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原本把與新華博客老友的一首和詩搬過來,忽然想起樣板戲《沙家浜》郭建光的那段《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其意境更高,不得不令人嘆服。我到過西北,見過那里的白楊樹,那也近似泰山頂上的青松。中國人民不屈不饒的精神,在毛澤東文化里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性強化,無論是克服困難,還戰勝強敵,都是獨樹一幟的道器變通。
郭建光唱: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蒼穹。
八千里風暴吹不倒, 九千個雷霆也難轟。
烈日噴炎曬不死, 嚴寒冰雪郁郁蔥蔥。
那青松逢災受難,經磨歷劫,
傷痕累累,瘢跡重重,
更顯得枝如鐵,干如銅,
蓬勃旺盛,倔強崢嶸。
崇高品德人稱頌, 俺十八個傷病員,
要成為十八棵青松!
01
—
西北野游神奇的安全因素:哨兵陪伴
每次一進入西北地區,總是想起茅盾先生那篇寫于1941年3月的傳世之作《白楊禮贊》。下面我用幾張白楊樹的圖片與老先生的文字配合一下,加深形象理解。
濟學后記:我在高中時學習《白楊禮贊》時,初步對這種樹有了認識,印象最深的就是哨兵形象。以前去西北多次,每次都認真觀察思考過哨兵的氣質風采。這次野游感悟更深,集中一點就是:
白楊樹,單個即展示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孤膽英雄形象;而一旦形成團隊,不論多少,在保持單個精神風貌的前提下,又能步調一致,整齊劃一,可見每個成員都具有互相包容,相互策應,團結協作的風度,從而形成無堅不摧,無往而不勝的氣勢。
作為人來說,是不是十分需要這樣呢?
我們看到白楊樹,哪怕只有一顆,也會感到震撼,也會由衷欽佩。由白楊樹陪伴,我們在荒郊野嶺,也會有安全感。
白楊樹為什么能這樣?
還是與西北的水土有關,與勤勞勇敢的西北人民息息相關。
因此,白楊樹,是一種文化的象征。
這樣的文化,只有體現在人的身上,才能叫做文明化。
如果我們不單純享受白楊樹給我們帶來的精神振奮,而是義無反顧學習白楊樹的精神,那么我們就自然進入創造安全環境的狀態,我們野游的崇高目的就閃亮登場了。
我們探險而不冒進,正是為了給別人當哨兵,為別人避險提供保障,這不就是白楊樹精神嗎?
02
—
和樺林雪《五律·孤松》
2010-12-22 16:25:15.0 新華博客發表,今日修改。
李克勤(jixuie)題記:看樺林雪的詩《五律·孤松》時,我被他撲捉的那幅圖片(可惜原照不見了,重新找了一張)吸引住了,馬上想到哨兵,想到鶴立雞群。趕緊和詩一首。
藍天信使下,鶴立迎長風。
白雪悠閑逛,枯枝寂寞從。
空山清候客,野草敘發聲。
仰視安全崗,哨兵屹險峰。
我的原詩:
藍天信使下,鶴立迎長風。
白雪悠閑逛,枯枝寂寞從。
空山靜候客,野草抒發聲。
仰視安全崗,哨兵真用功。
五律 孤松
孤松坡上立,蒼勁健長空。
清舉出林表,豐神秀嶺中。
巖巖臨野谷,肅肅掣高風。
氣象折行客,昂天嘆一聲!
03
—
堅持研究毛澤東文化
李克勤后記: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每逢六一兒童節,學校都要開慶祝會,除了領導講話,表揚先進以外,主要的是文藝演出。每個班都要出一個節目,我們班有一次表演的就是唱這首《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領唱的男生姓蘭,他的嗓子很不錯,童聲唱“一青松”比成年人要容易一些,當時我就在他身邊,我還記得他的發音很有意思,那個“一”聽起來像是“七”。那個時候學唱樣板戲,蔚然成風。京劇是國粹,樣板戲在此基礎上又上了一個臺階,青少年學習樣板戲,在知情意,聽說寫上,都可以得到文化熏陶,而且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這樣的做法,經過50多年的歷史檢驗證明,完全行得通,那是毛主席引導的獨特的道器變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