明”,當然這論調還帶有封閉性。
當國家提出國內大循環的時候,這種論調更是出現在各大媒體上。
這說法明顯和“帶路”戰略不符。
全球化的世界,入關論調不符合發展趨勢,像疫情,如果其他國家像我國這樣的防疫,肯定能控制,但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國家控制了,依然會受到世界影響。
我們要做的是團結大多數,爭取中立,分化敵人,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我們的敵人,美國方面主要在于華爾街財團,白宮政客,軍工復合體,以及依附他們的知識分子和買辦們。
美國人民很多可能是我們的朋友。
當美國資本家與底層的貧富差距拉大,又因為實力因素減弱對他國的剝削,導致美國底層享受的紅利變少,美國國內產生階級斗爭時,美國人民大部分是我們的朋友;如果美國底層和美國精英們團結起來對發達國家轉移內部矛盾,那他們大部分對我們來說是中立者;如果美國底層人民和美國精英們向我們搞民族斗爭,制約我國發展,那他們大部分則是敵人。
對中美關系,警惕這三種論調,學習回毛主席以斗爭求合作的策略,掌握主動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