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人:西方“躺平”是抗疫失敗下沒有選擇的選擇,“動態清零”最能保護生命
“‘躺平心態’是一種投降主義,而非科學決策”,香港《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8日晚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當前,香港仍在遭受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上海也處于“抗疫攻堅戰”的關鍵時刻,面對奧密克戎毒株更強的傳染性與更高的無癥狀感染者比例,將其視為“大號流感”,認為應該“躺平”的消極言論甚囂塵上。但盧永雄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西方“躺平”是抗疫失敗下沒有選擇的選擇,而中國依然可以選擇“動態清零”,這是當下最科學、最能保護生命、成本最低的做法。
盧永雄在采訪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2年多時間,內地和香港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抗疫疲勞”,一些人開始鼓吹“與病毒共存”,“每當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我都希望他們回答兩個問題:如果中國也‘躺平’會導致多少人死亡?這樣的代價我們可以接受嗎?”盧永雄說,至今為止,他還沒有看到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與新冠共存”不會帶來大量的死亡。
一系列數據已經顯示,奧密克戎毒株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數是高于同期德爾塔毒株流行導致的死亡人數的。以英國為例,該國在以德爾塔毒株流行為主的2021年8-10月,死亡率為每10萬人中有16人死于新冠,而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即奧密克戎毒株流行為主時期,死亡率為每10萬人中有22人死于新冠。與英國的情況相似,美國在2021年8-10月的死亡率是每10萬人中有40人死于新冠,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死亡率是每10萬人中有42人死于新冠。
目前,一些西方國家已經以“奧密克戎毒株導致的重癥率和死亡率較低”為理由,選擇“與病毒共存”,即使面對不斷增長的感染人數依然保持“躺平”。在香港,也有一些醫學界人士贊同“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的說法,認為特區政府現有計算死亡率的方式不應以呈報確診病例總數作為分母,而應以實際感染人數、例如港大數學模型推算的400萬人來進行計算,死亡率就會降至0.18%,只是略高于每年季節性流感的死亡率。基于此,香港社會也衍生出“奧密克戎毒株殺傷力不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者必然要被淘汰”等論調。
但盧永雄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是一種嚴重的誤導,“我查詢過香港不同年份的季節性流感死亡人數。在流感暴發的年份,一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數大概是100多人至300多人。2018-2019年死亡人數比較多,死亡人數為352人。現在香港一兩天就死300人,此輪疫情累計死亡已超8400人,說新冠像流感,哪里像?我認為一點也不像。”根據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截止本月7日,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計超117萬人感染,累計8430名死亡病例,病死率為0.72%。
香港《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8日晚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
作為一名香港人,盧永雄已有3名朋友的父母近日因新冠去世,“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朋友的家人因為流感死亡,但現在我們身邊的人正因為新冠去世。”盧永雄說,尤其對于疫苗接種率不足的老年人而言,新冠病毒依然是非常危險的。香港的統計數字顯示,沒接種過疫苗的80歲以上感染者的死亡率超過15%。
部分國家已經意識到完全“躺平”是一種錯誤的決定。本月4日,德國聯邦衛生部同各州達成一致,計劃從今年5月1日起,感染新冠病毒者不再由衛生部門指定居家隔離。但在不到48小時內,德國衛生部長卡爾·勞特巴赫在社交媒體上接連發文稱:“感染后無需隔離的行政決定錯了!”“新冠不是流感!”勞特巴赫同時宣布,衛生部門將繼續通知所有感染者居家隔離。
“西方在抗疫失敗情況下,沒有選擇只能夠‘躺平’,然后把‘躺平’說成很開心很愉快的事情。不應該簡單、沖動地去學習西方,我們依然是有更好選擇的。”盧永雄認為,“動態清零”依然是全球范圍內最科學的防疫策略,它不僅從整體上將成本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動態清零”重視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而對于“未來變種病毒的殺傷力比奧密克戎更低”的說法,盧永雄明確表示,這只是一個推想,不是一個現實,不能僅憑假定就說下一代病毒一定殺傷力低。
“要小心,不要太感情用事,說‘我們已經抗疫很疲勞,很希望從這個密室中跑出去’,我很懂這個感覺,因為香港人也在經歷同樣的事情,但這是人命,要看數據、看科學。”盧永雄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躺平”不是一個科學的、負責任的決定,“我們不能因為防疫暫時的‘破防’就放棄抵抗,這會付出很多生命的代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