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兩日中國北方多省出現不同程度的沙塵天氣,國內互聯網上的輿論百相又讓人回想起十幾年前。
在中國以三北防護林為代表的大規模的防沙治沙工程取得顯著成果之前,沙塵天氣確實是中國北方的常客。21世紀初頭幾年是輿論中關注沙塵暴的高峰期,尾聲大概在2010年左右。老網民應該會有印象,在中國互聯網上古時期,沙塵暴,尤其是北京的沙塵暴一直都是輿論中論證我國環境惡劣的主要依據。
沙塵暴在輿論中的逐漸退場,除了防沙治沙工程成型之外,還有東亞春季風速在二十年間持續減弱,以及我國北方環境總體趨于濕潤的原因。在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的起沙模型部分中,沙塵源區上地表風速減弱、植被覆蓋增加、土壤變濕三者貢獻的影響因素分別為46%,30%,24%。
然而當沙塵天氣開始退場后,仍然以北京為代表,另外一個氣候問題馬上在輿論中凸顯:霧霾。當然,霧霾天氣也早已有之,很多人把霧霾完全歸結于工業污染,尾氣污染問題,但傳統農業中不當的秸稈焚燒,毀林開荒等也都可以導致霧霾形成,施肥,養殖等農業活動,以及北方居民冬季取暖活動中所轉換產生的氣體也是霧霾的材料來源之一。
有了原材料之后就是形成霧霾的必要條件,無風,空氣相對濕潤,可以形成霧天。參考上面的沙塵暴三個影響因子的變化,這也就不難理解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地區為什么前腳沙塵暴剛走,后腳霧霾就跟上。
總的來看,霧霾的材料來源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工業到農業,哪個都事關中國人賴以生存的基礎,哪個都不是能一蹴而就解決的問題。然而,自從11年美國香蕉人大使駱家輝在以與其有托妻獻子之誼的潘石屹為代表的一群人的配合下,霧霾問題就徹底變成了一個意識形態攻擊武器。
顯然,我們并不是說關注霧霾和PM2.5,呼吁解決環境問題不對,關注并呼吁解決是非常必要的,但顯然在這個問題上,從洪培博和駱家輝兩任駐華大使,到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以及作為代言人,將霧霾問題在輿論上推到頂峰的柴靜等的真正著力點是一致的,即以空氣污染和環保議題阻撓中國的工業發展,甚而攪亂中國以國有為核心的能源體制。
有些人,雖然懷孕還抽煙,平時開大排量的霸道,但并不妨礙她以一個環保斗士和母親的身份利用大眾焦慮和共情心理將環境問題的矛盾引導轉移到國家發展道路和經濟體制問題上。然而雞叫了之后天亮,并不等于雞不叫天就不亮了,從防沙治沙到治理包括霧霾在內的環境污染,顯然最終靠的還是我們踏實的發展。
從三北防護林這樣持續幾十年的系統工程,到發展光伏和新能源,火電廠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生物技術在農村的廣泛利用,產能調整產業升級等等,見效非一日之功,但這是我們正確的發展方向,而絕不是什么能源私有化,去工業化之類的自廢武功的邪路。
反而,因為霧霾議題的升溫伴隨著中國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網民數量大爆發,而參與這一議題的除了各種推手,多是一二線的中產往上以及青年群體,這些人中往往很多并不真正關心中國要靠工農業養活多少人的吃飯問題,只關注自己面臨的環境與心中的發達國家有多大的差距。這樣的輿論壓力下就使得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政策,比如之前一些地區激進的煤改氣導致的冬季取暖問題。
然而,這種試圖通過短期手段取悅一些一二線市民群體的方法往往沒多大用,因為這其中很多人并不關心一年中天空變藍的時間到底比以前多了多少,他們很快又會找到其他的議題來為自己在輿論中彰顯影響力和利用此為自己階層利益進行議價,比如不乏大把一邊參與環保議題一邊在供電緊張時指責電力系統影響他取暖的人。
隨著這幾天北方各省沙塵暴的嚴重,又一些古老的話術在互聯網上被反芻,比如筆者在某紅書上討論北京沙塵暴的熱貼中,底下第一個高贊就是類似環境不如迪拜,工資不如印度之類的話術,下面隨之是各類陰陽怪氣團建,全然不管這次沙塵暴成因如何。另外一些話術,則又開始了借議題攻擊國家工程,炒作如“三北防護林無用”,沙塵暴是由于“退林還耕”等,進而又吹捧起之前的“治沙英雄”孫國友和貪天之功的螞蟻森林,將話題轉移到“私人的好,國有的壞”上。
這次有賴于相關部門機構的科普宣傳,大部分正常網民還是搞得清楚這次沙塵暴的主要沙源地是外蒙古。很多網友科普了外蒙古在多年過度開采礦藏和過度放牧之后,導致自然環境崩潰,70%以上國土嚴重荒漠化的現狀,也有網友進一步指出這次沙塵暴可能與蒙古國今年頻繁的草原大火有關。看看下面這涇渭分明的火線,就能一目了然感受到兩國對于火災防控能力的天淵之別。
顯然,不管是外蒙的環境惡化還是草原大火,都不是我們能有效干預的,雖然我國也在積極對蒙古國進行相關援助,但目前可能收效甚微。在未來很久,只要條件具備了,我國北方也還是免不了要吃沙子。
引自知乎網友整理
當然,以上內容只是一些必要的輿論脈絡梳理和介紹。真正想給大家講的是我去年找資料的時候發現的一個東西。
