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代做游戲,小伙伴們常以此作為“聯絡暗號”。這句熟悉的“暗號”,正是電影《渡江偵察記》的一句臺詞。幾十年過去了,這些臺詞、這部電影早已和童年時光熔鑄在一起,成為童年記憶的組成部分。長大以后才知道,這部電影拍攝于1954年,比自己的年齡要大得多,它不僅承載著“80后”的童年記憶,還有“70后”、“60后”乃至“50后”的童年記憶,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夢。這部電影由軍旅作家沈默君編劇,由“銀幕將軍”湯曉丹導演,由參加過渡江偵察的副大隊長慕思榮擔任軍事顧問,經過陳毅元帥的親自指點。電影評論家梅朵曾經評價這部影片充滿了“緊張的情節、深刻的感情和詩意的場景”,尤為中肯貼切。
緊張的情節
電影是講故事的藝術?!抖山瓊刹煊洝吩诠适虑楣澃才派项H具匠心,跌宕起伏、張弛有度,把故事講述得緊張而精彩。故事是圍繞渡江偵察展開的。淮海戰役結束后,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百萬雄師厲兵秣馬,積極準備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蔣介石集團妄圖憑借長江天險負隅頑抗,在長江南岸加緊構筑工事。為更好了解國民黨的江防情況,三野第九兵團第27軍派出一支300多人的偵察部隊冒著生命危險先期過江,在敵人眼皮底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偵察工作,為大軍過江作出了重要貢獻。電影正是根據“先遣渡江英雄連”的事跡創作而來。
到敵人重兵把守的地帶搞偵察必然是驚險的,如何將這份驚險講述得清楚明白又扣人心弦?編劇沈默君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把原本300多人的渡江大隊濃縮成一個班,由李連長、周長喜、吳老貴、小馬、楊威、劉四姐等幾個主要角色串聯起來,情節推進集中緊湊。故事開始是舒緩的,戰士們值班放哨,認真備戰,憧憬著勝利的未來。隨后,節奏開始轉變,李連長和戰士們奉命渡江偵察敵情,麻煩接踵而至:先是在江面上遇到了國民黨炮兵巡邏船,李連長沉著鎮定地命令大家準備戰斗。結果以假亂真,敵人被蒙蔽后揚長而去。放松片刻,劇情又緊張起來:戰士們上岸后因敵人察覺而被圍山清剿,黑壓壓的敵軍幾乎要碰到潛伏在草叢中的戰士們的臉。真讓觀眾為他們捏一把汗。隱蔽巧妙的戰士們躲過了敵人搜查,劇情又趨于和緩:大家來到一處農家避雨,并和江南游擊隊取得了聯系。這段情節的推進猶如一首緩緩流淌的抒情樂曲。之后,劇情再次轉緊:戰士們喬裝打扮成農民到江邊偵察情況,卻被敵情報處長察覺端倪,要被捕走之際,百姓冒死相救,戰士們再一次成功脫險。隨后,故事進入高潮:國民黨新增加了一個榴彈炮團,戰士們機智偵察,卻在返回途中與敵情報處長迎頭相撞,李連長帶領大家與敵人展開搏斗,一場激烈的汽車追逐戰將影片緊張氣氛拉滿。最后向江北發報時,偵察隊因敵人偷襲而被包圍在一處小山頭上,李連長派水性好的吳老貴和小馬突圍出去傳送情報,吳老貴為掩護小馬壯烈犧牲,小馬在大家焦灼地等待中拼盡全力游過長江,光榮完成了任務。影片故事環環相扣,緊張情節層出不窮,如潮水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起落落、收收放放之間,具有十足的吸引力。
深刻的感情
好故事需要深厚情感的浸潤才能觸動人心?!抖山瓊刹煊洝吩谥v故事的同時,更注重情感的表達?!抖山瓊刹煊洝返那楦惺琴|樸的、含蓄的,也是熱烈的、深刻的。豐富感情使影片具有耐人尋味的意義,使得觀影體驗如余音繞梁久久不絕。
偉大崇高的感情。這份感情是軍人對革命的忠誠和對戰友的愛護。在與敵情報處長的遭遇戰中,作為卡車司機的周長喜不幸中彈,生死關頭,他讓同志們下車轉移,自己卻將油門踩到底,沖向敵車同歸于盡。偵察班和游擊隊被包圍于小山頭之際,眼看突圍困難,李連長率全班戰士為游擊隊打掩護,把生的希望留給游擊隊員們。班長吳老貴和小馬準備渡江傳遞情報時,吳老貴負傷,小馬要背著吳老貴一起走,吳老貴卻用自己的生命掩護小馬安全過江。這些戰士們懷揣著對黨、對革命、對戰友質樸而堅定的感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革命軍人的忠誠與信仰。
