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自始至終,程心依賴和反映的是整個末人社會的共識。在個意義上,她雖然是“公元人”,但與威懾紀元之后的末人們共享同一個精神世界——他們都是末人。末人們傲慢地自以為“我們已發現幸福”,殊不知維持他們的普世道德感和愛心的是徹頭徹尾的自私,以及對人類生存的真正責任的逃避。
英雄的犧牲和拯救讓人類文明進入了安全和發展的新時代。在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英雄也迎來了自己的結局。章北海死于幸存戰艦之間為生存而戰的殊死搏斗,羅輯成為人類世界的持劍人,一個讓新時代的人類既愛更恨的僭主。人類與三體文明的生死搏斗看似告一段落,其實正在各自醞釀新的斗爭。而籠罩兩個文明之上的,是更為可怕的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
如果三體系列前兩部的基本主線是“人類與三體的文明沖突不可避免”和“地球文明依靠英雄的勇氣和智慧克服絕對的科技差距維持了文明間的均衡威懾”,那么三體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的《死神永生》的英譯名Dead End則描述了地球文明的最后結局:文明的終結。《死神永生》中的地球文明堅持了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在宇宙叢林中遭遇不知名文明的不可思議的“二向箔”降維攻擊,與太陽系一起迎來毀滅的結局。
《三體Ⅲ:死神永生》
相比前兩部故事,《死神永生》在故事背景從文明沖突的殊死搏斗擴展到整個宇宙的時空法則:從低速到光速再到降低光速,從公元1453年到1890萬年甚至幾億年之后,從三維空間到十維甚至零維空間,從現存宇宙到小宇宙和新宇宙,從物理攻擊和文化侵蝕到物理法則甚至數學規則攻擊……故事背景的宏大和豐富導致了文明內部和不同文明的敘述者的不同視角(敘事主體的多元化),以及通過不同文體拼接而成的順序、插敘、倒敘和多線敘事(敘事方式的多樣化)。在《死神永生》的復雜敘事結構中,最為清晰的敘事方式是按照“人類紀元”的時間順序構成六部分的章節結構,最為重要的敘述視角來自于程心。作為地球文明最后兩位幸存者之一,程心在不同時空的敘述和轉述構成《死神永生》的敘事主線。與《三體》其他主要人物相比,程心是受到最多非議的角色。在許多讀者看來,程心就是導致人類文明的毀滅罪魁首。她辜負云天明的愛情,把他的大腦送給了三體文明,她是一個完全不合格的持劍人,她在全人類在澳大利亞受難的時候獨自享受,在黑暗森林打擊不可避免的時候否決人類唯一逃生之道——曲率飛船——的研發,在太陽系毀滅的時刻獨自逃離……
《三體Ⅲ:死神永生》( 《Death's End》)英文版
與廣受贊譽的故事設定和敘事主線相比,程心的糟糕的文學形象被認為是劉慈欣《三體》創作中最大的敗筆。作為道德和人性的代表,程心的性格極其單薄。人類文明經歷的多次關鍵抉擇中,程心的愛與人性的思維和行動邏輯始終如一,毫無變化和反省。就算是同情和理解程心的行動邏輯的讀者,也極少人有認同感和代入感。花費大量筆墨創造這樣一個引起讀者反感的角色,劉慈欣的目的與邏輯何在?有人認為,劉慈欣不是不想創作好程心的角色,但是作為理工科出身的業余作者,他向來不擅長塑造人物和描繪情感。[1]關于這一點,通讀《三體》以及大劉其他作品的讀者肯定嗤之以鼻。也有人認為,這是劉慈欣的大男子主義情結發作,男性英雄羅輯可以拯救地球,而弱女子程心則不幸成為大劉筆下的禍水紅顏。[2]還有人認為,大劉創造程心就是為了歌頌人類的愛和人性。[3]在黑暗森林的殘酷狀況下,多少的愛都在生存面前被拋棄,只有程心堅持下來了,即使面對失去人性,失去一切的困局依然堅持,于是大劉要讓這份愛留下來,即使整個宇宙毀滅也要留下來……[4]其實,無人物塑造能力、男權主義或似貶實褒,劉慈溪對程心角色的不討好具有高度的創作自覺。依舊是在那篇充滿質疑和圈套的訪談中,劉慈欣坦承,程心只是推動情節(文明終結)的工具:
