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前兩天寫對《色戒》的看法,有朋友提到“王佳芝”和“易先生”都是電影人物,應該拋開他們的原型而談。事實上根據我對那段歷史的了解,王佳芝這樣的人物,在那個時代根本無法存在,要我說,她不但是電影人物,而且時只能存在于幻想中的人物。這種在兩個陣營之間徘徊,被無端賦予大任的小女子沒有能夠存在的背景,就是我說抗戰時代無法容納王佳芝的原因。
王佳芝是個感人的電影形象,她的生活,在走進易先生的世界前沒有寄托,痛苦而無奈,這是她隨后能夠發生一系列變化的基礎,假如她不投入行動,大可繼續這種難過的生活,所以,她的行動,是從旁觀者轉為參與者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過她并不后悔,因為她深深厭惡原來那種生活,再也不想那樣過下去了。想象一下這個故事也完全可以顛倒過來,讓王佳芝為了易先生的動員加入76號,深入重慶去刺殺國軍將領,而后因為與對方的感情放棄掉行動,最后被戴笠捕殺,一樣感人,這故事可以一樣寫。所以,在愛玲眼里,行動的對象是誰,大概沒什么區別。
李安沒有錯,他的影片邏輯清晰,毫不生硬,因此,王佳芝才會珍重和易先生之間發生的那一點火花,越不值得,越顯現了她對于這一點點溫暖的追求。這是張愛玲的小說,乃至李安的電影感人的地方。
怎樣形容王佳芝這之前的生活呢?
空虛,無聊,冷漠,象空氣一樣。
應該說,這種生活和今天很多人厭惡的生活是吻合的,所以會引起共鳴和感動。實際上,在冷漠的世間,我們有很多人真的可以為那一點點溫柔付出一切。
然而,在抗戰那個時候,中國人里邊能夠“享受”這種空虛難過但是安全寧靜,幾乎封閉在盒子里的生活的,能有幾個呢?在王佳芝身上我依稀可以看到張愛玲的影子,但是張愛玲實在是那個時代的特例。
那個時候的上海灘是什么樣子?當時軍統在大街上對落單日軍和漢奸進行“無差別格殺”,人稱藍色恐怖,而丁默邨帶人夜入租界中的中國銀行(重慶背景)宿舍,當場抓105個男職員,3個女職員,不管三七二十一作為108將槍斃示威,那有如此多可以天天打麻將的和平時光?戰爭的悲哀不是落在丁默邨這樣人的身上,而是因這些人而起。
上次在鳳凰衛視作節目,節目前聊天的時候,日本的大學生說日本已經很少有人記得那場戰爭啦,你們中國人不一樣。。。邱先生問:那你是說中國人也應該忘記才對是嗎?那個大學生繞了個彎,說這是環境不一樣的原因。(我揣測她還是比較溫和的,言下之意中國人從小受抗日教育,日本可沒有作抗華教育,所以。。。)我接過來說,要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忘記不公平。那場戰爭,每一場戰斗,都發生在中國的領土上,中國的軍隊沒有上日本打過一仗,沒有在日本殺死哪怕一個人,所以日本人忘記得快一些我們可以理解,但中國人也忘的一樣快就不正常了。
我們的生活和那個時代的生活是不一樣的。
言歸正傳,因為寫作的關系,我曾經對抗戰期間中統軍統的活動作過比較多的了解,但想來想去,并未見到可以作為王佳芝原型的例子。勉強多少有些類似的大概有一起,主角是男的,是吳庚恕到南京刺殺汪精衛時,試圖通過一個汪偽職員向汪下毒,這個職員和吳有舊交,不過吳作得很無情,純粹是威脅,很象色戒中“組織”對王佳芝的態度。結果這個職員在最后關頭倒向了汪精衛,導致吳庚恕被捕,隨即被殺(吳在76號還是很有骨氣,是軍統被捕人員中少數能熬得住李士群酷刑寧死不屈的),但這個案子一點兒也不浪漫。
