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24周年。《人民日報》的子報《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毛澤東,時間越久越被懷念的偉人》。在“毛誕節”,主流媒體有字,是多年來少有的事。按說,應該點一個大大的“贊”。看完全文,把想點贊的手縮了回來。
“標題”之下是“毛澤東晚年的一些失誤”,“成為中國保持政治清醒的一份記憶”。
是哪些“失誤”,成為哪些人的“一份記憶”?念念不忘毛澤東“失誤”的那“一份記憶”者,是些何許人?全“中國”的人,還是中國人中的某些人?是中國的多數人,還是中國的少數人?不要把某些人的“記憶”擴展到全國的人民。
作為老百姓,不知道上邊的情況。由于斷不了看報,從中也能夠看出點端倪。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毛澤東的恩德,還沒有那么的健忘,他們多是知恩圖報的人,甚至把老人家供奉在家里,對待毛澤東還沒有那么勢利:生前一套,身后一套。
毛澤東的一些“失誤”,過去報紙上也叫做“嚴重錯誤”,或者說“極左”錯誤。更有甚者,有黨內研究家如中央黨校的金春明教授判定老人家是“貨真價實的修正主義”。這,已經不是什么“失誤”、“極左”,而是背叛了馬克思主義。
按照邏輯分析,毛澤東的“失誤”,他的跟隨者“人人有份”。而受到“傷害”的人們,包括他的“戰友”、“學生”,那“一份記憶”,對于他們才極具意義。有的到了晚年,退出政治舞臺,成為“旁觀者”后,幡然悔悟。相信九泉之下的毛澤東會原諒他們,否則九泉之下遭遇毛澤東,場面一定很尷尬。
多年里,目睹了對毛澤東的公開污蔑、誹謗、攻擊。其中的主流媒體也沒有起什么好作用。評說毛澤東“失誤”的文章一度在媒體上鋪天蓋地,而為毛澤東辯護的文字,不知道被封殺了多少。什么“百家爭鳴”,在這個問題上看到的卻是“一花獨放”,“一家獨唱”。老朽當年發往某大報等主流媒體的文字,多是泥牛入海無消息。個別以“篇幅有限”而退了回來。
毛澤東受到舉國批判,證明毛澤東身后社會的政治生態發生了變化,而且是根本性的變化。一些人關于毛澤東“失誤”的攻擊與污蔑,恰恰是老人家最本質的、最應該堅持的東西。
說“毛澤東是經得起后世評說的曠世偉人”,是承認了在毛澤東身后曾經發生的那一幕幕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評說。也許,那時政治需要一場對毛澤東的大批判,以打倒毛澤東的權威,美其名曰破除“個人迷信”,借以樹立新的權威和偶像。“不破不立”這個道理,誰不懂?誰都懂。
此后,有些人談毛澤東,即使是在最不該談論的時間和場合,仍然必談毛澤東的“失誤”,“晚年錯誤”。這似乎成了一種“定式”,或者說“黨八股”。看來,《環球時報》并不想破這個不成文(也許內部有明文規定,有統一的“口徑”,只是老朽不知。)的規矩,或者說“潛規則”。
毛澤東,的確是時間越久越被懷念的偉人。《環球時報》的這個判斷沒有錯。這至少已經在中國的民眾中得到了驗證。看中外,有那個政治人物在他去世四十年后還能讓那么多的人,特別是普通人懷念、紀念?甚至還發生“毛澤東熱”,如同滾雪球一樣,滾到現在,越滾越大。
如果能夠把毛澤東的誕辰確定為國家法定節日,以表達老人家對共和國的締造和建立立下的不二之功的認可和紀念,也算是共和國和國人對他的“回報”。相信這是“民意”,那一定會得到絕大多數國民的擁護,看成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影響后世的一件大事。
不過,“民意”能不能轉化為“國家意志”,老百姓決定不了。能不能進入“程序”,是權力者的事情。因此,能不能把毛澤東的誕辰確定為國家法定節日取決官,而不取決于民。
其實,即使沒有“毛誕節”,相信后人對毛澤東的評價不會比現在低。原因很簡單,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無論是才能還是品德,在相當長的時期里,難以有人超越,達到毛澤東那樣的高度,特別是人民群眾的愛戴。如果再出個毛澤東,那很不容易。這并非完全取決于個人努力,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社會條件。而那樣的條件,是可遇不可求的。這就注定了他們想達到那樣高度的難度。
毛澤東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旗桿性的人物。他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面前走過,證明他“今勝昔”,已經超越了古人,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最自豪的代表人物。
更重要的是,毛澤東在他身后經住了“大批判”——一類評說——的考驗。實踐證明,后人批判、否定毛澤東,那不過如同狂犬吠日、烏云蔽日。到頭來,不過是“蚍蜉撼樹”,自討無趣,貽笑大方。如今,那些批判者不知何處去,退出政治舞臺,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毛主席卻依然屹立在那里。
毛澤東之前的領導人,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被淘汰出局。他們的錯誤對于現實的意義,是今非昔比,影響有限。毛澤東之后的領導人,迄今為止,還沒有聽說誰有“失誤”,是不是有“失誤”。因為,還沒有像放開對毛澤東的評說那樣,放開對他們的評說。他們是不是能夠成為“經得起后世評說的曠世偉人”?由于還沒有經過“后世評說”,也就說不上是不是“經得起”,其他也無從判斷。
作為主流媒體,不要只關注毛澤東的“一些失誤”。其中的一些“失誤”,毛澤東在世時已經被自己克服。最具有現實意義的應該是,關注和梳理毛澤東之后的“失誤”,大膽地說出那些“失誤”,剖析那些“失誤”,尋求克服那些“失誤”的辦法,糾正那些“失誤”,以“作為黨和國家的教訓得到總結,成為中國保持政治清醒的一份記憶”。那才肯定是一件具有“前瞻性”的事。
—— 讀 2017年 12月26日《環球時報》社評:《毛澤東,時間越久越被懷念的偉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