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又到父親節。父親節的創始人是華盛頓波堪市的杜德夫人。某日她參加完母親節感恩禮拜后覺得,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心與努力決不亞于任何一位母親,但世界上卻沒有父親節,實在不公,隨即為建立父親節到處奔走。通過努力,得到了州長首肯,隨于1910年6月19日在華盛頓州舉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親節聚會。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國的父親節。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過這個特殊的節。
雖然與母親節等洋節日的熱鬧氣氛相比,父親節在我國顯得冷寂許多:商家動靜不大,子女重視不夠,而父親們似乎也不怎么熱心。我國緣于“女主內,男主外”的傳統現實,往往讓子女感到成長中得到母親的袒護多些,母恩似海,母愛似水,細膩溫暖,容易覺察。很多時候,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唱出:“媽媽啊,媽媽,親愛的媽媽!”但卻很少有人詠唱父親、歌頌父愛。
然而,父親和母親對子女的影響同樣深遠,上帝在圣經中教導人們,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我們時,父親也在努力地扮演著上帝所賦予他的溫柔角色。“父母合,則子女生;子女成,則人類續。”從子女的生命在母體內誕生那刻起,就期盼著子女一生精彩,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操勞。那是一種人世間真正無私的奉獻,那是一種發自本能的最偉大自覺。只是父愛和母愛的表現有所不同,才有了“嚴父慈母”一說。母愛是叮嚀,父愛是注目;母愛是有聲,父愛是無聲。與母愛相比,父愛更崇高、偉大、威嚴、深邃,所以才不易察覺。
在鍵盤上打著打著,不禁又想起了我的父親,一個與黃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民。我的老家在魯北一個貧困的農村,全家住著老爺爺留下的又小又矮的三間土屋,院子很小,且藏在深深胡同里,那胡同窄的連兩條胳膊都伸不直。于是在1974年,年近60的父親決定搬家。村里劃給了一個“灣”,父親硬是用小推車把它填平,然后又把老屋扒掉,在1976年初把新房蓋起來了。16米見方的新家,讓一家人高興極了,但父親原本硬朗的身板卻累的一天不如一天了。
父親一聲不吭,頑強地挺著,不讓母親告訴在外工作的子女們。當1978年春回家看到骨瘦如柴的父親,我的心里酸酸的,連忙用地排車拉著父親去檢查,卻已是胃癌晚期。部隊因有緊急任務給我發來了“速回”電報,我放下身上僅有的100多元錢,含著熱淚離開了家。
1978年古歷四月初五凌晨,63歲的父親停止了呼吸。當時我正執行特殊任務,沒能送他。后來聽母親說,在父親彌留的日子里,什么東西也吃不下。剛強的父親總是咬著牙忍著鉆心疼痛,一聲不吭。家里給他買了杜冷丁止痛,可他說浪費,只要清醒著就不肯用。后來,父親或許知道自己活不久,就強撐著身子找人拉起了土院墻,安上了大門。他是怕自己走后撇下孤兒寡母連個院落都沒有不放心啊。院墻拉好后不到10天,父親就去世了!
父親生前有一手祖傳的木工手藝,誰家蓋房啦修家具啦都愿意叫他去,不論是在生產隊里干活,還是給鄰居們幫忙,父親從不惜力,只要喊一聲,他馬上會放下自己的活應聲而到。父親一生為人耿直,樂于助人,不奸不滑,因而贏得了父老鄉親的信任和尊重。在1955年入初級社時,父親被選為社長。因為父親站得正、行得直,所以很受鄉親們擁護。母親卻常常埋怨他,說他窩囊,老是耽誤家里事,吃虧還得罪人。每到這時,父親只是憨厚地笑笑,照常該咋著還咋著……
父親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忙碌了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陽信這塊土地,沒有留下任何豪言壯語,但他卻以平凡的人生教我學會了走路,學會了做人……行文至此,我依然無法概括父親的定義,我只能說父親永遠是偉大的、無私的,為了子女他默默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們中的很多人,可能早已有了兒女,也就更能體會到父親把我們養育成人的辛苦。在今天這個歌頌父親的偉大節日,讓我們暫時拋棄忙碌、停一下手頭的工作,靜靜地回想父親跟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靜靜地回想我們跟父親在一起的每一個快樂和不快樂。別再讓父親節悄悄溜過!
不是父親不想過節,只是父親肩上扛著家庭、工作、社會三副重擔,少有喘息機會,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該不該有這個節。在老家,此刻正值麥收夏種,季節不等人,就算是孝順的兒女真的從地里拉回一身泥和汗的父親過節,恐怕也會被罵做“敗家子”——誤了地里的活了!只是,盡管嘴里這樣“罵”著,父親的心里一定是甜絲絲的。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