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覽抖音時看到有概括當前中國問題的視頻:
1,想讓裁員的企業擴大就業;
2,想讓虧本的企業去擴大投資;
3,想讓賺不到錢的老百姓去擴大消費。
我們現在作更深入的思考所發現的問題在于:
1,想讓生產過剩的企業起死回生,拯救供過于求的經濟危機;
2,想讓制造兩極分化的產權企業,來解決因為兩極分化而形成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經濟疲軟問題;
3,想讓導致當前發展困境的產權學者解決產權改革造成的經濟危機。
病人治病,期望恢復健康,豈不謬矣。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在紅色文化網上看到《余云輝:只有救企業,才能救經濟》(作者:余云輝 來源:紅色文化網 日期:2025-01-05救企業才能救經濟)一文。作者提出“只有求企業,才能救經濟”的觀點,這似乎是合乎邏輯的說法。
但事實是什么呢?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我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總量18045萬戶,占全部經營主體總量的比重從2019年的95.5%增長為96.4%,其中民營企業5517.7萬戶、個體工商戶12527.3萬戶。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穩步提升。
另外,據相關報道《民間投資占比下降至55.6%!企業人士呼吁:降低政府項目投資門檻》(《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2012—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戶增長到4457.5萬戶,10年間翻了兩番,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
“民企數量大幅增加,標志著營商環境改善,企業創新、居民創業的動力大大增強。沒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居民的創業熱情就無法激活,企業的創新動力也無法激發。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到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從自貿區試點負面清單到全面推行負面清單制度,每一步改革,每一項行動,都為營商環境的改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企業創新、居民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正是因為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增添了企業和居民的創新創業信心,從而帶來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民企在所有企業中的占比不斷提升。”
我國的企業,特別是民企一直都在不斷發展,說明企業發展的環境良好,根本就不存在救企業的問題。
現實的真正問題是:
1,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穩步上升,而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卻不斷降低!
2,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GDP屢創新高,但普通百姓卻感嘆:"錢包怎么越來越癟了?"
3,14億人口的中國,消費就是拉不動!GDP增大,但老百姓收入可能同時走低!
4,有著14億人口的我國,近兩年來卻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態勢!
在這里的一個焦點問題是:
如果作為GDP與老百姓之間的中間環節,企業的存在與發展它能夠體現老百姓的生存和發展能力的提高,那么,企業越發展,老百姓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就越強,生活消費能力不斷提高,自然不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相反,如果作為GDP與老百姓之間的中間環節,企業的存在與發展它不能體現老百姓生存和發展能力的提高,那么,企業越發展,老百姓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就越弱,甚至趨向負值,生活消費能力就會不斷降低,自然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日益嚴重的局面經濟危機不可避免,而且會日益嚴重。
四十年來我們進行的產權改革,形成了普遍的資本生產方式。而資本生產方式的特點是以資產增值為目標,工人或活勞動只是資產增值的手段或工具。企業生產活動追求的是滿足資產者一一老板或股東的盈利最大化的利益要求,工人工資或企業人工費用是以成本形式出現的,而成本是企業經營的最小化目標。因此,越是經營得好的企業,盈利水平越高的企業,其成本水平也就越低,因而廣大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或企業的人工費用支出也就越低。在這里,企業效益的提高與職工的收入狀態處于反向變化狀態。
這種微觀上的資產不斷增殖,雇傭勞動者收入不斷降低的價值運動方式從根本上決定了宏觀上的物質生產能力不斷發展和老百姓有效消費能力不斷降低的矛盾狀態。這種狀態的長期存在和不斷積累,其結果就是經濟危機的必然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救企業”不過是火上澆油,只會讓火勢更甚!
現在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
為什么我國不斷發展的企業沒有成為了經濟發展與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通道?反而成為了堵點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