還有一例可以相比這樣略帶扭曲的戀情,就是莫國康之戀陳公博。莫是北大文學院學生出身,纖細秀麗,但富有政治才華,曾是陳公博的學生。因為敬仰陳的才華瘋狂地愛上了這個有婦之夫,并以終生不嫁的代價追隨陳的左右。這種畸形之戀最后連陳公博的太太李麗莊也為之動容而默許。莫國康是陳的智囊,也是陳在汪偽政府中唯一的心腹,她對陳公博可謂鞠躬盡瘁,以一小女子之力和周佛海這樣的老狐貍斗智斗勇,力圖為陳公博建立自己的班底,且在陳各個關鍵決策中竭盡心智。莫國康和陳璧君不同,她對政治的欲望來自于陳公博,汪精衛每次打退堂鼓,陳必軟硬兼施讓他走上前臺,陳公博每次走上前臺,莫都有苦諫,說明她是個清醒的女子,但最終卻隨著陳公博一路走來,說起來,只是為了一個“情”字。
戰后,陳亡命東瀛,莫始終追隨左右。日方材料認為這個行動的總策劃就是莫國康,因為陳在停戰后貿然于南京鎮壓了軍統特工周鎬的地下軍,形勢對他非常不利,陳乃飛日本避開,但安排好接收事宜并留下信件給何應欽 -- 這個信件莫有意讓傳信的日本軍部人員不急于交出,看風聲而定。這樣做法顯然有到日本后敦促陳亡命,爭取逃亡時間的目的,但陳到日本后最終的態度還是一死抵罪,原地待捕,莫的計劃未能實行。
陳被捕后,面對揭發可以免罪的許諾,莫始終對陳無一字不利證詞,其言語之犀利,邏輯之清晰,令法官也感到惋惜 -- 惋惜莫跟錯了人。最終,莫被判十年徒刑。陳死后,莫即從公眾眼中悄然消失,大有為之生,為之死的意味。
要說張愛玲,這一對兒倒真是夠張愛玲的。
可見,那個時代不是容不下浪漫和模糊,不過,做人總要有一個底線。莫國康穿破了這個底線,她自己很清楚,曾經做詩自哀,但又毫無辦法,陳公博穿破了這個底線,他只好說自己這一輩子對得起汪先生,汪精衛穿破了這個底線,他只好說“諒無后人續春秋”。
沒有人要求每個人都是圣人,或許,所要求的僅僅是做人的一條底線,這底線或與王佳芝無關,但要說生于那時候的世界本不需要有底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沒有這條底線,站在日軍一方打中國人,和站在中國一方打日本鬼子,就沒了區別,同為戰爭中人們抉擇的悲哀而已,這對選擇了奮起抵抗而不屈的中國人來說,是不公平的,甚至,是一種屈辱。
其實李安的電影引出了對鄭萍如的重新回憶和紀念,我覺得是李安在影片之外所作的一件好事(影片本身是好作品,我看的走馬觀花,依然可以時時感到阮玲玉用香煙敲擊煙盒時的震顫),其實李安演繹的完全是一個與鄭萍如無關的故事(張愛玲卻不能否認,她若寫這個作品沒有參考鄭萍如事件才見了鬼)。
上次我說新版《敵后武工隊》讓汪霞馬鳴談戀愛荒唐,后來有朋友告訴我細節,才知道更荒唐,武工隊中的人物都變了型,大熊掌李東山變成了土匪,劉太生成了白衣大俠,估計還會有人認為這才“真實”,因為原作中武工隊都是八路軍基層戰斗骨干組成未免太“單一”了,而世界應該是復雜的。不幸歷史上的敵后武工隊正是八路軍基層戰斗骨干組成的,而且以此為特色,作者馮志本身就是一個武工隊的隊員!而且,作品的背景不是1937年,而是五一掃蕩之后,經過幾年八路軍的根據地建設,以及日軍的殘酷掃蕩,冀中哪兒來的如此高水平土匪和大俠呢?
