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灶屋斷想
.夙愿.
游覽神農(nóng)架天生橋景區(qū)那天,小導(dǎo)游程彩霞因病告假,她只把我們領(lǐng)進了大門?! ?/p>
天生橋景區(qū)充當大門牌坊的是石頭砌成的原始、古樸的巴人茅屋。里面象征性地放了一口大吊鍋。門口站的土家族打扮的姑娘、小子的臉上,用油彩畫了橫條豎杠。似乎告訴游人,古代巴人就是他們這副樣子。
穿過小茅屋往逍遙橋上一站,懸崖峭壁上的“天生橋”字樣進入視線。天生橋座落在山巖疊嶂,遍生蘭草的蘭花山,瀑布從巖石上飛流直下,如花飛濺。
天生橋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動、溶蝕、沖刷作用而形成的。水滴石穿的高大孔洞呈葫蘆狀。 沿途的山梁為游客的安全都圍有護欄,沿石崖有一條窄仄的棧道通到石洞深處。
出洞望回看,發(fā)現(xiàn)這塊貌似龍頭的碩大的石頭其實架立黃巖河上。黃巖河由兩條支流匯聚而成,洶涌澎湃,勢若蛟龍,氣墊宏偉壯觀。
河水穿洞下瀉,河?xùn)|西兩岸便因這“天生橋”得以貫通。“天生橋”給人的印象既氣勢恢弘又神秘莫測?! ?/p>
天生橋的神秘不僅在于它的鬼斧神工,還在于有資料顯示,天生橋內(nèi)(應(yīng)指整個景區(qū))留存著原始巴人的生活足跡?! ?/p>
史籍中的巴人是一個神秘莫測的民族,他們以剛勇尚武而著稱于世。從公元前十六世紀開始,就在三峽地區(qū)頻繁活動,創(chuàng)造了初步的農(nóng)耕文明,并與外族展開血腥搏殺。這個古老的民族于2000多年前突然神秘地消失,使巴人的起源和消失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疑?! ?/p>
中午吃飯的地方勾起了我對巴人的想象和思索?! ?/p>
從天生橋出來出來我們迷路了,為找導(dǎo)游事先安排好的就餐處,我們費了好一番功夫?! ?/p>
在山林中迂迂回回,彎彎繞繞,我們走過了“女民兵陳傳香勇打金錢豹”雕塑,這是巴人剛勇尚武精神的延續(xù),還是“不愛紅妝愛武裝”創(chuàng)造的傳奇?
有眼尖的人發(fā)現(xiàn)遠處有一群人在干農(nóng)活,因為集體勞動在現(xiàn)實成了奇觀,帶相機的幾個老知青都不約而同舉起相機,想把這一遠景拉近,想弄清楚在深山老林中的這群體勞動意味著什么?他們或許想起了當年紅紅火火扛鋤頭、鐮刀出工的情景。這是不約而同的懷舊情結(jié)還是對新生事物不約而同的認同?
歷史進一步,卻付出了退這么多步的代價,大概是很多人想不通的地方?! ?/p>
我事后胡思亂想,如果出現(xiàn)在這里的是“巴人”的原始公社,那我們就發(fā)現(xiàn)新大陸了,如果是毛澤東時代生產(chǎn)大隊的復(fù)制,就要問一個為什么了。你寫血書死活要單干,又合起來為那般?
正走累了,路邊就出現(xiàn)了一個賣山貨的草棚,四周有木板架的座位,棚內(nèi)還有散落的樹樁供人歇息?! ?/p>
棚主人是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女的模樣俊俏皮膚黝黑,正做著針線,男的手中擺弄著貨品,與我們友好地搭訕。我們?nèi)齼蓛勺聛硇ⅲ瑓s沒人在意他的山貨,這恐怕令他多少有些失望?! ?/p>
正想著這樣干坐著,是不是影響人家生意時,從坡上的屋子里出來一個中年男子,說是胖姐叫我們過去吃飯?! ?/p>
我想:那來什么胖姐認識我們?嫌我們不買東西,找理由支開我們唄?! ?/p>
后來才知道,我們這樣的城里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山中君子之腹。 賣山貨的棚子和吃飯屋其實是一個主人,確實是女主人胖姐知道我們就在附近,催我們了?! ?/p>
吃飯地點就在上坡不遠處,也是一個棚頂蓋草的土屋,墻上掛著蓑衣,紅辣椒串等。細樹枝彎成的“巴人灶屋”幾個字,釘在門側(cè)和取飯菜窗口的木板上作為招牌。菜譜一目了然寫在墻上的竹片上,倒有幾分“下里巴人”樣?! ?/p>
每張桌子上都有吊鍋,但為了方便吃喝,我們叫店主人取走了作為巴人灶屋特點的這家伙,因為嫌它太“深邃”。再說,大熱天也不用在鍋下加熱,人太多,還是盤盤碗碗方便夾取?,F(xiàn)代人講實惠,不愿將就古代人?! ?/p>
棚內(nèi),我的同伴們坐在木制的長條凳上,在長方形木頭桌邊用泥瓦壺互斟互飲著大碗茶,邊聊天邊等上菜?! ?/p>
我去附近轉(zhuǎn)了轉(zhuǎn),在樹叢中回望這間草棚時,心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巴人灶屋?是下里巴人的“巴”,還是已消失的“巴人”的“巴”?主人是用“巴人”招徠顧客,還是真是巴人后裔?
