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張承志:粗 飲 茶

張承志 · 2006-07-18 · 來源:明道論壇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自幼看慣了母親喝茶。她總說那是她惟一的嗜好,接過我們買來的茶時,她常自責地笑道:怎么我就改不了呢?非要喝這一口!
 那時太窮,買不起茶,她只喝茶葉末。四毛錢一兩的花茶末,被我記得清清楚楚。后來有錢了,茶卻消失,哪怕百元二百元一兩的花茶,色濁味淡,沏來一試滿腹生疑。干脆再買塑料袋裝的便宜貨,與昂貴的高級花茶各沏一杯,母親和我喝過后,都覺不出任何高下之別。苦笑之后,母親飲茶再也不問質地價格;我呢,對花茶全無信任,一天天改向喝綠茶或者——姑且說:粗茶。
  提筆前意識到:以中國之遼闊,人民之窮窘,所謂粗飲之茶一定五花八門不勝其多。我的盞之飲,也僅限于蒙、哈、回三族的部分地區,豈敢指尾做身,妄充茶論!


  在嘗到蒙古奶茶之前,我先在革命大串聯時期喝過藏族的奶茶。后來我才懂得他們比蒙古人更徹底地以茶代飯。藏民熬茶后加入酥油,這個詞又在北亞各牧區各有其解。當然說清楚游牧民族的黃油、酥油、奶油不是一件易事,難怪日本學者總聽不懂;因為他們對這些其實奶制品的油只有一個詞描述:butter。加酥油的茶拌上炒青稞面,就是使偉大的吐蕃文明溫飽生衍的糌粑。漢人們吃不慣,覺得酥油茶是懲罰,因此住一陣就溜,始終完成不了他們摻砂子的大業。而酥油還算奢侈;第二碗糌粑是用達拉拌的,達拉就是脫脂后的酸奶。一般人們一餐兩碗糌粑,一碗用酥油一碗用達拉——然后再慢慢喝茶。
  蒙古人的文明可能并非與西藏同源,他們喝奶茶時不吃面,吃米。與粗糙的青稞面對應的是粗糙的帶殼糜子,蒙語譯為黑米。主婦用一個鐵箍束住的圓樹干挖成的舂筒,裝進炒熟的黑米,有空就搗。那種家務活兒很煩人,插隊時我經常被女人們抓差,抱著忤,一邊搗一邊問:行了吧?
   在奶茶里泡上些新舂出來的黑米,剛脫殼和炒得半焦的米,使這頓茶噴香無比。當然,我們不像高寒的西藏;我們還往茶里泡進奶皮子、奶豆腐。有時比如嚴冬泡進肥瘦的羊肉,喜慶時泡進土制的月餅。
  蒙古牧民的奶茶用鐵鍋熬。磚茶被斧子劈下來(大概蒙古女人惟此一件事摸斧子),再用皮子或布片墊著砸碎。茶投入滾鍋,女人一手扶住長袍前襟,一手用一只銅勺把茶舀起又注回鍋里。加一勺奶,再注進,再舀起,那儀態非常迷人,它如一個幻像永遠地印在了我的記憶里。
  然后投進一撮鹽池運來的青鹽。
  蒙古牧民用小圓碗喝茶。兒童用木碗,大人用瓷碗。景德鎮出產的帶有透明斑點的藍邊細瓷碗,特別是連景德鎮也未曾留意的龍碗最受青睞。吃著吃著,空腹飽暖了,疲乏褪去了,消息交換了,事情決定了。
  那一勺奶舉足輕重。首先它是貧富的區分,喝黑茶的過去,說著便覺得傷感。今日若碰上個懶媳婦沒有預備下奶,倒給一碗黑茶,喝茶人即使打馬回家時,心里也是忿忿的。
  字面意義的六十年代,我在草原上的茶生活,基本上靠的是無味的黑茶。奶牛太少,畜群分工,牧羊戶沒有牛奶。蒙古牧民不能容忍,于是夏天擠山羊奶——也許是古代度荒的窮人技能。奶茶都是在牧民家喝的,而且集中在夏季。舂黑米,飲黑茶,那全套舊式的日子,大概只有今天流行的民族學社會學的博士們羨慕了。當年的我們并沒有在意,歷史特別寵愛我們這一代,它在合上本子之前讓我們瞟了瞟最后一頁。
  即便在炎熱的驕陽曝烤之后,蒙古牧民不取生冷,忌飲涼茶。曬得黑紅的人推門彎腰,腳邁進來時嘴里問的是:有熱茶么?