“程心,她只是一個符號,代表著人類的普世價值觀和道德。你說人們不喜歡這個主人公,其實人們是不喜歡自己。程心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正常人,她在每個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是每個正常人會做的選擇,符合普世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但恰恰是這種選擇把人類推向了滅絕。”[5]
從自述中看,劉慈欣創造程心就是為了隱喻和反思人類的泛道德化,并不要她獲得讀者的代入感和喜愛。因程心一以貫之的單薄個性,是人類在生存危機面前不思反省的形象象征。用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的講法概括,程心不是一個文學傳統中的具體的豐滿的圓形人物(round character),而是一個類型化和象征化的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6]進言之,如果現代人類以為已經發現不變的“人性”,并視之為文學的永恒主題,那么劉慈欣用宇宙災難的宏大背景下永恒人性的選擇及其毀滅后果為主線,創作了程心的文學形象。一方面,她如“圣母”充滿愛心、人性和道德感(這幾個詞在《死神永生》中可以互相替換),為了維持人類道德準則不惜犧牲人類本身,另一方面,程心頑固的道德感背后是極度的自私,為了實現道德,她不管代價是人類文明本身的毀滅。
用政治哲學的話語概括劉程心之于《死神永生》的意義,可以用福山那本引發巨大爭議的著作的名字——《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7]一方面,程心及其程心時代的人類的人性是永恒的,因此程心是人類文明意義上的最后之人(the last man),或者說末人;另一方面程心所在地球文明(而非人類文明)在末人時代自認為發現“普世價值”,因此(地球)世界(人類)歷史終結了。
《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美] 弗朗西斯·福山著,黃勝強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從文明終結的角度出發,三體故事的結局中地球、太陽系和人類文明的結束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永久消亡,而且是在宇宙中人類歷史的真正結束。這或許是大劉在寫作計劃中把《三體》的所有敘述命名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真正原因。三體系列的“未來”是完成時的,《死神永生》的開篇是一段簡短的“序言”,把后面的記述稱為“時間之外的往事”,并說:“這些文字本來應該叫歷史的,可筆者能依靠的,只有各自的記憶了,寫出來缺乏歷史的嚴謹。其實叫往事也不準確,因為那一切不是發生在過去,不是發生在現在,也不是發生在未來。”[8]程心是已經毀滅的人類文明的最后之人,她已經完全不可能延續原有的文明,也沒能力創造新的文明。因此,她只有在“時間”之外的“未來”回憶關于地球文明的往事。地球文明已經不復存在,《三體》這段“地球往事”讀者恐怕是面向未來的不同于地球文明的新文明(如星艦文明,云天明創造的小宇宙),或者外星文明。
程心的出場源于云天明的回憶,或者說“時間之外”的程心回想云天明關于程心的回憶的回憶。故事開始于危機紀元四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紀初的某年。作為一個身患絕癥的孤僻宅男,云天明自愿安樂死前最后的愿望就是送一顆星星給暗戀已久的大學同學程心。此時的程心已經獲得航天專業的博士學位,進入PDC領導的行星防御理事會戰略情報局(PIA)工作。程心與云天明的交集,源于程心提出的向三體發出人類探測器的“階梯計劃”。由于質量限制,PIA最終選擇向三體發射一顆人腦,云天明被認為是最佳人選。暗戀的女神帶來死亡的訊息,絕望的云天明還是選擇接受使命,不是為了人類文明,而是為了愛人。程心得知星星是云天明的禮物時已經太遲。為了愛情,也為了救贖自己的罪責,程心接受階梯計劃的未來聯絡員人物,進入冬眠。愛與責任,這是程心出場給讀者的第一印象。