魚水情深的感情。這份感情是人民解放軍與老百姓之間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影片對這份感情的表達非常巧妙,兩次運用對比手法凸顯這種感情。第一次是將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對待老百姓的態度進行對比:在陳老爹家里,國民黨軍和偵察班戰士先后登場,國民黨軍來時掀桌子、摔椅子、指斥怒罵、雞飛狗跳;而李連長和偵察班來時,卻是輕輕地敲門,緩緩地說話,告訴老人家:“我們不是壞人,我們就是當年的新四軍”。強烈彰顯國共兩黨在對待群眾上的顯著差異。第二次是將解放軍愛護百姓與百姓擁護解放軍之間的關系進行表現:正因為解放軍替老百姓報仇申冤,因此當混入民夫中的楊威被敵人懷疑時,李老爹冒著生命危險擋在了楊威身前,稱楊威是自己的兒子,拼命救下了楊威。這一發自內心的舉動體現的正是老百姓對解放軍的衷心擁護。
純潔美好的感情。這份感情是李連長和劉四姐之間的愛情。這條愛情線雖然不突出,卻為影片增添了許多喜悅的味道。創作之初,編劇沈默君沒有設計女性人物。陳毅元帥提意見說,“中國歷史上哪一次革命運動沒有婦女參加?紅娘子、秋瑾、趙一曼、劉胡蘭都是女的嘛,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女同志參加革命何止百萬,她們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很不小。電影中應當反映她們在艱苦的革命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事跡”。正是在陳毅元帥的指點下,沈默君把江南游擊隊長塑造成了女性劉四姐,并在李連長和劉四姐之間生發出了愛情。影片中,劉四姐給李連長送幾束鮮花,兩人并肩坐在竹林下回憶往事,劉四姐“我一定會等你”的真誠告白……這樣的愛情表達盡管克制、含蓄,卻淳樸而美好。
詩意的場景
《渡江偵察記》是表現戰爭的影片,但它在展示戰爭殘酷的同時,亦有很多詩意的場景、優美的畫面。這些場景和畫面格調清新,為影片營造出明朗、愉悅的藝術風格。打過長江去是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后一擊,渡江偵察就是這最后一擊的戰斗序曲。因此,這部反映渡江偵察故事的影片洋溢著勝利的基調,這基調里有對全國解放的殷切期望,有成竹在胸、勝券在握的從容鎮定,而影片場景設置的詩意化正是對這種情緒的象征、表達和渲染。
滔滔長江水,搖搖蘆葦蕩,這是戰士們瞭望敵情時的場景;月明星稀、老樹橫斜,這是戰士們休息時圍坐著聽老班長講故事的場景;遠山、竹林、晴空、白云,這是戰士們在江南偵察時的場景。這些場景設置,既給觀眾美的享受,又都在預示著渡江偵察的最終勝利、大軍渡江的最終勝利。
李連長帶領戰士們到李老爹家中避雨的場景也很有畫面美感。淅淅瀝瀝的夜雨,低矮卻干凈的茅草屋,腰板筆挺、秩序井然的偵察班戰士,還未開口,軍親民愛的溫馨感已躍然而出。而表現李連長與劉四姐為數不多的愛情場景的設置,只是一片竹林、一條小船、一盞油燈、幾束怒放的三葉紅,革命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樸素而浪漫。
正是因為《渡江偵察記》“緊張的情節、深刻的感情和詩意的場景”,使得它在20世紀50年代的戰爭片中脫穎而出,別具風格。它從一個班渡江偵察這個小切口入手,以小見大,反映了人民解放軍的勇敢機智,反映了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必然;它歌頌了忠誠的革命精神,又彰顯了人物形象的豐盈多元。它是一部黑白老電影,經過了歷史的磨洗,在新時代更加散發出優長的韻味和奪目的藝術光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