  待客必須端出茶來,這是起碼的草原禮性。對白天串包的放羊人,對風塵仆仆的牧馬人更是如此。而尋求充饑的男人則必須有肚子,不能咽吞不下。還需要會一種舐吞嚼的飲茶法,漫談時舒服地躺在包角,半碗茶放著不動;要走時端起碗,把它在虎口之間轉著,舌頭一舐,奶茶一沖,嚼上幾口——炒米奶食的一頓茶就頓時結束。然后立起身來,說完剩下的幾句,推門告辭。
  我就學不會這種飲茶法。有時簡直討厭炒米。我的舌頭每舐只粘一層米,而碗里的卻愈泡愈脹,逼得人最后像吞砂子似地把米用茶沖下胃。而且不敢爭辯;因為不會喝茶,顯然是因為沒挨過餓,闖蕩吃苦的經歷太少。
  今年夏天我回去避暑,一進門就是一句“空茶”。這是我硬譯的,也可還原為“空喝”,就是要往碗里放米、奶豆腐,只喝奶茶。其實阿巴納爾一帶風俗就與我們烏珠穆沁不同,人家把奶食炒米盛為一盤,聽便客人自取,主婦只管添茶。我曾經耐心地向嫂子介紹,無奈改不了她的烏珠穆沁習慣。
  習慣真是個不可理喻的東西。北京知識青年里有不少對,對移居城市后兩口子還遵從奶茶生活。一次我去東部出身的一對知識青年家喝茶,發現他們茶里無鹽。我驚奇不已,這才知道東部幾蘇木的牧民茶俗不同。我們均是原籍西烏旗的移民家住熟的知識青年,茶沏加鹽決不可少,居然和他們舊東烏旗殘部再教育出來的知識青年格格不入。
  蒙古奶茶的最妙處,要在謇寒冷的隆冬體會。不用說與鄭板橋“晨起無事,掃地焚香,烹茶洗硯”一一相反。其時疾風哀號,摧搖骨墻,天窗嘎然幾裂,凍氈悶聲折斷。被頭呵氣結冰,靴里馬鬃鐵硬,火烤前胸,風吹背后。嫂子早用黃油煮熟小米,鍋里剛剛熬成奶茶。抽刀搬肉,于紅白相間處削下一片,挑在灶筒壁上。油煙滋滋爆響,濃香如同熱量。吃它幾片以后,再烙烤一片胸杈白肉,泡在米中。茶不停添,口連連啜。半個時辰后,肚里羊肉、黃油飯、滾茶樣樣熱燙,活力才泛到頭腳腰背。這里抖擻精神,跳起穿衣,墊靴馬鬃已經烤干。系上帽帶,抓起馬嚼,猛一推門,沖進撲頭蓋地狂吼怒號的風雪之中。大吼一聲:好大的雪啊!隨即大步踏進風雪找馬。
  其時里外已被寒風侵透,但是滿腸熱茶,人不知冷——嚴酷的又一個冬日,就這樣開始。
  沒有料到的只是:從此我染上了痛飲奶茶的癖習,以后數十年天南地北,這愛癖再也無法改掉。


  剛剛接觸突厥語各族的茶生活時,我的心理是既好奇又挑剔。對哈薩克人的奶茶滋味,雖然口中滿是濃香,心里卻總嫌他們少了一熬,哈薩克的奶茶是沏兌的。
  但是很快我就折服了。
  伊犁牧區的柯扎依部落,在飲用奶茶時的講究,不斷地使人聯想到他們駐牧地域的地理特性。他們顯然接受了波斯,甚至接受了印度和土耳其或地中海南岸的某種影響。一只造型優美的大茶炊是不可少的,旁邊順次排開鮮奶、奶酪、黃油以及一小碟鹽。另一只是濃釅超度的、事先煮好的茶。當然更不可少的是主婦;她繼承了古老的女人待茶的風俗,把一撮鹽、一塊黃油、一勺奶皮子、一碗底鮮奶依序放進碗里,然后注入半碗或三分之一碗釅茶。最后,傾進碗中,香味和淡黃的顏色突然滿溢出來。
  然后她欠身遞茶,先敬來賓,再敬老者。她在自己喝的時候,留意著氈帳里每個人的碗,隨時放下自己的碗,再為別人新沏。這一點,女人在這種時辰的修養和傳統,通行北亞諸族毫無區別,我猜它古老之極。
