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時期,國內外都有一些人不吝筆墨辭藻、極盡夸張地表揚中國,說在風云激蕩的全球形勢下,中國保持了極大的克制和空前的戰略定力。這股表揚輿情風潮是如此強勁,以致于 “克制”與“定力”一時間成了貼在中國頭上的標簽,成為向世界推銷中國的戰略廣告。
對于這一現象,筆者開始并不以為意,覺得當今中國獲得“國際社會”如此褒揚,也算難能可貴,不妨姑妄聽之。但聽來聽去聽得多了,就不免生澀變味,細想這其中甚有可辨質疑之處。
首先,說說保持“克制”
“克制”一詞,簡釋其涵義就是壓制,就是要克服、制約一些東西。進一步具體細分,又可分為“克制”他人與“克制”自我這樣兩個指向。“克制”他人就是克敵制勝,譬如美國對俄羅斯采取的種種制裁圍剿,其目的都是為了“克制”俄羅斯;自我“克制”就是管住自己,不要別亂說亂動。上述有關表揚中國的所謂“克制”即屬于后者。
但是,疑問與不解也由此而生:中國究竟有什么需要進行自我“克制”的呢?中國既沒有霸權野心,又沒有搞擴張,也沒有對任何他人大打出手,這樣的中國為什么要自我“克制”呢?實際的情形恰恰相反,現如今正像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一些敵對勢力正不斷向中國發起挑釁,不斷向中國發動進攻,別人正變本加厲地在“克制”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還要“克制”自己,不能進行反擊或者“反克制”嗎?
所以我們說,對于“克制”這個東西要辯證看待。一些人之所以空前熱烈地表揚中國“克制”,顯然是因為這樣做符合他們的利益。但問題在于,長期以往如此這般“克制”下去,卻并不一定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個戰略大國,中國當然不能一觸即跳,要表現出應有的定力,要有一定程度的“克制”。但“克制”是有限度的,當中國正當的權益與重大利益面臨挑戰的時候,中國就不能“克制”也無須“克制”,而應該予以反擊。其中對有些事情更是要“零容忍”才行,譬如對于“臺獨”,對于侵犯中國主權的行徑等,不需要也不必要有所謂的“克制”。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老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霸權集團一直處心積慮要“克制”中國,中國所要做的不是什么保持“克制”,而是應進行堅決而強有力的反擊。在“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克制”不應該成為中國的標簽,這個東西絕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美德。
其次,說說所謂 “戰略定力”
相比于“克制”而言,“戰略定力”一詞在中國身上被用得更多更殷勤。但我們必須搞清究竟什么是“戰略定力”才行。
理論上說,“戰略定力”非常重要。其第一層涵義,應該是“從容鎮定”,即在激烈動蕩的形勢下冷靜沉著,表現出“亂云飛渡仍從容”的膽略,具有“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英雄氣概;第二層涵義是要判斷準確,在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具有高超的判斷力,能準確把握主要矛盾,準確預見事情的發展進程及未來走向,從而擺正自己的方向與目標,始終不失核心與關鍵之“的”,并對于如何確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始終都成竹在胸。具備了這兩點,就有了應對任何驚濤駭浪的心理底數與思想基礎,就為接下來采取必要的舉措行動準備了前提。
與此相對應,缺乏戰略定力的表現,則有兩種極端情形:一是投機取巧,以為占便宜的機會來了,就不顧自身實際與能力想大撈特賺一把。這種傾向表現在共產黨內思想路線上,這就是人們慣常所說的“左”傾機會主義;二是驚慌失措,在激烈的矛盾斗爭面前膽戰心驚,缺乏應有的信心,一心想要回避、逃跑,從而變得慌不擇路、亂頂亂撞,根本不知道打開局面的辦法與出路何在。這種傾向表現在共產黨內思想路線上,就是人們慣常所講的右傾機會主義。
應該說,無論是日常下棋還是戰略博弈,是不是具有戰略定力、具有怎樣的戰略定力,一概都體現在具體行動舉措上,完全取決于具體行動屬于積極還是消極。
贊揚中國保持“定力”的那些人,目前似乎并沒有真正把“戰略定力”的內涵搞清楚(或者說,他們也根本不想搞清楚),而是將其同“克制”聯系在了一起,似乎只要對激烈動蕩的形勢不聞不問、不管不顧,并在此基礎上繼續我行我素,這就是“定力”。在他們的演繹下,“克制”就是“定力”,“定力”就是“克制”,這就是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思維邏輯。
