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瞇瞇眼”一詞火了。
在混戰中,“瞇瞇眼”究竟是否涉嫌歧視,該如何看待瞇瞇眼成了愛“吃瓜”的網友們難得的正經討論。
1
最近的輿論風波,是由兩次獨立的事件引發的。
一是新出的動畫電影《雄.獅少年》。
主角團的寬眼距和吊梢眼,讓人以為這莫不是一群唐氏兒?
二是,零食品牌“三只松鼠”2019年的 廣告重發,眼尖的網友發現,這典型的“高級臉”的妝容讓人怎么看怎么不對味,其中一圖右下角的搪瓷杯上還出現了教員的頭像——很明顯,品牌方某種程度想借著他的生日再蹭一波熱度。
翻車后,“三只松鼠”緊急聲明,
1.“該頁面中模特為中國人,其妝容均基于其個人特征打造,無刻意丑化”;2.“針對網友反饋模特妝容不符合大眾審美并由此產生不適感,我司深表歉意”;3.“作為本土企業,歷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服務社會,在助農扶貧、鄉村振興方面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翻譯一下,我們是植根本土的好企業,消費者不能得罪所以得道歉,但我們沒錯也不是故意的,是模特本來就長這樣。
之后,模特本人出來回應,“我希望大家可以善良一點,你們的節奏帶得很好,我眼睛小就不該是中國人?我招誰惹誰了?”
這一下,非常厲害,攻守之勢馬上逆轉。
原本批評的網友針對的是兩個品牌方,這下變成了看不起“小眼睛”的中國人,議題被成功切換。于是,批評方突然亂了陣腳,倉促自辯,不是歧視小眼睛的中國人,只是針對審美的問題,針對的是瞇瞇眼+寬眼距+吊眼梢的“黃.禍臉”。
是的,沒一個正常人會去拿小眼睛、瞇瞇眼來批評演員孫紅雷、歌手周杰倫。
支持一方,趁勢搞起了“小眼睛不配做中國人”,批評“瞇瞇眼”是文化自卑,他們曬出了自己小眼睛的照片,找出傳統藝術中的那些“小眼睛”,甚至找到閉著眼的丹鳳眼的關公來站臺,還將樂山大佛給P成了睜開的大眼——其實那不是瞇瞇眼,而是半睜半閉,佛教里有金剛怒目,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慈悲六道之說;
這種“擴大化”,恰恰將問題給引向了深入。
而涉事的模特過往自拍被人給翻出,人們才發現,本來很好一個姑娘,吃上了“高級臉”這碗飯,難怪要出來說幾句,混淆議題,搞擴大化了。畢竟如果“高級臉”不香了,那等于飯碗被砸了不是?
2
那么這引起巨大爭議所謂的“瞇瞇眼”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又是怎么來的呢?
這還得從鴉片戰爭說起。
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后洋人大量擄掠華工,將其遠銷東南亞、北美、南美、歐洲等地。
典型的比如美國,正是華工在其中做了艱苦卓絕的工作,承擔了最險最重的活,使得太平洋鐵路提前七年完工,“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華人的尸體”,是歷史的真實寫照。之后,華工卻迎來了一浪又一浪的排華事件,甚至第一次通過了全國性的排華法案。
還有古巴的華工,他們的氣質迥然,他們參加了古巴獨立戰爭,被稱為“芒比”。在哈瓦那,有一座高聳的圓柱形黑色花崗巖紀念碑(古巴獨立戰爭華人戰士紀念碑),上面銘刻著一句話:“在古巴,沒有一個中國人當過逃兵;在古巴,沒有一個中國人當過叛徒。”
這些漂洋過海的華工——被蔑稱為“豬仔”,其中被迫成為“妓女”的女性則被稱為“豬花”。
當時清朝人的辮子也被稱為了豬尾巴,所謂的瞇瞇眼,其實指的是豬眼——瞇縫、眼距寬、眼梢向上?! ?/p>
皮膚的黃里泛灰(陰間色)、高顴骨、細小的豬眼、僵硬眉毛、扁鼻子、油頭,這不就是現在時尚界流行的“高級臉”嗎?