常有美麗的少婦蹲在炊前待茶。但是用無聊的漢地文人的把戲是行不通的,她們不會接過話頭,大多根本不答。最后一角的老者接過話題,讓答問依主人的規矩繼續進行。
  第二碗下肚以后,頭上汗珠涔涔。這就要補充關于碗的事:哈薩克牧區喜用大海碗。我盡管在早期用蒙古龍碗對之質疑;但是后來,我懂了,讓滾熱的奶茶不僅暖和肚腸,還要讓它使全身發汗,讓人徹底從內臟向四肢地松弛暖透,最后讓心里的疲憊完全散盡——非用柯扎依部落的這種大碗不可。
  在天山中,一名騎手或游子目擊了過多的刺激。夢幻般的山中湖已經失去了,但從雪峰上遠遠瞥見了它。鞍上已經沒有叉子槍甚至沒有一把七寸刀子,但在小路上看見了野獸,冬季暖日,看見大塊的積雪從松梢上濕漉漉地跌下,露出的松枝和森林都是黛青色的。牧場如此峻峭,道路如此險惡,從親戚家的老祖母的乃孜勒回家一路,有那么大大小小的事情發生。事情經常令人不快,而天山如此美貌——矛盾的牧人需要休息,需要用濃濃的香奶茶把累了的心泡一泡。
  在新疆走得多了,我被哈薩克的奶茶逐漸改造,以至于開始為它到處宣傳。也許是由于疲累的糾纏,我變得“渴茶”。我總盼望到哈薩克人家里去,放松身心,喝個淋漓痛快,讓汗出透,讓郁悶發散。北京有兩家哈族朋友,他們已經熟悉了我的內心,總是不問時間地,在我敲門進屋以后,馬上就開始兌茶。哈族式奶茶的主食不是炒米,是油炸的面果子包爾撒克,這個人人都知道。哈式飲茶更重要的是音樂;氈房掛著一柄冬不拉,奶茶幾巡之后,客人就問到這柄琴。他并不說彈。主人遞給他后,話題便轉到琴上。不知不覺誰彈了起來,突厥的空氣濃郁地呈現了。他們是一個文學性非常強的集團,修辭高雅,富于形容,民歌采用圓舞曲的三拍子。
  這樣,在天山北麓的茶生活就不單是休憩和游牧流程的環節,它在和諧的伴奏中,發育著豐滿的情調。
視野中又不僅僅是單調草海,而是美不勝收的天山。藍松,白雪,無論沉重或者歡快總悄然存在的美感——所謂良辰美景對應心事,所謂“四美”好象差一丁點就會齊備。
  那時禁不住贊嘆。茶后人們都覺得應該捧起雙手,感謝給予的創造者。我的慨嘆還多著一層,我反復地聯想起蒙古草原,想著我該怎樣回答這樣的經歷。
  最后是個磚茶的輸入問題。磚茶是農耕中華和游牧民族之間的連系。古語有“茶馬交易”,一句千鈞。確實,惟有這句概括本質。其余比如“絹馬交易”就未必影響遠及牧區奧深;宋與西夏之間的“青白鹽之爭”更是地理決定歷史。一個游牧社會,尤其是一個純粹的游牧社會,它可以不依存農耕世界繁衍和生存下去,只要給它茶。
  不穿絹布可以有皮衣。不食粟米可以“以肉為食酪為漿”。茫茫草海雖然缺乏、但并非沒有鹽池。草原蘊藏復雜;自遠古就盛行黃金飽飾具和冶鐵術。
  只是,生理的平衡要求著茶。要濃茶,要勁大味足易于搬送的茶。多多益善,粗末不拘。于是,川茶、湖茶、湘茶應召而至,從不知多么久遠的古代就被制成硬硬的磚頭狀,運向長城各口,銷往整個歐亞大陸的牧人世界。
  唉,磚茶,包括湖北四川的茶場工人在內,有誰知道磚茶對牧民的重要呢?