《三體Ⅱ:黑暗森林》
從危機紀元四年(201X)到威懾紀元六十一年(2069),在程心經歷了二百多年的冬眠時光。顯然,《黑暗森林》中人類與三體的文明沖突構成了這二百多年的人類文明的核心主題。威懾紀元的開創者是持劍人羅輯,他是成功威懾三體文明的真正的人類英雄。不過威懾紀元的其他人,無論是大眾還是社會精英,似乎都熱愛和享受他們的幸福生活,他們并不喜歡的隨時可能毀滅兩個文明的“獨裁者”的羅輯。
發生在威懾紀元13年的艦隊國際對“青銅時代”號的司法審判,展示了威懾紀元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和道德準則。“青銅時代”號是末日戰役(2208)幸存的兩艘人類戰艦中更早返航的一艘,艦長和全體官兵受到軍事法庭“一級謀殺罪”和“反人類罪”的指控。審判伊始,艦長以“無罪推定”為由拒絕法官的交出真實投票記錄的要求。法官提醒艦長,涉嫌反人類罪者不適用無罪推定原則,這是危機紀元確立的國際法準則。得到證據和證詞,法庭調查發現該艦官兵不僅參與攻擊“量子”號,而且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食用人肉。副艦長以生存第一的緊急情境為官兵辯護,認為官兵生存下去才是真正的宇宙道德底線。法庭沒有接受官兵的辯解,判處大部分官兵有罪。在戰艦最后交接的時刻,“青銅時代”向返航途中的“藍色空間”號發出警報,人類文明又增加了一支叛軍。
《三體Ⅱ:黑暗森林》(《The Dark Forest》)英文版
威懾紀元的普世道德也影響民眾對羅輯的看法。人們不滿人類文明對三體的任何政策,都得到需要持劍人的承認。隨著時間流逝,在一個追求民主和人權新時代,羅輯從人類眼中救世主變成掌握毀滅兩個世界權力的暴君,掌握超級技術的獨裁者。[9]這個時代的人們居然提出了“泛宇宙人權”,主張承認宇宙間所有文明生物都擁有完全平等的人權。而羅輯涉嫌用“咒語”摧毀40光年之外的可能存在文明的星系,因而面臨這種普世價值的司法指控。新時代的人們渴望尋找新的持劍人替換羅輯,他們的選擇是程心。其他六位持劍人競選者都是冬眠后蘇醒的“公元人”,他們對待三體文明冷酷無情的男性氣質不僅讓女性氣質主導新時代人類害怕,而且人們擔心這些候選人當選后可能提出更強硬的對外政策,影響兩個世界的良好的和平進程和科學文化交流。維德對程心的失敗刺殺也讓她意識到,“公元人”候選人有可能讓和平溫柔的新世界陷入災難。愛護新時代人類的母性意識,云天明事件引發的內疚和責任感,以及失去親生父母成長于被收養家庭的童年經歷,讓程心下決心接受新時代民眾的不能抗拒的邀請,成為守護兩個文明的持劍人。
羅輯 《三體》動畫版劇照
全面女性化的人類社會最終選擇程心成為第二任持劍人,三體文明等待和籌謀依舊的機會來了。然而,持劍人的紅色開關僅僅交換15分鐘,三體入侵的警報毫無預兆地響起。畢竟程心連20%都不到的威懾度與羅輯的90%和維德那幾乎“爆表”的威懾度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不相信三體入侵可能的程心扔出了手中的控制按鈕,選擇放棄用威懾毀滅兩個世界。其實,三體人的入侵計劃一直沒有停止,只是三體人也學會了隱藏和謀略。與人類文明互相交流后,三體文明開始自己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他們的思維漸漸地有了人類的影子,對于計謀的應用日漸成熟。因此,他們持續與人類交流科學技術,向人類傳播以友愛和平為主體的文化產品,麻痹人類的思想,助推人類對于和平和仁愛的訴求。于是,程心成為執劍人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即便程心不出現,也會有下一個程心繼任,因為末人時代注定會選舉一個能夠代表末人們的價值和道德傾向的人選。從這點來看,威懾的瓦解,是末人的選擇,而程心,不過是做了遵從她內心的道德準則的事情罷了。
