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長征
翻開紅色的書籍,縱然歲月已遠去。可還有那些不曾磨滅的印記。牽動人腸的,是那真摯的情誼;鼓動人心的是那火紅的真理。
75年的歲月,彈指一揮。漫漫長征路,一頭連著瑞金,一頭連著延安。夜已深沉,我仿佛聽到紅原上飄來的歌聲。這,是什么歌?是《馬賽曲》,是《國際歌》,還是陜北的“信天游”?其實,不管什么歌,這紅原上的歌聲,永遠是獻給紅軍的。
他(她)們一路跋涉沖破敵人的包圍和屠殺,撒下一路革命的火種。總是難以忘卻,忘卻那草地上的點點篝火。那是星星之火嗎?它早已燎原;總是難以忘卻,忘卻那雪山上軍需處長用身體鑄成的“豐碑”。那是勝利的路標嗎?它早已永恒;總是難以忘卻,忘卻那戰(zhàn)斗后紅軍悠揚甜美的的笛聲,一點也沒有苦澀的音調。那是凱歌嗎?它早已淌入了國歌雄壯的音律。對革命的向往,對幸福的追求,對真理的探索,讓他(她)們獻出了青春和生命,又鑄造了新的青春和生命。
前路漫漫,征途迢迢。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我對紅軍的敬愛,或許千言萬語都不重要。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篇紀念紅軍的文章,知道在江西興國縣有一面刻有紅軍烈士姓名的石墻,墻上有幾百位烈士的姓名。但越到后面,這些姓名越來越模糊:有的烈士只留下了姓而沒有名,或是只留下了名而沒有姓;有的只留下了年紀而沒有姓名。到最后,很長一段是空白,這空白后面是什么?這些烈士叫什么?沒人知道,而且永遠沒人知道。當時看到這些內容時,心中異常平靜,我對自己說,我們該怎樣記住他(她)們呢?我們連名字都不知道啊?在偉大的中國革命史上,無名英雄太多了。也思考過,他(她)們?yōu)槭裁磿绱擞赂遥瑸槭裁慈绱藞远ǎ恳苍S這就是“信仰”的內涵吧。人一旦用信仰武裝起來,就再沒有放棄的理由,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
從小就知道,很久以前,有一只隊伍叫紅軍,他(她)們很特別。當我讀他(她)們時,覺得他(她)們太偉大,偉大得可能以后再也沒有這樣偉大的隊伍了。我希望我的“認為”是錯誤的,因為我相信我們的黨,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
長征終究勝利了,可有太多太多知名或不知名的紅軍戰(zhàn)士倒下了,他(她)們當中,有的還是孩子,有的是比我大不了多少的青年,要是在今天,我可以叫他(她)們哥哥姐姐的人。他(她)們的血白流了嗎?我希望沒有,可又有很多困惑在心中產生了,那是關于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對抗。難道理想化為現實就那么難嗎?也許是的,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也許需要用一生來填補,用青春和鮮血來平衡。
不管怎樣,長征還是勝利了。雖然長征路上除了有英雄,還有很多叛徒,就像今天一樣。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但革命還是勝利了。
江西的紅土浸透了紅軍的鮮血,湘江的流水沖不走紅軍的靈魂,烏江的天塹擋不住紅軍的雙腳,大渡河的鐵索,鎖不住紅軍的信念,大雪山的狂風吹不冷紅軍的革命熱情,泥濘的沼澤拖不住紅軍的步伐。在婁山關的月下,當“長空雁叫”起“霜晨月”,“馬蹄聲碎”夾著“喇叭聲咽”,縱然是“雄關漫道”紅軍也能從頭而越。當“三軍過后”,火紅的大旗插滿吳起鎮(zhèn)的每寸土地。似乎昭示著黃土地的奮起,民族的黎明即將來臨。
多想捧一杯黃土祭奠先人,多情的黃土地,總是孕育著民族的希望,孕育著民族的不竭動力。每當民族危亡之時,總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這是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亡的原因。試問有哪個民族可以像中華民族這樣在危機面前團結一心?!只有在這遍土地上,才會有紅軍,才會有長征,才會有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民族精神。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