是時,真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既然改造得如此離譜,您又何必保留《敵后武工隊》馮志原著的空殼子呢?用它招攬觀眾嗎?
我很佩服李安,也即欣賞他在電影上的執著和靈感,但不代表我完全接收他的所有 -- 我認為這種不同是對李安的尊重。比如,李安的《色戒》中,充分體現的是所有人都在戰爭/暴行的漩渦里掙扎并受傷,這里面也包括“易先生”,頗有些評論者認為他對王佳芝第一次的施暴很值得同情,因為這代表了他人性崩潰邊緣的爆發。這里我還是重復我的觀點 -- 同在戰爭中,我可以同情西線無戰事里面的士兵,但無法接受對于丁默邨輩的“人性化”處理 -- 他們固然受到戰爭和暴行的影響,但更不應該忘記的是 -- 他們才是戰爭和暴行的制造者他們本身就是人類中的異類,如果我們接受而不是認識這樣異類的丑惡,我們有允許自己的底線去接近他們的危險。歌頌東條英機的《自尊》正是表現他身上的“人性”。
《色戒》可以被視作一個談論女性的悲劇。說到女性的悲劇,如果單純從這個意義說,其實這部電影銓敘得非常好,李安運用了這個倒錯的題材,似乎有意降低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說服力而突出其悲哀,這是他作為優秀電影人的絕佳之處 -- 電影人不是圣人,能夠看到就好,演繹出真理和充當末日審判官大可不必 -- 那樣就成了菲律賓總統埃斯梅拉達了。
實際上,我們寫東西的時候也經常會有這種無奈 -- 我們看到問題,但是我們不是圣人,不能說應該這樣,或者應該那樣。若如此,我覺得如此人物比摩西類至少是神智清明之輩,李安如此。
我在這方面大約也是沒有原則性的,所以有個老帖諷刺老薩對日本女性的同情和好感太濫,稱日本人一定恨老薩,因為“FQ只要我們的命,老薩還要我們的女人和錢”。其實我覺得這不過是人類普遍的一點正常看法而已,加上性別關系吧。
不過,對色戒這個作品,我還是要重新說一下自己的認為不太好方面的觀點--
第一,它用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背景,而這種演繹近乎于對真實故事中人物的褻瀆。試想,演繹一下岳飛的悲劇,把它變成岳飛,秦檜和王氏之間的三角戀愛如何?大可把劇本寫成探討“不朽愛情”的內容。大家觀感如何呢?
假如你足夠精彩,可以用一個完全虛構的故事,你既然非要搭歷史的車,就擋不住別人從歷史的角度評論。
第二,它的故事在女性吶喊的角度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用這個寫法,王參加國民黨方面的行動去參與刺殺易先生,或者接受易先生的感動去參與刺殺張自忠(或者干脆刺殺鄭萍如的真正男朋友王漢勛),完全沒有分別,都是悲哀的工具而已。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完美的天平。問題是這個天平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砝碼 -- 張自忠輩是為了自己族群奮戰的中國軍人,在戰爭中用生命來保護王佳芝這樣的中國婦孺的人,好不好說張自忠也是“工具”?而易先生是一個幫助異族殘害本民族的人,在河北,抓勞工和往日本人據點送自己姊妹同胞的就是丁默邨這樣的人,王佳芝幸好在上海的租界里。
所以,同樣作“工具”,刺張與刺丁的區別就在這個砝碼。加上它,一端可以沉入地獄,另一端可以高到天堂。色戒偏巧是拿掉了它,也許作者的意思是突出主題,客觀上是讓很多人忘掉和忽略這個砝碼的存在。
不幸,沒有這個砝碼的存在,張愛玲和胡蘭成,正是一對才子佳人,Gone with wind的浪漫悲劇。
用了這部原著,算李安倒霉,無端惹上很多麻煩。人做到李安這個地步,應當是已經不屑用低檔次的手段炒作了。
假如李安換個時代或者人物背景或許會更好些。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