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延安兒女書畫攝影集郵聯展》紀實
2011年8月20日下午2點,《紅色記憶——延安兒女書畫攝影集郵聯展》在國家圖書館展覽廳開幕。
這一展覽是革命后代們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為表達對革命先輩深深的懷念、熱愛之情,為使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延安精神得以發揚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由延安精神研究會、延安兒女聯誼會及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用半年多的時間,經過緊張、精心的準備,用心血完成的一份獻禮。展會共展出展品500多幅,作者達180人,其中不乏絕世精品,彌足珍貴。全部作品已收進《紅色記憶》畫冊。
開幕式盛況熱烈,延安精神研究會負責人蘇希勝、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會長胡木英、作者代表郭庶英分別講話介紹了展會的宗旨和展品的情況。
開展以來,各界反映強烈。盡管天氣炎熱,參觀者仍絡繹不絕,有老軍人、老干部、工人、農民工、學生及外地來京的各階層的群眾和紅色后代等。他們紛紛拍照留念,有的人甚至連續三天都來參觀,還有的人臨摹翻拍作品。大家表示:“這個展覽太好了,太受教育、太珍貴了”,“應該讓這個展覽走進學校,走進軍營,應該深入到個基層,讓大家記住歷史,記住老一輩革命斗爭史和黨的光榮傳統?!痹S多觀眾留言,作詩言志。現摘抄如下:
建黨90年書畫展,記述歷史如寶典,
弘揚革命精神顯,笑迎賓客發請柬。
——馮立軍
注:這是一位年輕的外來打工子弟,文化程度不高,看完展覽后,默默的在門外把他自己的這些字寫在一張小紙條上,返回展廳問工作人員有沒有錯別字,之后恭恭敬敬的抄寫在留言簿上
幸福來之不易
北京一所小學六年級張鑒元
大氣磅礴 流芳史實興我中國 壯我軍威 鑄我國魂
張亞南率全家三代人共賀
作為年青一代的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的紅色文明,這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讓無形的東西永存國人心中。
內蒙古人 孫飛飛
看到群眾的熱情和期望,也深深的教育和鼓舞這我們。我們看到老一輩革命家在群眾心目中的豐碑永駐,看到群眾中蘊藏著極大的革命熱忱,需要我們去發掘、宣傳組織,努力奮斗。
我們對前途充滿信心!
張秀巖(整理)
2011年8月25日
“紅色記憶”書畫展瑣議
郝一星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和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舉辦的這個書畫攝影展,最大的亮點,或者說,鮮明的主題,就是伍紹祖老大哥那幅自撰自書的對聯所昭示的:
“革命里生建設里長生長不息,
解放靠人發展靠民人民至上”
參展的作者都是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的后代,他們和自己的父輩一樣深深植根于中國人民之中,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是兩代人的共識,也是他們的價值觀,神圣而崇高。這一特點體現出在所有參展作品中,成為貫穿在每一件作品間的一條紅線。
他們的書法作品,率真脫俗,沒有一絲一毫的做作和匠氣,件件是性格和情操的寫照。在這些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陳知建學長書錄董老七絕的那幅。知建學長是我育英小學的校友,長我幾屆,我與他并不認識,近幾年校友聚會,見過幾面,還在基輔餐廳一起引吭高歌,他那軍人的豪爽熱情,我覺得特別親切。知道他還善書法,很偶然,08年冬天,在陳祖莫大哥家里,見墻上掛著一條幅,一看落款,竟是知建學長,當時很驚奇:想不到看上去大大咧咧的陳知建將軍,寫得一筆好字。
這次在展會上,再看他的字,第一個感覺,就是比我那天看見那幅進了一大步。我不知道知建學長學習書法臨的是什么帖,只從這幅董老七絕條幅看,我認為他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其書有宋人風格,筆畫結字,皆有法度,我揣測,他應該臨過黃庭堅,蘇軾,此幅三行,筆墨酣暢,墨色無變化,行氣舒展,字間氣韻貫通,唯一不足的,是最后四個字“尖出土忙”與前一個“筍”字之間,氣息略覺斷隔,但通觀全幅,可以說瑕不掩瑜,是幅佳作無疑。
葉選寧大哥的兩幅草書,也值得認真揣摩,葉書布局、章法、氣韻、節奏、剛柔俱有高格,非同一般,可以看出作者的全面而深厚的人文素養。我冒昧的說一句,葉書風格幾近陳叔亮,有品位。
和這個展會主題結合的最密切的作品,我看有兩件,一件是葉利亞大姐的四張黑白照片,鏡頭攝取了毛澤東主席視察農村的歷史瞬間,彌足珍貴,可惜沒有配上詳細的說明文字。我看著幾張照片大概懾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其中有一張是在山東農村的,主席右側那個身材不高的是譚啟龍,當時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如果利亞大姐能對每一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地點作出說明,并介紹她自己當時舉起相機時的某些細節,那會多么精彩啊!
另一件是宋揚之的60枚有著開國元勛和將帥親筆簽名的郵品。揚之兄是我哥哥育才的同學,我最后一次見到他,是05年春在北京醫院,他和我的父親都在住院,兩位老人即將走完他們艱難而光榮的生命歷程。在醫院的門廳,揚之兄留下我的電話,但以后一直沒有聯系。這次看到他精心收集的有60位革命前輩手跡的郵品,很是佩服,也感謝他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保存了如此生動珍貴的記憶。這些郵品,記錄了共和國發展的不同進程,以及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留下的老一輩共產黨人的腳印,有一部分紀念封上還留下了他們的思考,雖是寥寥幾筆,卻耐人尋味。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的首日封上,譚震林寫了一句“六十年來建成了社會主義”,建黨以來的奮斗與犧牲,苦難與輝煌,盡在其中。再如,莫文驊將軍在紀念朱德元帥的郵封上,寫了四句詩:“胸中甲兵數百萬,敵寇聞風嚇破膽。腹腔寬大可撐船,對內慈顏人欽嘆?!敝炖峡側嗣裼⑿弁浜痛葠鄣母叽笮蜗螅缭谘矍?。
這些作品還證明曾經長期進行的革命傳統教育是成功的,延安兒女緬懷前輩,不忘歷史,深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功績,不容詆毀。紅色記憶,因為他們而得以傳承;此次“紅色記憶”書畫攝影郵品展示的啟示就是:
理想尚未實現,后輩仍要奮斗。(伍紹祖)
郝一星 編審 文化學者
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副會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