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天真”的幻想,認為,只要我們躺平、開放,2019年的“美好”日子就回來了。
伴隨某地瀝瀝啦啦三個月,六一乍然解封,如今又進入“開端”般循環的,是各地的草木皆兵如臨大敵。嚴厲的封控措施、某些官僚的胡亂作為、加上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推波助瀾,民生多艱,許多艱難求生的人的想法也在悄然間向“干脆放開得了”一端傾斜。
共識已經沒有了。
很簡單的一個例證,武漢解封,有的全是眾志成城、尊敬與感動;而某地解封,留下一地雞毛,憋了幾個月的人們長出一口氣后,剩下的就是擔憂、嘆息與不滿。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共存派已經贏了——君不見,批評動態清零過程中出現某些亂象,最終全部被有意地引導向了“動態清零”本身?
只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凜冬已至。
躺平、開放,不但不能回到那"美好"的過去,相反,就和西北風一樣,還進一步加劇了這嚴寒。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于臺灣。
臺灣相對徹底、干凈的放開,是最近的這一波奧密克戎大流行。當然,所謂的“躺平”,依然包括打苗、戴口罩、保持適度社交距離、但出入境管理大幅削弱、放棄了封控措施,這基本算是向西方學習的“典范”了。
截至目前,臺灣這一波累計感染數量在230萬上下,意即有1/10被感染;目前日增感染數依然在6-8萬之間;另死亡累計2086人,其中兒童中重癥百余人、累計死亡15人。
總人口的1/10強都被感染了,縱使不想躺平,還能有什么辦法?
然而,當地的經濟真的像某些人所幻想的那樣,該吃吃該喝喝該耍耍,“回到2019年”了嗎?
我們可以先看看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
日月潭游客竟然創新低。
反觀大陸,雖然許多人不再敢跨市游,但是市內游火爆啊。安康某景區游客們簡直成了“餃子”,滿是“退票”的抱怨之聲。
其實這不是孤例。
早在5月16日,就有媒體報道,當地無薪假人群超過1.5萬人,淪為“重災區”的住宿餐飲受到沖擊,酒店住宿率低至兩成,多家知名自助餐廳暫停供應下午時段餐食。
也正是在同期,雖然當地并沒有宣布禁止堂食,但依然有不少餐館自主暫停營業。
到6月初,所謂的“繁華”景象,依然沒有出現。
道理很簡單,人心變了。
看著身邊的人確診、出現癥狀,甚至死亡,恐懼之下,理性的人都會盡量選擇減少外出與人接觸,這個時候,哪怕不關門,餐館其實也是生意慘淡。與此同時,許多人因無薪假、患病的等原因,囊中羞澀,自然不會考慮外出聚餐了。
然后到6月1日,臺鐵宣布7日起將再次調整班表(此前至少已減班96列次),停駛對號列車32列次。原因有二:一是臺鐵乘務員陸續出現確診或需居家隔離,人手不夠,二是民眾減少外出,假日車次明顯比往常更少,因此這次調整以周五到周一車次為主。
另外,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臺灣本地yi.情攪局,“518熊班”(臺灣一求職平臺)的最新調查顯示,近八成應屆畢業生尚未找到工作,逾六成近一個月才開始求職。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進入五月以來,一幫臺灣藝人都開始在大陸高密度營銷、買熱搜、賺錢了。以前他們多少會考慮臺當局和臺網絡水軍的態度,目前看是不管不顧了,這也能從某種程度反映當地的經濟走勢。
當然,這僅僅是開始。
躺平之后,是一波波的yi情,反復的感染(海外感染3-5次的青壯年不是個別),外加長期后遺癥(long covid)帶來的困擾。
以英國為例,那些活下來的被感染者,約34萬人因long covid失去了工作能力,美國估計是120萬(詳見今天推送的第二篇文章)。這種情形之下,經濟怎么可能好?
對臺灣而言,long covid 的負面作用還沒顯現,因此,目前的經濟頹勢,也僅僅是開始而已。
躺平、開放的情況就是這樣,壓根就不是什么“美好的2019”。
當然,凜冬已至。無論清零還是躺平,日子都不好過。
要害的問題還是在于所有制的問題,在于群眾的深度參與,在于中醫盡早而全面地介入。沒有這些要素,無論怎么搞,面對這可能長期化的大流行,最終苦的還是人民群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