最后,戰略定力的指向是強有力的行動
戰略定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就像雄鷹展翅高空盤旋把握機動優勢一樣,目的是為了實施空前凌厲的一擊。因此,戰略定力是一種積極的能動,而不是消極的等待或者無所事事,更不是用這個東西來束縛自己的手腳。沒有相應的行動跟進,所謂的戰略定力就要墮落成無能膽怯的代名詞。
一是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要時時影響形勢發展和操縱局面變化,尤其不能坐視形勢與局面朝著對自己不利方向的發展而無動于衷。這就需要手中掌握有力的杠桿,并強有力地運用這些杠桿。沒有這種得心應手的工具或家伙事兒,所謂的“定力”就無從談起。
二是保持戰略定力不能畏手畏腳當“守財奴”,要有為實現戰略目標敢于投入介入、不惜付出必要代價的堅定決心和堅強信心。現在青年人中有一種病癥,那就是所謂的“宅男”“宅女”現象,這類人見不得世面、經不起風雨,很怕有什么電閃雷鳴給嚇著碰著。當然,誰都知道這種人并沒有出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這樣,如果像守財奴那樣,舍不得投入,不敢花錢,很怕付出一點生活與經濟代價,被金錢與資本所綁架,一切都為了錢,一切從資本的利益與需要出發,那將十分可憐與悲哀,結果必定將十分糟糕。
三是保持戰略定力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過去曾經有人鼓吹什么“以不變應萬變”,這句話用于特殊情況下解決特殊問題有正確性,但用在普遍性的戰略博弈上卻十分錯誤。保持戰略定力不是“以不變應萬變”那一套,相反,“因時因勢、以變應變”才是戰略管理的基本常識。戰略定力并非是要回避矛盾、繞開沖突、消極躲避當“縮頭鳥”,更不是挨打不還手那種所謂的“克制”。戰略定力具有突出的能動性,其具體表現就是隨機應變、乘勢而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這樣的戰略定力才具備足夠的威懾力,才令人仰視敬畏,否則就是麻木不仁,就要墮落成戰略無能的代名詞。
具體到當前形勢下的中國,在全球大動蕩大改組的背景下,確實需要我們保持應有的戰略定力,但其中必須進行足夠的能動,要把冷靜觀察、準確判斷、從容應對與堅決有力的行動有機結合起來,抓住機會乘勢而上,利用天下大亂的有利契機,解決諸多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點難點問題,就此闖過幾道重要關口,走過幾段關鍵路程。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說戰爭的問題,如果有朝一日中國被逼到墻角之時,要不要訴諸戰爭?
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很多時候不打一仗確實不行。戰爭確實破壞性很大,從人性來說也血腥殘酷,但國家內外許多戰略矛盾又確實不是戰爭以外的其它手段所能解決。對此應有理性清醒的認識,不能把改革開放與正義戰爭人為地對立起來(參閱筆者文章《改革開放是不是就不能打仗》)。現如今的中國,在政治上各種帶著虛偽面紗的勢力紛紛紜紜,其中的“偽君子”“兩面人”多得不可勝數;經濟上也是這樣,中國的企業、金融以及整個經濟體系中的泡沫太多太大了,迫切需要去偽存真、脫虛向實的提煉提純;社會思想、文化、教育、醫療等各領域,上下內外各條戰線,被美西方全面地侵入、滲透與安插,許多地方都被搞得千瘡百孔,很多人表面上在高喊口號、紅得發紫,其實不過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包藏禍心,構成十分可怕的內患。上述這些內患,平常混沌難明,沒法動手術,也不具備相應的條件,一打起來,敵我友陣線分明,很大程度也就清楚了。正所謂大浪淘沙,不經歷大風大浪的洗禮滌蕩,諸多可惡的沙子將始終攪拌在中國的歷史進程當中。
還是那句老話,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因此,對于來自某些方面某些人士對于中國“克制”與“定力”的贊賞,需要辯證分析。說到底,還得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用力量和行動彰顯自己的戰略定力,而不可在陶陶然中陷入被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