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
毛主席晚年圖書管理員徐中遠提到過這一件事,1980年代有一次遇到胡耀邦,沒有想到的是,這位領導人竟然提了這么一個問題——“主席晚年是不是天天都看《金瓶梅》?”
胡耀邦陪同毛主席接見共青團代表
徐中遠的原話:
胡耀邦為什么會想到這樣的問題?
是他自己的好奇心呢?還是他在別人那里聽到一些什么議論,才在徐中遠這里核實一下呢?
胡耀邦問的這個問題應該不止他一個人想知道謎底。恐怕是對毛主席晚年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或者有誤解的人,才會這么去想,這么去問,是不是呢?
徐中遠不愧是毛主席的圖書管理員,毛主席的言傳身教在他身上有著非凡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他的回答非常得體,同時向胡耀邦匯報有關毛主席讀書的情況,也是恰到好處。
01
徐中遠向耀邦匯報:
毛主席先后三次關于對《金瓶梅》的評價
02
看問題的角度涉及到立場或世界觀問題
上面這張圖,從左往右看是6 ,從右往左看卻成了9。
這樣的情況不難理解,似乎也不成其為問題。
不過,這的確是觀察世界的立場(角度)不同,同一個事物(對象)會被看成不同的東西,得出不同結論。
所以就會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的現象發生。
承認有這種現象的人,其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接近辯證思維的。
而不承認有這種現象的人,其思考問題的方法,就可能是形而上學的。
形而上學就是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待事物。
在過去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喜歡搞愚民政策,他們就希望勞動人民靜止地片面地孤立地看待自己的命運,從而鐵了心地認為自己命該受苦——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從而逆來順受。
如果勞動人民反抗壓迫反抗剝削,那就是大逆不道。
對于封建社會壓迫和剝削是否存在,有兩種觀點。
一種是有,這是被壓迫被剝削階級的觀點;另一種是無,這是壓迫者剝削者的觀點。
剝削階級說無的地方(事實是有的),那么被剝削階級說那個地方有也是沒有用的。
這樣就“無為有處有還無”了!
說法背后的想法,一目了然。
說法背后的想法,那是道層面的東西。
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說,道不同,面對同樣的對象,想法不同,說法也會不同,做法那就不用談了。
道不同的兩個人,一個想得通,另一個就會想不通。
這兩個人是不會一起去做的,是無法在一起行得通——道器變通的。
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改造世界觀。那選擇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成了大問題。
因此,看來不是了不了解毛主席晚年的讀書情況問題,那是什么問題呢?
這里就不說了。
這里順便提及一件胡耀邦勸說錢學森去美國領獎的故事。
大約是在1980年代初,胡耀邦在得悉美國有關方面邀請錢學森訪美,并要授予他學術榮譽稱號和國家勛章后,曾在一次會議期間找錢學森談話,勸他接受這一邀請。
據錢老后來說,胡的談話大意是,錢老,你在國際上影響很大,一些國家邀請你,我建議你還是接受邀請,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別人不一樣,對推動中外科技交流會有很大影響。這也是今天改革開放的需要啊!今天,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美國也在變。幾十年前的事,過去了就算了,不必老記在心上。你去美國走走,對推動中美間的科學技術交流,甚至推動中美關系的發展都會有積極意義。
聽了胡耀邦這一番話,錢老說:“總書記,當年我回國的事很復雜,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不宜出訪美國。”
李克勤后記:
毛主席對包括胡耀邦在內的高級干部,都是無微不至給予了關懷、教育和培養的,這是有目共睹的。胡耀邦也的確讀過毛主席的很多書,也有不少體會。
《金瓶梅》,毛主席研究過,并且是光明正大研究,還帶著高級干部一起研究過。
但是,毛主席一生研究最多,或者幾乎天天都放在手邊的不是《金瓶梅》,而是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的經典著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