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網友:書名《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由來
丑牛(2024年5月26日)
《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本書從成書到出版,都是應網友們的要求和支持辦的。
五年前,我突然心臟衰竭,昏迷過去,醫院連發了三次病危通知單,幾次進了鬼門關,家里也準備了靈堂,不知怎的,又自已醒過來了。醫生說是“奇跡”。!在重癥室里躺了兩年,又不知怎的,可以下床走幾步了。到了第三年,把我轉到普通病房,我和陪護合作,試圖坐起來,開始她把病床搖到15度,每次由5分鐘增加到一個小時,然后升到30度、45度、最后搖到60度,我可以坐起來了。別人可以把我抱到輪椅上去做CT、核磁共震。
去年春節后,我就要求出院。醫生說:要不是你生命力頑強,我是不會批準的,到今天一年半了,我居然能夠在生活上達到自理。許多網友就向我提出要求:趕緊把這多年來寫的網文,編成冊,給我們留下個紀念,不由分說,兩位年青的朋友,就在網上搜索,把我所寫的文章,打印成大字的單行本,共六百多篇,堆到我的病榻旁。
說來也真怪,過去我每天只能上午活動1小時,下午活動兩小時,自從讀昔日的文章,竟手不釋卷。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把六百多篇網文讀完,開始選稿。最初我是以“上訪族”為重點,並把書名也定為《第五十七族》因為我最初的上網入道,是從接觸“訪民”開始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國企改制”,“住房拆遷”,“土地流轉”,“依法治國”,“黨的建沒”成為一個時期的社會焦點。就按各方面的選稿,約兩百篇,加起來上百萬字,厚厚的一大本。網友多半文化不太高,閱讀能力也不強,閑暇的時間也不多,怎么讀下去呢?就把面面俱到的選稿方式否定了,按“改革開放”中,出現的熱點問題來選。共約六十多篇。
定稿之后,我把稿件重新校讀兩遍,打出清樣后,讓我大吃一驚:怎么和主流媒體不同調呢?這是我寫的東西么?怎么這么大膽,口無遮欄,簡直是“童言無忌”。我立即掩卷沉思,寫這些文章的社會背景和我當時的心態:就拿《玉姣一刀捅破天》的連續報道來說吧,當我第一次讀到官方公布的,鄧玉姣故意殺人案的視頻后,就有些懷疑,接著網上就報道了鄧玉姣手刄淫官的視頻,又看了鄧玉姣作為故意殺人案犯送到恩施地區醫院,綑綁在病床上。她口中喊道:“媽媽哦,他們在打我!他們在打我!……”。我和巴東的朋友通了電話,他們具體詳細地告訴了我,我真是心如刀絞,恨不得再拿起沖鋒槍去恩施營救,我這個老兵能不憤恨滿腔嗎?
在“國企改制”中,在“房改拆遷”中,在“土地流轉”中,在行政訴訟”中,官和民的關系對立,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在網上發表了一些文章后,我所在的黨組織幾次找我談話:“為什么和黨不一條心”。有一次,我終于回答道:“和什么黨不一條心?我想過很多次,和毛澤東時代的黨,我是忠心耿耿的,改革開放后,說是“走進了新時代”,摸著石頭過河,廢除人民公社,賣掉國有企業,走小崗道路……。我就大惑不解了,就三心二意了。這離心離德的責任,不在我呀!
我把書稿重新編排,圍繞一個中心思想一一“捍衛社會主義,反擊資本主義復辟”。重新立了一個組合一一《有壓迫就會有反抗》並把它列入第一集。第二集是《第五十七族》,被壓迫一族,反抗的一族,第三集是《黑監獄》是對反抗者的鎮壓,搞法西斯。最后,我把一位老軍人、老工人夫婦給張軍檢察長講了一個“戲劇性”的故事作為全書的尾聲。故事結尾的一段話,很有意思,抄錄在這里:“張檢察長,我們是看到你對資本家的‘三不’政策,才聯想到我們的遭遇。你說:對資本家的寬容是出于政治上的大局。對一個老軍人、老工人的暴行,不是關系到更大、更重的政治大局么?你應該更明白,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什么!”
隨著內容的變更,這本書的書名也應另外起名了,我想了好久,突然看到臥房里掛的一幅字,是享名中外的大書法家王樹人老先生送給我的辛棄疾的一首詞,最后一句是“卻道天涼好個秋”。這一行字,力透紙背,像一幅水墨素描,畫出了時代的意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