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兒圓
八月十五,像這樣的舊歷節日在俺心里,其實并不是太深刻的。小時候,四個現代化還沒有實現,俺總是跟隨在父母身旁,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家。那個時候,親情無所謂團聚或分離,月餅的口感也并沒有想像的那么甜美,八月十五最好的享受,恐怕是可以在明亮涼爽的夜晚,聽老年人講比平時更多的故事。中秋節,對于廣大農村孩子的印象,就是個忙碌季節里稍做休息的時候。在金黃色的田野里,尋找可口的野果,追逐可愛的野兔,看著大人們忙碌中會心的笑臉。
后來,離家求學,更多的朋友們在一起。每當過八月十五的時候,仍然是無拘無束,心情樸素的如月亮通體的光華。當時,年輕的心靈只是知道,俺們就要走向遠方了,要尋找不斷變幻的未來。八月十五,既使坐在離開家的教室里,也并沒有憂郁,沒有思念,沒有難舍難分的情。中秋節,是很多半大孩子們歡聚的日子,是俺們緊張學習生活里休息的片刻,是年輕的男女同學相視一笑的歲月瞬間。許多人依然沒有太多深刻的記憶,只不過留下了一絲揮之不去的情懷。
今天的八月十五,好像人們把自己的心情更當一回事了!沒有離愁,也要在一腔流動的血液里,不斷醞釀一絲絲的情緒。其實,原因很簡單,國家把中秋節納入了法定的節假日,八月十五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于是,大家都成了文化人,不管是城里人還是鄉下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沉浸在無邊的中秋暇思里,都可以想像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這樣舉國賞月、上下過節的日子,俺卻不能在良辰美景中悟出現代文化的美感,也不知在哪一個瞬間,耳邊竟有童音的歌聲,久久飄蕩,無論是人多的地方還是在俺沉思的夜晚。
或許,那是小時候老爺爺們講過的一個故事,埋藏在俺心靈深處的一個故事……
八月十五月兒圓呀
爺爺為我打月餅呀
月餅圓圓甜又香啊
一塊月餅一片情啊
爺爺是個老紅軍哪
爺爺待我親又親哪
我為爺爺唱歌謠啊
獻給爺爺一片心哪
啊,搖籃!這部電影好象是七十年代拍攝的,寫的是戰爭年代我軍后方的一個托兒所里的故事,具體情況不記得了。演員中最出名的是小方超,那時他只有兩歲半,特別可愛的樣子。可惜,成年后的方超由于個子太小,而被戲劇學院以“不適合演戲”為名拒之門外了。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是《啊,搖籃!》中童聲演唱的,小時特別喜歡,現在依然會唱。唱歌的小演員奶聲奶氣的童聲放在戰爭背景下,顯得特別動人,也特別震撼。電影中的紅軍爺爺后來好象犧牲了,那時能夠活下來的孩子現在也比父母輩的年齡還要大,也許,他們會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吧!
當聽到中秋時節的雨聲,當看到星月時空的海天一色,當俺游弋在現代網絡文化的無邊海洋,竟再也尋找不到真正的心靈歸宿,再也聽不到那清亮的童年聲音!八月十五月兒圓,網絡世界里沒有了空靈的歌聲,沒有了歷史里那樸素的背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