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這支鐵軍是怎樣煉成的?
司馬平邦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它在中國東北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一切都土崩瓦解,斯時,除了已經進入東北的蘇聯紅軍,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軍隊亦迅速開進東北,搶占勝利果實――其實,從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和談的那一刻起,共產黨就已經動員所有解放區的精兵強將進入東北。
不過,進入東北初期,共產黨犯過嚴重錯誤,即只占領城市,雖然有蘇聯紅軍的支持,但武器簡陋且經驗不足的共產黨武裝在林彪的帶領下不得不在占領東北主要城市不長時間后撤出,東北民主聯軍分成南滿、北滿兩部,回歸廣大農村,重祭共產黨群眾斗爭的法寶,在東北更廣袤的土地上展開土改和剿匪,這亦為兩年后東北野戰軍(四野)橫掃東北挺進關內打下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陳毅曾說過,解放軍當年在山東和中原的勝利是當地百姓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而解放軍在東北的勝利亦離不開歷經土改和剿匪之后的東北人民的大力支持,電視劇《奪糧剿匪記》(由韓乃寅所著《食為天》改編)的開端,正逢1948年春天解放軍發動長春圍困戰,劇情持續1年,這一年里正是四野發動遼沈戰役并取得最后勝利的時間段,以前我們只能從影視中看到四野大軍如何在軍事上擊敗國民黨軍,而這部《奪糧剿匪記》或者可以讓我們看到共產黨是如何在政治上、經濟上徹底擊敗國民黨的;與此互為參照的還有曲波的《林海雪原》,那部作品是將更多的筆墨集中于剿匪,而這部作品則揭示了在正面戰場(大兵團戰役)和側面戰場(剿匪)之外的更為深層次的社會斗爭內容。
解放軍英雄團團長林大錘(董勇飾),鐵匠出身,在長春圍困戰的最緊要關頭,接到命令,他和他的全團被派到龍脈縣籌糧、剿匪、墾荒,劇中的龍脈縣該是黑龍江省的五常縣或者吉林省的榆樹縣,而從劇情給出的其它信息,如日軍的地堡、當年的匪患等信息分析,龍脈所指該是五常。
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另一部電視劇《天陣》,亦以解放軍在吉林通化創建人民空軍的早期過程為主要內容,從這兩部劇集來看,以東北解放軍為題材的戰爭劇集正有深刻化的趨向,而這部《奪糧剿匪記》甚至輻射到1949年全中國解放之后的共產黨軍隊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的軍墾行動。
《奪糧剿匪記》一個重要突破,就是從片面的正面戰爭的描寫繞到了戰爭背后的經濟、政治斗爭中國共雙方的較量,通過對糧食這一決定戰爭成敗的最重要物質因素之一的剖析解讀,可以說全面而客觀地解釋了為什么最后是共產黨而不是國民黨取得內戰勝利;我看到過的另一份資料里記載,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里,林彪領導的東北解放軍不但完成了從逃離城市到收復城市的大逆轉,而且更能神速地在東北大地建立起豐沛的物質補給線,只是手榴彈廠、炮彈廠等兵工廠就有數十家之多,另,劇中也適當提示了共產黨當時駐軍墾荒的另一個目的是穩定全國的糧價,以及以解放區新幣替代通貨膨脹的國民黨法幣的穩定金融市場的高明手段(這當然是陳云的功勞),這一切的一切,也全仰賴于當時共產黨政權在全國推行的深得民心的土地改革政策。
在劇中飾演龍脈縣共產黨員縣長左光輝的姜峰,其成名形象正是當年《長征》里的林彪,但林彪的個性是沉默寡言,而左光輝的個性是張揚拔扈,不過因為那部劇集太過深入人心,所以,他的一舉手一投足仍然讓人恍惚覺得林總重現――雖然,其時的林總正在正面戰爭指揮更為宏大的遼沈戰役呢。
飾演的林大錘的董勇,當年以《黑洞》和《重案六組》里的鐵漢警察起家,一時間硬漢形象曾成為他的主要標簽,不過之后董勇又在《霍元甲》等影視作品里走了一大段彎路,明明一副硬漢身軀偏要端上文弱書生的架勢,這回,算是他回到原點,有心人會發現,《奪糧剿匪記》里,為了飾演林大錘,董勇明顯增肥不少,使形象粗獷不少,尤其先是示人絡腮胡子形象,到劇集后段以刮光胡子,暗示一種解甲歸田的心境,應該說特別有用意。
林大錘帶兵征糧、種糧的故事,表面上,與攻城拔寨的戰爭故事比自然戲劇性遜色不少,但好在《奪糧剿匪記》仍能以貫穿全劇的懸疑、愛情取勝,當然,劇中因匪患、疾病等制造的慘烈犧牲亦相當震憾,而埋伏在雪青山下的日本人超級地堡,還有地堡里足以供大軍消耗5年的軍糧,都稱得上是又發現了一段讓人驚奇的歷史,當然,如果你了解當年侵華日軍的深刻野心及其在東北長年累月的苦心經營,對這些也不足為奇了。
東北解放軍的戰爭題材劇集,對當代的演員,尤其是女演員們來說,一個重要的困難,是東北天寒地凍,劇中角色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展示所謂她們的優美形象――身段、妝容的魅力,大棉襖二棉褲,男人女人都是一色的水桶腰身,但也正因為如此,所謂那種叫做演技和感動的東西才顯得更為重要。
勝在《奪糧剿匪記》的幾位女主演,飾演莊青草的白薈,飾演艾小鳳的楊旻娜和飾演劉美玉的唐一菲,個個表演上個性十足,風風火火,在大時代大風浪中的大情大愛,對當代觀眾來說,只有忘情感動的份。
――――――――――――――――――――――
附:新華社1950年一段電文:回東北生產的四野某部墾荒播種五十二萬畝
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今春調回東北參加大生產的各部隊,現在正在北滿大平原和松花江、遼河兩岸新開墾的土地上緊張地進行夏鋤。各部已超額完成今年的墾荒計劃,墾荒播種總數共達五十二萬四千余畝。駐黑龍江省某部播種超過原計劃三千余畝;駐松江省某部亦超過計劃百分之十四。
各部自六月上旬普遍結束春耕后,已先后及時投入夏鋤。目前各地頭二遍鋤草均已基本結束,正以全力進行三遍鏟趟。某部的鋤草效率已由每人每天二畝提高至六畝以上。
各部于今春先后抵達東北后,自四月中旬開始即分別在興安嶺東麓和松花江、遼河兩岸進行墾荒。在北滿初春的嚴寒和齊腰的積雪中,自己動手修建住宅、馬棚和糧倉,共計修蓋營房三百九十余間和窩棚近五百座,打井五十余個。在開墾中為了克服耕馬不足的困難,有些部隊并以人力拉犁進行耕種。原來一片渺無人煙的荒野,現在已經出現了無數的新村和一望無際的青苗。
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各部還抽出一部分勞動力從事各種副業生產。其中包括砍伐流送(利用河流水力輸送)木材,修補鐵路、公路,燒炭,打獵,筑堤,挖河等。駐黑龍江省某部在兩個多月內包攬工程和做零工的收入已達一百八十七億余元(東北幣),駐松江省某部隊上月底已流送木材三十七萬余立方米,完成了該部全部流送木材計劃的百分之七十。在小興安嶺參加木材流送作業的某團某連,以三天時間清除了九處河流中的雜亂密集的巨石,使十三萬余立方米的木材得以順流而下,為國家節省石工和炸藥的開支近六億元,該連因而受到東北林務總局的表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