  同樣的青黑磚茶,在蒙古哈兩大地域里,又受到了不同的鑒賞。
  哈薩克人把色極黑、極堅硬的磚茶,描寫式地稱做tas cai,即石頭茶。對另外幾種壓制松緊和色澤不同的磚茶,不作過分嚴格的區分和好惡。據我看,他們飲用更多的是蒙古人稱之“黃茶”的黃綠色,近兩寸厚、質地比較松軟的磚茶——這種黃茶被蒙古牧民視為性涼、不暖、比“石頭茶”差得多的劣等貨。烏珠穆沁民堅持認為石頭般的haracvai(黑茶)性熱、補人、甚至能入藥。


   成人之后又走進三塊大地,在肅殺荒涼的黃土高原度世。我在數不清的破房、廈子房、土夯院、窯洞和卵石屋里,結交農民,攀談掌故,吃面片,飲粗茶,一眨眼十數年。
  在河州四鄉,人們喝的是春尖茶。產地多是云南,鋪子里都是大簸籮散裝。攤鋪主人經營茶葉買賣是幾輩子歷史,用兩張粗草紙,把一斤春尖包成兩個梯形的方塊錠子。再罩上一張紅艷的土印經字都哇紙,繩兒轉過幾轉,提上這么兩錠茶,就是最入俗的禮性。
  春尖茶也大多含些土,沏水前要把茶葉先撲抖一番。漸漸泡開的茶原來都是大葉,仿佛沒有打磚壓型的茯茶一般。我心里有時琢磨,春尖茶和蒙疆兩地飲用的磚茶,味道不同,源頭不一,只一個粗字概括著它們的共性。粗茶對著窮日月。慢慢地,我幾乎要立志飲遍天下的窮人茶,為這一類不上茶經的飲品做個科學研究。
  不過在甘寧青,黃土高原的茶飲多用蓋碗子。這種碗用著麻煩,其中訣竅是——有一個伺候茶的人,在一旁時時掀開碗蓋續水。做客的不必過謙,盡管那僅僅是添一口水;蓋碗子里面,民俗禮節要求碗口溢滿。
在清真寺里閑談最方便;一個眉清目秀的小滿拉,永遠一頭津津有味地聽,一頭微傾開壺,注上那一口水。若是話題重大,他添水時更加莊重,注水時不易察覺地嘴角一動,輕輕地自語一聲“比斯民倆西”。
  在農民家炕頭上也沒有兩樣,大都是晚輩的家兒子或者侄兒子斟水。女人不露面。似我一來再來的客,日久熟了,女人不再規避,也只是立在門口聽。她若倒茶,要先遞給自家男人,再轉給客。貧窮封閉僻壤,民風粗礪。一旦有緣和那些農民交了朋友,便覺得揪面片子噴香誘人,春尖粗茶深有三味。老人們立在屋角,過意不去地說:“山里,尋不上個細茶,怕是喝不慣?”而我卻發覺,就像內蒙新疆一樣,所謂xiar、harat和tas,所謂春尖和粗細的種種命名分類,其實都是后來人比附。在茶葉和茶磚的產地,一定另有名稱和茶農、茶工的職業見解。南北千里之隔,人們徑自各按各的方式看待這些茶,其中觀念差之千里。若說還有什么相通之處,也許只是一個粗字。
  我是在久聞其名之后,才喝到它的。當然我完全沒有料到,這種茶居然與我生發那么深刻的關系。我還懂了:其實貧瘠甲天下的排名,未必說一定數得上西海固。若以罐罐茶為標志劃分,就我陋見,甘肅的岷縣也許才是第一?
  滿掌裂繭的粗黑大手,小心翼翼地撮來一束枯干的細枝。不是樹枝,是草叢中或者能算木本的、一些豆細的蓬蓬干枝。架起的火苗只有一股。這火苗輕輕舐著一個細筒(約一尺高,寸半粗細、熏燒得焦黑的鐵直筒)的底兒。鐵筒有個把子,焊在頂沿。煮的水,并不是滿罐,而是一盅。茶是砸碎的末,而且,是蒙古人稱做“黑”、哈薩克稱為“石頭”的磚茶末子。
  令人拍案驚奇的是,如同一握之草的那幾撮細枯枝,居然把罐罐煮開了!我判定是因為那寸半的底面積:火雖細,攻一點。驚嘆間,火熄了,主人殷勤地立起身,恭敬地給客人斟上。果然只有一盅,罐筒里不剩一滴。
  客人推辭不過,待盞慢飲,茶味苦中微甜,呷著覺得那么金貴。火已經又燃起,頭一罐罐是客人的——主人解釋著。而炕上有三四人圍坐,都微笑,歡喜這罐罐茶給客人添了個新鮮。煮滾的第二罐又不是主人家的,炕上一個老漢半推著接過茶盞。三一罐罐,四一罐罐,最后的一罐才輪到主人家——又稱奇的是:頭一罐敬客的茶還沒有飲完。
  于是大家娓娓而談。水早已注上,火苗不在舐著罐底。很快新一輪的頭一罐,又斟進了客人的杯盞里;怪的是,如此久熬,茶依然釅釅的;我十余年橫斷半個大西北,住過數不盡的村莊,后來飲這種罐罐茶上癮忘情,伴著這茶聽夠了農民的心事也和農民一起經了不少世事——我沒有見過有誰換茶葉或者添茶葉。
  茶是無望歲月里惟一的奢侈。若是有段經文禁茶,人們早把這殘存的欲望戒了,或者說,一撮茶錢省了。而罐罐茶,它確實奇異,干燉百熬,它不單不褪色而且愈熬愈濃,愈燉愈香!