智子向全世界公布三體對人類的處置計劃:全體人類移民一年內澳大利亞,并自生自滅。與聚集在澳洲自相殘殺的大多數新時代末人相比,公元人領導的羅輯為精神領袖的少數人類(150-200萬,其時地球總人口接近42億)組成了地球抵抗運動,為人類最后的尊嚴而戰斗。在澳洲,程心遭到了末人們的唾棄,被認為是人類的罪人。然而,當萬里之遙的“萬有引力”號觸發引力波廣播后,程心又成為了英雄,因為她沒有毀滅世界。
《三體:“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一》
“萬有引力”和“藍色空間”號成為向宇宙深入進發的第二個人類文明。引力波廣播公布了三體世界的宇宙坐標,也間接暴露了太陽系的坐標。僅僅六年后,三體星系被未知文明徹底摧毀的圖像就傳回了太陽系。四光年之外三體世界其實四年前就毀滅了,僅存在少數在宇宙中遠航的艦隊。黑暗森林法則生效了,星系毀滅的可怕場面讓末人們遭遇了比三體入侵更為可怕的精神崩潰。在與智子的最后對話中,羅輯提問讓人類了解到,存在一種向宇宙表明一個文明對其他文明不會構成任何威脅的安全聲明。然而末人們對安全聲明的內容百思不得其解,末人們也不理解,為什么安全聲明既然是普遍有效的,三體文明為什么不愿告訴地球文明。
在三體文明即將撤離太陽系的時刻,智子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云天明想見程心。誰也無法想象幾百年來云天明在三體世界遭遇。程心遇見的云天明,已經從那個絕望孤僻的地球宅男,變成一個成熟睿智的男人。正是這個可能遭遇過任何人類都無法想象的苦難并且被所有人類遺忘的男人用三個童話的形式,向地球文明傳達拯救人類的信息。通過二維隱喻的解碼,地球文明了解到“黑域”和“曲率驅動的光速飛船”的兩個拯救計劃。
《三體:“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一》(《The Three-Body Problem》)英文版
獲得云天明贈送星星的巨額財富,程心授權維德制造光速飛船然而要求他保證自己的最終裁量權。當維德領導光速飛船的事業遭遇聯邦政府和民眾的反對并主張武裝自衛時,程心第二次做出了抉擇:停止光速飛船研究。程心自以為選擇了人性,制止了獸性。正如所有讀者都了解的,程心犯了第二次錯誤。“她兩次處于僅次于上帝的位置上,卻兩次以愛的名義把世界推向深淵,而這一次已沒人能為她挽回。”[10]這是程心在時間之外的回憶,也是劉慈欣為她寫的判詞。
其實,程心第二次犯錯是第一次的翻版。在她明知道自己智商和意志都不如維德的時候,還強要最終抉擇權,就已經注定了被授權者的悲劇下場。于是她又一次站在“保護人類”的立場上,親手宣判維德的死刑,扼殺發展光速飛船的唯一機會。不幸的是,程心的抉擇,讓地球文明遭遇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把三維太陽系永久降為二維的“降維”進攻時,失去了唯一可能的拯救希望。于是她在第一次自己棄權害死人類之后,第二次要求為人類生存戰斗的維德棄權,讓已經在人性層面終結的末人社會遭遇物理層面的歷史終結。
程心 《三體》動畫版劇照
當然,程心的錯誤并非她的個人錯誤。自始至終,她依賴和反映的是整個末人社會的支持。末人們中止光速飛船的理由很多,而且貌似非常充分。比如,自信掩體計劃足以守護人類文明,害怕光速飛船軌跡加速未知文明的打擊,害怕研究飛船過程制造黑洞造成人員傷亡,少數人逃亡違反人類平等自由的道德理念等等。在個意義上,程心雖然也是“公元人”,但她與威懾紀元之后的末人們共享同一個精神世界——他們都是末人。末人們傲慢地自以為“我們已發現幸福”,殊不知維持他們的普世道德感和愛心的是徹頭徹尾的自私,以及對人類生存的真正責任的逃避。[11]末人的精神世界一如劉慈欣對程心的診斷:
“她會認為自己很崇高,認為自己不自私,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是普世的、正確的。至于遵循它會帶來什么后果,她只考慮能不能讓自己的良心得到平安。這種人有犧牲精神,能夠為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犧牲生命,但這也不能改變他們自私的本質。在小說里,真正做到‘大愛無仁’不自私的人,會從人類的整體去考慮,因為犧牲良心是最難的事情,比犧牲生命要難得多。”[12]