為解巴人留下的迷團,聽說三峽動工前,600多名考古專家聚集一起,開展了大規(guī)模巴人遺跡的發(fā)掘工作。發(fā)現(xiàn)了有巨大骨架的巴人遺骸和遺物;并在重慶云陽縣李家壩遺址發(fā)掘出大片的巴人武士墓和各式青銅器及器形繁多的劍,矛,戈,箭鏃等兵器。再現(xiàn)了這里發(fā)生過的驚天動地的廝殺,再現(xiàn)了巴人精湛的冶煉制作技術(shù)。推測他們在某些方面已經(jīng)超過當時的中原和秦楚等大國。春秋戰(zhàn)國之交,巴人在與楚、蜀等國的分合中日漸強盛,在三峽地區(qū)的豐都、忠縣,涪陵相繼建立都城。到戰(zhàn)國后期,楚和巴經(jīng)濟的差異已日趨明顯?! ?/p>
只能是戰(zhàn)爭造成巴國作為一個國家的覆滅。從有人類開始,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lián)盟)之間,幾乎沒有停止過以毀滅對方為目的爭斗。巴國不過給了歷史前車之鑒?! ?/p>
吃飯時,照例延續(xù)了幾天來的常規(guī):一定要有酒,一定會有人吆喝“叭一口”
叭一口,(當?shù)胤窖宰xbia 一口),源于程導(dǎo)游在表演這一恩施民歌時》時,要大家應(yīng)和。她說,bia 一口是勸酒和親熱一語雙關(guān)?! ?/p>
于是,“幺妹,叭一口,叭一口,叭一口哇!”伴隨我們一路,余音回繞心頭十幾日不去。足見這首恩施民歌的魅力?! ?/p>
《叭一口》與巴歌有沒有聯(lián)系?有人說,屈原是最早解讀巴歌的人,抑或他本身就是巴歌的創(chuàng)始者。還有資料顯示說,在三峽沿岸的山野中,至今還流傳著被巴人傳唱了千百年的巴歌。曾被貶于此的唐末詩人劉禹錫,就是在這里學會了吟唱巴人傳統(tǒng)的歌謠,并依此創(chuàng)造了叫"竹枝詞"的文體,辭賦家宋玉也記述了巴地歌舞對楚人的影響——“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
原來巴人就是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就是巴人。這就是說,只要沒有滅種,下里巴人的生命力注定強過陽春白雪?! ?/p>
有事實說明巴人不會數(shù)典忘祖。巴人崇虎,以白虎為圖騰和祖先,書中記載的巴族領(lǐng)袖稟君被后來的巴族尊為永遠的神祗--白虎,已被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恩施是歷史上的巴文化區(qū)域,至今他們祭祀死去的親人時,跳喪者仍仿照老虎的跳躍、擺尾、洗臉動作,口中的歌詞也是關(guān)于虎的內(nèi)容,虎的形象也是土家吊腳樓門前的裝飾圖案 ……?! ?/p>
巧的是,我們在灶屋主人的墻上,意外發(fā)現(xiàn)了毛主席第四次接見紅衛(wèi)兵的畫像,好象應(yīng)證了巴人后裔的這一品質(zhì)?! ?/p>
我們中有人和灶屋主人進行了交談,屋主人懷舊情結(jié)讓我們好一陣慨嘆。他說:我還是喜歡毛主席那個時代,這張已經(jīng)陳舊卷邊的主席畫像,說明他的話出自肺腑。
主人說,吃完飯,有一場堂戲供我們免費觀看。
等看戲的過程中,我們也沒閑著,在里屋看到了皮影戲的道具和掛著的幕布,我們中有人便繪聲繪色模仿演將起來。樸實好客的屋主人見狀,一邊告訴我們演員正在午休,一邊又怕掃了我們興,主動將各式道具支好供我們攝影。
深山老林中,傳統(tǒng)的東西還在堅持,還顯示著活力,還沒有被西化?! ?/p>
堂戲開鑼了。我們排排坐在草棚內(nèi),興趣盎然。
主人介紹說:堂戲,又稱唐戲,一說起源于唐朝,所以叫唐戲;一說它是群眾婚嫁喜慶或勞動之余的民間娛樂,所需場小,在農(nóng)家堂屋里就能表演,所以稱為堂戲??催^演出后,我認同后者。
我們看的這出戲名《蠢子回門》,所須道具僅一桌一椅,只在出臺口掛一塊布。 伴奏為一人拉胡琴,另一人同時敲土鈸,土鑼,勾鑼、堂鼓。演蠢女婿的演員長得儀表堂堂,形神兼?zhèn)涞匮莼盍松底拥拇舭V和不明事理,一點也不比時下那些名星遜色。我們獎給他的是陣陣掌聲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聲?! ?/p>
不知是由于對躲在深山無人問的堂戲的好奇,還是神農(nóng)架之旅帶來的好心情,還是我們的心更貼近下里巴人一些,這場堂戲竟讓一種溫暖的親情久久地滋潤著我們的心?! ?/p>
堂戲,堂戲,由于你的下里巴人,讓我今生再也不會忘記?! ?/p>
巴人灶屋?是下里巴人的“巴”,還是已消失的“巴人”的“巴”?主人是用“巴人”招徠顧客,還是真是巴人后裔?
