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的影視化,再次讓這部科幻小說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有人不承認它的價值,并且認為這只是一部被中國科幻迷捧上神壇的小說,它們甚至開始反串,問出一些奇怪的問題——《三體》可以比肩世界名著嗎?
其實我可以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格列佛游記》這樣淺顯的兒童文學都是“名著”,《魯濱遜漂流記》這樣通俗的歷險記都算“名著”,三體為什么不能是名著?
你要知道,全世界的“名著”,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大上,有的小說之所以能夠成為名著,并不是因為它的文學性、思想性有多高,而是因為它時間久、讀者多、作者死得早、作者有個外國名字而已。
《三個火槍手》也是“世界名著”,然而這差不多是一部通俗武俠小說;《基督山伯爵》也是“世界名著”,然而這是一部“窮小子奇遇記”。
《傲慢與偏見》、《簡愛》、《茶花女》、《呼嘯山莊》...…甚至連《福爾摩斯探案集》也都號稱名著,但讀過的人捫心自問,這些和三流通俗文學又有什么太大區別?不是戀愛腦,就是矯情病,不是家庭倫理,就是懸疑獵奇文。
日本的川端康成拿過諾獎,他的什么《雪國》、《伊豆的舞女》真的算一流文學作品嗎?真的好看嗎?真的發人深省嗎?
從文學性、思想性、藝術性來看,全世界有一多半的“名著”其實都很水……主要作用在于幫小孩子長見識,以便于他們將來寫作文的時候瞎引用,以便于他們長大后作報告、吹牛逼的時候報菜名。
現代一大票所謂的“諾獎作品”,其實都是垃圾,要么是標新立異云里霧里不說人話裝模作樣,要么是專門滿足白人的獵奇審美,刻畫第三世界的神秘詭異黑暗落后野蠻……千篇一律,看吐了。
只談科幻界,阿西莫夫的《基地》、《銀河帝國》、《機器人》系列是全世界公認的“名著”,好看是好看,但還是更像是一部“獵奇文學”,人類文明都發展到隨便穿梭銀河系的地步了,結果還是在講一個“星際羅馬帝國”的興衰?
而劉慈欣小說中,有很多超越前輩的東西,比如《三體》中對科技,對文明,對宇宙,對物理規則的思考;比如《球狀閃電》中對宏電子的假想,比如《三體》中對高維空間的詳細描繪,再比如“水滴”、“光粒”、“降維打擊”……在他的世界里,文明之間的戰爭已經不是星艦對轟、激光導彈對射、更沒有什么肉搏格斗,真正的武器已經是“物理法則”,不得不說,這是科幻小說這一題材的重大突破。
他對社會的思考則更加深刻,《三體》在一個熟讀政治歷史的人來看,非常真實,比被我們自己“腦補優化過的歷史”還真實——文明和文明之間從來不是溫情脈脈的,而是你死我活的,“高等文明亡我之心不死”,只是我們很多人不承認,我們總是把敵人想得太好。
劉慈欣的比喻都非常美妙,美妙到令人戰栗——比如高等文明看低等文明都是蟲子,蟲子也未必就服輸,技術發展到巔峰,能不能寫出一首美妙的詩?宇宙的真相是什么?物理學是不是一桌子未曾動過的宴席?物理學是不是個冰清玉潔的處女?
劉慈欣對于科幻小說本身來說,就是一次大變革。
你要談世界性的影響力,如今《三體》已經是全世界 科幻迷們都喜歡讀的書,美國前總統甚至向劉慈欣索要過《三體2:黑暗森林》,國產電視劇《三體》在IMDb的評分也達到了8分。你覺得,西方普通的讀者是更喜歡《三體》,還是更喜歡諾獎得主莫言的《蛙》?
如果《三體》在中國不能成為“名著”,那是中國文壇對于“名著”的定位有問題。
中國當今文壇,其實是被一群腐朽冬烘的舊文人老學究和他們的廢物弟子掌控者,他們定義什么是“文學”,除了他們圈子里自嗨的“嚴肅文學”,其他什么都瞧不上,對待國內文學作品極為苛刻,對待中外文學作品又極為雙標。
西方的“武俠小說”、“奇幻文學”、“童話故事”都能成“名著”,而當代中國科幻作家的優秀作品在他們看來又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娛樂文化……
說難聽點,當代中國很多“嚴肅文學”作家的作品,除了套路化的故弄玄虛專注下三路屎尿屁,根本就沒有閱讀的價值,論文學性思想性,不要說和劉慈欣比了,甚至連起點寫網文烏賊都比不過。
我早些年說劉慈欣的想象力汪洋恣肆,文筆有著特殊的結構美,敘事抒情有托爾斯泰遺風,故事合理邏輯嚴謹……未來文學價值遠超“全靠誤會推動情節”的舊文人金庸,結果差點沒被某些文學專業的朋友罵死。他們說,將來的《中國文學史》教材上,會有一頁講金庸,但絕不會有一行字講劉慈欣……
那我只能說,那是你們“中國文學研究者”的問題,是你們“文學評論家”的問題,不是劉慈欣的問題,更不是《三體》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