《三體》劇照
在乘坐光速飛船逃離太陽系之后,程心在漫長的宇宙時空中獲得云天明留給她的小宇宙。在大宇宙掀起質量回歸運動,試圖恢復和創造新的宇宙之際,基于全書的末人敘事基調,程心毫不意外地犯了第三次錯誤:為自己的小宇宙保留5公斤物質。盡管這個生存著小魚和水草的生態系統看起來很美,然而對于新宇宙的而言,缺乏這5公斤物質的回歸可能導致宇宙重生的失敗和毀滅的致命后果。這是《三體》全書的結尾:死神永生(dead end)。
結語
2011年《死神永生》的完成札記中,劉慈欣表達他對科幻與現實關系的“盛世危言”,同時對“急功近利”完結《三體》系列做了一個委婉的自我辯護:
“說科幻是一種閑情逸致的文學,他們都不以為然,但這是事實。只有在安定的生活中,我們才可能對世界和宇宙的災難產生興趣和震撼,如果我們本身就生活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科幻不會再引起我們的興趣。事實上,中國科幻的前三次進程中的兩次,都是被社會動蕩中斷的,社會動蕩是科幻最大的殺手。現在,平靜已經延續了二十多年,感覺到在社會**,有什么東西正在繃緊,壓跨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隨時都可能出現。但愿這只是一個科幻迷的杞人憂天,但愿太平盛世能延續下去,那是科幻之大幸。”[13]
從這段自述可見,劉慈欣清醒地認識到科幻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辯證關系”:興于安樂,衰于憂患。社會安定和發展是科幻繁榮的前提,因為安定的社會才會促使人們思考世界和宇宙的可能災難,從而居安思危,進而改善現存社會。相反,如果社會本身動蕩不安、危機四伏,那么憂患之中的人們不會對預言和描述世界和宇宙災難的科幻文學感興趣,因為人們本身就生活在更真實因而必然更有感染力的動蕩現實之中。而且,為了防止人心不穩或過于悲觀,動蕩社會一定會有意無意地限制科幻對未來社會的負面想象,甚至質疑或否認科幻文學的創作動機本身。劉慈欣表達了對“太平盛世”延續的期待,但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悲觀主義。
《三體》劇照
一直強調科幻與現實的區隔,為什么劉慈欣在《死神永生》后記中開始“批判現實”?在我看來,答案在于《死神永生》的基本線索,文明終結的末人敘事。縱觀《三體》三部曲,劉慈欣認為,在極端災難來臨之際,造成人類社會悲劇的是人類社會本身的道德體系。因此,《后記》里批判的“社會現實”,不是特定的政治制度也不是具體的某個統治者,而是人類自己。這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反思和介入現實的自覺意識,在我看來,可以用“文化自覺”加以總括。
結合《三體》三部曲以及劉慈欣的其他作品,本文嘗試總結劉慈欣在科幻與現實之間的“文化自覺”。
《三體:“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一》 日文版
第一,“硬科幻”是中國科幻作者介入現實的最佳方式。
劉慈欣曾說,科幻文學相對于主流文學的主要差異是主流文學描寫上帝已經創造的世界,科幻文學則像上帝一樣創造世界再描寫它。[14]科幻是用文學塑造種族形象和世界形象的最佳方式。唯有“創造世界”的意義上,科幻文學才具有超越一般類型文學甚至主流文學的獨特價值。反之,如果科幻文學丟掉科學設定和推理,這種文學不僅不可能因此融入主流文學,而且必然在成熟的主流文學面前瑕疵畢見、自曝其短。
《三體Ⅱ:黑暗森林》 日文版
從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背景出發,歐美科幻特別是硬科幻近三十年的衰落,與歐美國家去工業化的社會背景下不無相關。而近幾年以劉慈欣為代表的中國科幻作家的崛起,與中國六十年來特別是近三十年來的全面工業化的大時代背景有關,也跟劉慈欣本人的理工科背景和所具備的真正人文精神有關。從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工業背景而言,真正的問題不是中國科幻為什么涌出一個劉慈欣,而是為什么中國(科幻)文學暫時只出現了一個劉慈欣?[15]