這再一次說明,所謂的“瞇瞇眼”并不等于“小眼睛”。
這其實是掌握的霸權的西方帝國主義,對東方的一種審美殖民,是一種東方主義。在西方眼中,作為“他者”的中國人,就該長這樣。
這種丑化,既強化了西方的優越感——其表現為華人的猥瑣,其實也內在的反映了其骨子里對中國的恐懼——其表現為華人的邪惡。
這種恐懼,最為典型的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爐的“黃.禍論”,因此那種特征的“咪咪眼”也可以稱為“黃.禍臉”。
在如今“政.治正確”的西方,“三只松鼠”請的那位模特那些瞇瞇眼、雙手放眼角的動作,就是典型的歧視亞裔尤其是華人。
這動作和稱黑人為尼.哥一樣,基本碰上就要社死;主持人等辱華的時候,一般也會配合這個動作。歌手Ariana Grande就是類似幾次無意間歧視亞裔的行為,直接“暫別”歌壇。
當年,李小龍就直言,美國應該展示真正的東方文化,而不是把中國人都弄成那樣。
當然,這種“審美”層面的霸權,在如今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
這是一種主動的臣服。
知名編劇汪海林就曾透露過,一位知名藝術表演家拍紅色題材后國際大品牌就再不找他了?! ?/p>
網友荷里寒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正是因為自己長得太傳統,太古典,然后被需要東方女性美感模特的公司給拒了,因為人家要的是“西方視角下的東方美”,而不是真正的、東方自己的“東方美”。
正是這種“臣服”,國際大品牌在國內可以肆無忌憚地用這種所謂“高級臉”、“黃禍臉”的元素;
許多原本看起來還不錯的人,一“高級”后,就讓人看得生理上直接產生不適的感覺。
而一幫文人、幫閑竟然還有臉將這種所謂元素與人本身長得小的眼睛混淆——通過擴大化讓更多未明就里的普通人感到被批評被冒犯;更有臉稱要尊重審美多元化,這也太沒自信了,怎么別人說啥就是啥——妄想將其固定下來,成為一種慣常的存在。
果然偽軍總是比皇軍更為瘋狂。
3
如果簡單的做一粗糙的區分,目前主流的審美大體可以分為西方、東方主義(即西方人眼中的東方)、東方傳統三大類。
無疑,引發爭議的從陳漫到這一次的《雄獅少年》"三只松鼠"基本屬于第二類,網友荷里寒的攝影攝像作品屬于第三類。
這里頭少的,恰恰是曾經大力推行的第四類。
可以稱之為紅色美學。
這四大類都可以稱為群體審美。
個人審美當然可以多元,只要不犯群體或種族的禁忌。
但群體審美,必然是有著自己的內在特定涵意的。
紅色審美,其精神內核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夜換新天”、“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其主體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p>
其對立面,正是"東亞病夫",正是“黃.禍”。
今天回顧,我們會發現,那段時間勞動者嘗試登上審美的舞臺,并對審美建立自己的主導權,這是非常重要,也非常難得的。
這是開天辟地的第一次,這種嘗試,其中哪怕有波折,但都是非常難得的。
當然,這對審美主權的捍衛,背后其實是人民的紅.色.江.山。
可惜,后來文化領域逐漸殤.化,審美的主導權逐漸旁落他人之手。這時,原本早已不是問題的問題才又成為了新的問題。
所以,看起來是個微不足道的“瞇瞇眼”,歸根結底,還是如何看待西方,如何看待帝.國.主.義,如何看待自身的傳統,如何看待中.國.革.命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問題。
要對抗“殖人”文化,消弭“殖人”文化的影響,說到底,還是得走自己的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