離開巴人灶屋了,想起忘了問主人是不是土家族人?! ?/p>
總之,我印象中三峽地區(qū)一定有巴人后裔?! ?/p>
確實有不少專家認為:土家人淳樸強悍的民風和充斥著濃烈武風的歌舞,與巴人在戰(zhàn)斗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群體意識和對死亡與恐懼獨特的渲瀉方式類似;古蜀三星堆文化遺存中發(fā)現(xiàn)的“神樹”,與出土的巴地淳于上的圖案內(nèi)容相似,與當今土家人表演“登刀樹”中的“刀樹”好象也能對應(yīng);出土的青銅器上,有被考古學家考證為"干欄式"建筑的圖語,今天的渝東南、鄂西、湘西北和黔東南地區(qū),有大片大片的干欄式建筑,特別今天的土家人居住的也是這樣"干欄"式吊腳樓;
說三峽地區(qū)有巴人后裔,是因為那里還保留著龍舟競渡,與古代以龍舟為招魂引魂儀式聯(lián)系神秘;考古出土的巴蜀銅器上的圖語,顯示出巴人水戰(zhàn)船隊和“靈舟”圖案,與神秘的古船棺和至今還在長江支流大寧河上出現(xiàn)獨木舟的似有不解之源;還有《山海經(jīng)》中的那個從事鹽業(yè)生產(chǎn)、交易的“巫咸國”,它今天的名字叫寧廠。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鹽業(yè)仍是寧廠人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寧廠以東的雞心嶺,與湖北、陜西接壤,三地交界處的居民們至今仍講巴地方言…….
當然,最強有力的證據(jù)莫過于用DNA來證明。
據(jù)說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莊孔韶教授對巴人遺骸DNA的研究中找到了類似的基因成份,證明了史籍中的一些記載和考古學的一些推論。為了從人體基因方面對土家人是巴人后裔的說法找到依據(jù),他們也從當今土家人體內(nèi)采集了標本,困難在于年代太久遠,人們期待著奇跡發(fā)生。
我關(guān)心的是為什么考古沒有找到一座完整的巴人遺城。一切輝煌注定會被埋入地下嗎?
就在我們離開神農(nóng)架返回武漢的第二天——2010年8月7日,甘肅舟曲發(fā)生山體滑坡和巨大泥石流災(zāi)害,1364人遇難,401人失蹤…..,,要知道這種事不是發(fā)生在遠古,災(zāi)難吞噬的不是剛剛學會冶煉青銅器的古代人,而是能讓飛船上太空、潛艇入深海的掌握了高科技的現(xiàn)代人,我們的身邊人?! ?/p>
遠古的巴人居住的城市或許就是被泥沙和濁流帶走了。人類竟幾千年地重復(fù)著被埋沒和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命運?! ?/p>
專家、學者們還在頑強地繼續(xù)著尋找巴人后裔。他們有理由相信人類不屈不饒的存活意志和與命運抗爭的能力。因為歷史寫滿了這樣的先例:古代匈奴亡于東漢后,逃到歐洲的那部分人,與馬扎爾人融合,構(gòu)成今天的匈牙利人;契丹的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后,逃到中亞的人,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突厥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消滅后,西逃的部分,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p>
愿我們的民族永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耳畔時時回響著75年前的抗日高潮中,毛主席向全世界發(fā)出的聲音——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chǔ)上光復(fù)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