二、如果未來(必然或很有可能)發生文明沖突和宇宙災難,知識分子/精英需要反思和推進自己現有的道德、文明和歷史觀。
《三體Ⅲ:死神永生》 日文版
劉慈欣曾說:“在整個文明史中,道德和價值體系也是在不斷變化的。現代價值觀的核心——珍惜個體生命和自由意志,其實是很晚才出現的。”因此,人類不能傲慢地相信和堅持所謂的永恒人性或道德法則,應當從科學和理性思考當現有文明遭遇災難之際的應對邏輯和可能結果,再從未來的多種可能性中反思當下人類文明。因此,“道德的盡頭就是科幻的開始”。[16]
《三體》三部曲中有許多關于現代道德的反思敘事,的確涉及到當下中國社會的某些核心道德爭議。劉慈欣最為熟悉和關切的是《三體I》中汪淼視角的知識分子敘事,他最崇敬和高揚的是《黑暗森林》中羅輯的英雄敘事,而他最思索和擔憂的是《死神永生》中程心視角的末人敘事。這三種視角代表的人類群體構成了當代社會的整體群像。
電視劇《三體》中的角色汪淼,由張魯一飾演。
在《三體》每一部的結尾中,主人公都獲得某種“文化自覺”。汪淼覺悟到, 面對“落后文明”與“先進文明”的文明沖突,知識分子必須明白文明的科技水平與其道德水平并無必然聯系。“落后文明”的真正問題不在于科學技術的差距,而在于對本文明的歷史和傳統有無信心,以及有無決心和能力反抗和追趕“先進文明”。羅輯覺悟到,社會精英無權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和支配全體人民的生死存亡,一個真正的人類英雄應當秉承“信念倫理”,因此,政治行動的后果和責任高于個人的道德信念。程心覺悟到,末人們自以為發現永恒人性和道德法則,然而結果卻導致人類文明和歷史的終結,因此,人類應當擺脫末人時代的誘惑和束縛,勇于繼續創造歷史。這不僅僅是因為人類社會還存在如此多的不完善之處,而且意味著人類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參考文獻:
[1] 莊比:《劉慈欣:<三體>并不適合拍電影》,科幻網,網絡鏈接:http://news.kehuan.net/201109/20110904155820.shtml。
[2] Xzhu:《程心,這就是一個超級悲劇,劉慈欣故意制造的一個替罪羊》,三體吧,網絡鏈接:http://tieba.baidu.com/p/1157138364。
[3] 納楊:《從劉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談當代科幻小說的現實意義》,《當代文壇》2012年5期。[4] Xuwang:《如果你還在恨程心,你還沒看懂三體》,豆瓣,網絡鏈接:http://book.douban.com/review/4546947/。
[5] 劉慈欣:《我知道,意外隨時可能出現》。
[6] 愛·摩·福斯特:《小說面面觀》,蘇炳文譯,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59-61頁。
[7] 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黃勝強、許銘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8] 劉慈欣:《死神永生》,第1頁。
[9] 劉慈欣:《死神永生》,第100頁。
[10] 劉慈欣:《死神永生》,第451頁。
[11] 尼采:《查拉斯圖特拉如是說》,第13頁。[12] 《劉慈欣:我知道,意外隨時可能出現》。[13] 劉慈欣:《<死神永生>完成》,新浪博客,網絡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d5e800100lfwn.html。
[14] 劉慈欣:《超越自戀——科幻給文學的機會》》,第113頁。
[15] 陳幕雷:《很多莫言,為什么只有一個劉慈欣》。
[16] 鐘剛、陳雪蓮:《道德的盡頭就是科幻的開始》,《南方都市報》2008年8月31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