  在西海固的三百大山里,條條溝里的村莊都睡了。出門小解,夜空無月,深藍的天穹繁星滿布。四顧漆黑,只有我們一戶亮著燈火。爬回炕上,連說睡睡,話題卻又挑起一個要緊故事。人興奮了,支起半個身子說得繪聲繪色。“娃!起給!架火熬些茶!”于是乖巧的兒子蹦下炕,捅著了爐子。年年我一來,他們就弄些煤炭,支起爐火。罐罐茶用煤火燉,多少是浪費了些。
  半夜三更,趴在炕上蓋著被,手里端著一碗滾燙的罐罐茶。小口喝著,心里不僅熱乎而且覺得神奇。茶不顯得多么濃,只是有一絲微澀的甜味留在舌頭。我們有時壓低聲音,好象怕隔墻的婦人女子的耳朵聽了去。有時禁不住嗓高聲大,一抖擻,掀翻了被子。旋即又自己不好意思,趕緊側著臥下。人啊人,生在世上行走一遭,如此的情義和親密,究竟能得著幾分呢?想著,仰脖咽下一大口,苦苦的甜味一直沁穿了肚腸。

  不只是居城,即便鄉下和草原,新的飲茶潮流也在萌動。
  也許是因為磚茶產自南方,畢竟不夠清真;或者是由于品嘗口味的提高,——近年來又是由操突厥語的奶茶民族領先,開始了使用紅茶煮奶茶的革命。蒙古人同步地迎合了改革,內蒙出現了工業生產的奶茶粉。
我用一個保守分子的眼光,分別對上述新事物懷疑過。但是,紅花熬出的奶茶,澄不出一點泥渣;伊利牌的速溶奶茶粉與烏珠穆沁女人們燒出來的茶相比,不只惟妙惟肖,甚至凝著同樣的一薄層奶皮。
  不管民眾怎樣依舊痛苦,不管他們就在今年也可能顆粒不收,從山里到川里,從青海到甘肅,黑白電視,簡易沙發,已經慢騰騰地出現在農民的住戶里。“細茶”一詞,正在愈來愈多在掛上他們嘴頭,就像“   歷史真的就要合上最后一頁,悄然而生硬。
  一個銀閃閃的考究托盤遞過來,上面滿刻著波斯的細密畫圖案。盤中有一只杯,半盞棕黃色的、噴香細膩的奶茶。在靜靜地望著我。紅茶煮透后的苦澀,被雪白的牛奶中和了,輕輕地啜了一口,這新世紀的奶茶  口感很正,香而細,沒有雜味。
  我沉吟著,端著茶杯心中悵然。那么多的情景奔來眼底。冬不拉伴奏的和平,嫂子銅勺子的瀑布,黃土大山里的星夜,都一一浮現出來。那時我不是在做“詩人的流浪”,那時我和他們一起流汗勞累。那時我是一個孩子,不引人注意,在遼闊的秘境自由地出入。如今飲著純正紅茶和全脂牛奶煮成的香茶,卻覺得關山次第遠去,人在別離。
  我隨著時間的大潮,既然連他們都放棄了黑磚茶,也就改用了紅茶鮮奶過冬。暑季則喝完全是涼性的綠茶、甚至是日本茶消夏。只是,一端起茶我就感到若有所動。我雖然不多說出來,但總愛在一斟一飲之間回味。 (完)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以色列會亡國嗎?
  6.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9.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10. 大陸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惠臺政策即將終結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6.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