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這部電影的意識型態無疑是從小資產階級視角出發的,農民要想造反對抗山賊,不應該去求站在統治階級立場的武士階級大發慈悲幫助他們的,武士階級中雖然也有幾個少數的改良派愿意幫助他們,但是階級矛盾也在共事的時候凸顯出來。而在農民中,以族長為代表是隊伍中的保守派,以年輕農民為代表的主張自主進攻的是隊伍中的激進派,但是農民的激進派在斗爭時也缺乏了戰略和謀劃,由此農民的隊伍這正有領帶權的是保守派。而正確的斗爭路線應當是,將多數主張斗爭的農民組織同時拉攏中間派然后斗爭保守派,然后可以團結武士階級中背叛階級的武士,但不應將希望全寄托于他們身上,而且應當組織訓練農民自己的戰斗力量來反抗山賊的掠奪,而保守派領導的農民將希望全寄托于武士階級本質上就是改良主義的。
2、要對《七武士》的意識形態批判,就不得不分析一下幾個方面:1. 武士階級:
武士階級的政治立場是站在統治階級一方的。上士通過剝削農民的生產成果而寄生生存,強化了對底層的壓迫。下士的經濟地位雖然滑向下層,但其政治地位的優越仍然使他們能夠作威作福,成為代表統治階級迫害農民的執行者。2. 戰國時代的社會變革:戰國時期,農民因苛捐雜稅和地主壓迫而愈加不滿,頻繁的農民起義一次次動搖了封建土地制度。這一矛盾在戰國末期依然未能解決,封建土地制度的固有局限性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為了維護統治,統治者不得不依靠內部的戰爭(大名之間的爭奪)和對外的征戰(豐臣秀吉攻打朝鮮)來延緩危機的到來。變成了不革命而受戰亂之苦的局面。3. 電影發布的歷史背景與影響:該電影在戰后日本上映,意在借助武士道精神重塑當時統治階級的權威,試圖用空洞的道德觀念來掩蓋日益深刻的階級矛盾。此外,電影在西方的廣泛好評,也是因為其所倡導的武士精神和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是模糊階級矛盾的有利工具。
「七人の侍」這部電影于1954年在日本上映,故事發生在日本戰國時期,在貧困山區的農民為了保衛村子雇傭武士抗擊40個山賊的故事,該片雖然以娛樂動作電影自稱,但深刻的內涵卻是階級斗爭。(從解讀來看貌似是階級斗爭,但實際上這部電影是在混淆階級斗爭,混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的關系)
為什么這是一部“優秀”作品?
這部電影通過封建主義中的兩個階級:農民階級和武士階級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現狀,農民因為處于社會最底層,并且沒有武器,想要防御山賊就只能依靠武士階級。(武士是私人軍隊)電影中的這個村子里經常被山賊襲擊,每次山賊來襲就會掠奪糧食和女人,有一次村里召開會議,一位年輕的農民提議:反正都是死,不如跟山賊決一死戰,因為農民在長期的封建主義洗腦下,并不打算去對抗山賊,商量無果后,村里最年長的族長發話了,族長講述了年輕時候的經歷:沒有武士保護的農民被山賊入侵,有武士保衛的農民幸免于難。最后村里一致決定要對抗山賊。(把希望寄托于剝削階級上,是愚蠢的!)
但請武士階級出馬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武士是上等階級,農民是下等階級,在封建主義下,階級差距就像一條鎖鏈,牢牢地把每個人鎖在自己的階級下。村里組織了四個人作為群里代表,到城里尋找武士的幫助,在找武士的過程中,一位武士嘲諷道:落難的武士還是武士,不會接受農民的施舍。這句話直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農民被上流階級層層壓迫。
沒有整個階級的背叛,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
在不斷努力下,一位善良同情底層群眾的善良武士召集齊了7位同樣具有同情心的武士,回到村子商量進一步的計劃。不過前文提到,武士階級依然對于農民來說是壓迫者,而農民對于武士也是既希望合作,又害怕被傷害的一種矛盾心理,通過電影中一位農民把女兒的頭發剪掉,想讓女兒“女扮男裝”避免被武士階級糟蹋中可以充分的體現出當時那個時代的階級對立的矛盾。
在這7位武士中,有一位“假武士”菊千代,是農民假扮的,他在電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農民和武士溝通的橋梁,菊千代從農民家中搜找到了武士的裝備,這些裝備是農民殺落荒武士得到的,也證明了農民有斗爭精神,只是缺乏引導。其他武士看見菊千代拿著武士的裝備,瞬間也明白了這個村子其實是有斗爭性的,只是農民沒有組織起來,是一盤散沙。(對于武士來說這些農民也是個威脅)村里的氣氛逐漸緊張,武士和農民的階級對立到達了最高潮,武士階層甚至要到了屠村的地步。為了安撫武士,菊千代說了這部電影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
“喂,你們把農民看成什么人吶,以為他們是佛嗎?別讓我笑掉大牙了,沒有比農民更壞的家伙,農民這號人,吝嗇又狡猾,軟骨頭,壞心眼,愚蠢,殘忍,真是太可笑了。但他們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會又小氣又軟弱無能的?是你們,是武士階級,一打仗就燒田,燒房子,糟蹋莊稼,抓壯丁,玩弄女人,有農民反抗者就殺了他們,你們說他們應該怎么辦才好?!”
這段令人極其震撼的話表達了這部電影最深刻的內涵,農民為什么被歧視,為什么他們會愚昧無知,是千百年來剝削階級專政制度束縛了他們,是千百年來被封建主義禁錮在田里勞作,是剝削階級搶奪豪掠造成的。在這一番激烈的對抗后,武士和農民重歸于好,武士訓練農民的軍事素養,農民為武士修筑防御工事。在農民和武士共同的協作下,以武士極大的傷亡為代價贏得了這場戰爭。
為什么說這是一部泛小資產階級左翼電影而不是無產階級文藝作品?
電影中雖然暗示了階級斗爭的存在,但沒有揭露出封建主義剝削階級的壓迫本質,沒了山賊入侵,難道王侯將相不會去壓迫他們嗎?其它武士不會去掠奪村子嗎?反抗了山賊,但這只是一次微小的勝利,而農民和無產階級要想真正翻身做主人,就要推翻整個剝削階級專政制度,把武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因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革命思想的指導,導致村里始終不能一致對抗山賊的入侵,不去堅持以革命戰爭對抗反革命戰爭,一昧的向剝削階級妥協,就會越被剝削階級壓迫。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