從打PM2.5議題開始在國內輿論炒熱后,很多人開始狂熱的相信美國人,或者只有依靠美國人,才能幫我們解決環境問題。那我們不妨看看美國在和它關系更近的蒙古國都在干些什么。
外蒙古雖然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國家,但卻是海外機構和外資的樂園,擁有上百形形色色的NGO組織(這是筆者隨便估計的,現實肯定只多不少,如哈薩克斯坦注冊的NGO就有兩萬多個)。這些NGO組織大多打著公益,環保之類的名頭,然而實際上對蒙古國起到多少幫助?去年這則信息可以幫助大家窺見一角。
去年5月,美國國際開發署代表團主任Ryan Washburn訪問蒙古,與蒙古達成了一項能源治理體系援助的動議。隨后在9月,美國駐蒙古大使館9月21發布的信息顯示,美國國際開發署給蒙古提供300萬美元用于能源治理,美國政府委托NGO組織“Abt Associates”執行這援助項目。
這其中的實際操作流程是,美國政府委托這家NGO組織來負責這一項目的建立,預算的分配等。
然而,我們再看這個“Abt Associates”組織的官網,會發現美國國際開發署給的300萬捐款,經由NGO分配之后,就變成了200萬美元。
當然,項目經手后經費先少三分之一,這是國外NGO常規操作,但說實話就算是300萬美元,對蒙古的能源和環境治理問題怕也是杯水車薪,何況又只剩200萬呢。
除200萬刀捐款外,還有900多萬刀的項目合同,等于是這捐款所附帶的商業要求。從網站其他信息可以看出,這一項目預算,不但要與美國方面的一些NGO,智庫分享,在蒙古本土,由蒙古可再生能源產業協會承接之后,還會繼續分包給蒙古其他NGO一起完成。
項目繼去年發起后,仍在組建中,美方對該項目的重點要求之一是“將性別、平等和社會包容的行動原則放在重要位置”,并給出一系列要求。這個項目究竟會給蒙古的能源和環境帶來多少改善,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從蒙古國長期有數量眾多的NGO和外資進行活動,且該國環境仍然惡化至此來看,NGO產生的實質作用不容樂觀。而且這個項目的預算本來就不算多,經過NGO層層盤剝轉手,且還要在滿足美方相關議題要求的情況下,究竟最后有多少資金能用于項目本身,想必也不太樂觀。就像有兩萬多個西方NGO的哈薩克斯坦,有變得更好嗎?
實際上,從蒙古可再生能源產業協會主席Osgonbaatar在18年的一次國際新興能源論壇上的發言可以了解到,蒙古目前最倚重,最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只有風能和光伏發電。如果說,在這兩個領域蒙古國可以選擇和我國進行合作,而不是透過層層NGO同西方合作的話,相信問題會得到一些實質性解決,在環境治理問題上也是如此。然而蒙古國目前的政治立場決定了一些問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可能還將繼續面對蒙古的風沙問題無奈攤手。
無可否認,我國從建國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一路建設發展至今,存在太多欠賬和問題,也走過不少彎路,但相信以歷史的公平的眼光來看的話,我們的社會始終還是在朝著致力于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的,就像環境問題,甚至如同不少網友總結的那樣,很多問題是在大眾視線之外默默解決的,結果在輿論上反而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總是在輿論中陷入質疑和被動。
反觀西方,往往在后發國家中擅長制造議題,煽動特定人群,以此對后發國家進行突破,伸進觸手,比如,攻擊中國治理沙漠破壞生態平衡,攻擊中國人吃肉和吃海鮮破壞世界環境等等,并總是將自己包裝成文明自由的代行人,說漂亮話,開空頭支票,實際上卻對第三世界國家當今的困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互聯網興起之后,從沙塵暴到霧霾,如今沙塵又起,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當然仍要正視并解決我們面臨的這些還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比起當年,我們更應該堅定信念走自己的道路。
參考資料:
《近20年沙塵暴為什么減弱了》科學大觀園2023.4
美國駐蒙古國大使館相關新聞https://mn.usembassy.gov/pr-092122/
Abt Associates官網相關項目介紹https://www.abtassociates.com/who-we-are/news/news-releases/abt-to-help-modernize-mongolias-electricity-sector-through-119m-5
Abt Associates招聘信息https://www.devex.com/jobs/director-of-finance-and-administration-mongolia-energy-governance-meg-activity-97572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