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后馬克思時代資本主義社會發生了什么樣的改變。
首先,后馬克思時代它并非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的終結,而是指在馬克思所處時代之后,資本主義持續發展且與馬克思所剖析的形態有了諸多演變的時期。
所以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01
經濟結構
從經濟結構來看,馬克思時代的資本主義以工業生產為主導,工廠是資本積累的主要場所。
但是,后馬克思時代見證了產業結構的巨大變遷。傳統制造業雖依然存在,但服務業異軍突起,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金融行業的膨脹尤為顯著,金融資本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它通過復雜的金融衍生品和全球金融網絡,掌控著全球經濟的命脈。
這種轉變使得資本的流動更為迅速和隱蔽,經濟危機的傳導也更為復雜,不再局限于實體經濟的生產過剩,金融泡沫的破裂往往能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動蕩。
比如以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為例。
銀行將大量次級貸款打包成金融衍生品出售,這些產品在全球金融市場快速流轉,涉及眾多金融機構與投資者。
表面上金融市場一片繁榮,實則泡沫堆積。
當大量次級貸款者違約,金融泡沫破裂,美國多家金融巨頭瀕臨破產。
危機迅速蔓延全球,各國股市暴跌、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資本在金融衍生品的包裝下快速隱蔽流動,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深度交織,使得經濟危機不再僅是實體經濟生產過剩問題,而是通過金融渠道引發了全球性動蕩。
這就是說明現在金融危機也許不是生產過剩,而是金融投機行為引起的一種資本主義危機。
02
技術創新雙刃劍
馬克思時代的科技進步主要集中在蒸汽動力、機械制造等領域,它們推動了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而后馬克思時代則迎來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所未有的科技浪潮。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信息傳播幾乎無成本,地球村成為現實,這極大地改變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模式。
企業借助互聯網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和市場營銷。但同時,技術進步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比如以電商行業為例,在中國,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蓬勃發展,眾多實體店面臨巨大沖擊,大量零售從業者失業。
西方也有類似情況,亞馬遜的崛起改變了傳統商業格局。同時,像美團、Uber 這類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平臺,雖方便了生活,但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工作者權益保障不足,他們在算法驅使下長時間高強度工作,且缺乏穩定的勞動保障體系。
西方一些傳統制造業地區,因自動化生產技術革新,大量工人被機器取代,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這些都彰顯了技術革新帶來的諸多新問題。
03
社會階層的變化
社會階層方面,馬克思時代鮮明地劃分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階級矛盾尖銳且公開化。
后馬克思時代,傳統的階級結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模糊化。中產階級的規模有所擴大,他們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著緩沖帶的角色。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階級矛盾的消失。
中產階級內部也存在著分化,一部分人可能上升為資產階級的附庸,另一部分則可能因經濟危機等因素跌落至無產階級行列。
無產階級本身也發生了變化,從單純的工廠工人擴展到包括大量服務業從業者、臨時工、零工經濟中的勞動者等,他們的勞動權益保障面臨新的挑戰,不穩定的就業狀態使他們在與資本的博弈中處于更為弱勢的地位。
04
文化霸權與消費主義盛行
馬克思時代資本主義文化主要服務于資產階級統治的合法化。
后馬克思時代,消費主義文化興起并泛濫。大眾傳媒和廣告業的蓬勃發展,構建了一個以消費為核心的文化體系。
人們被不斷地誘導去追求物質享受,消費不再僅僅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手段,而成為一種身份認同和價值追求的方式。
這種文化霸權使得人們在精神上逐漸被資本所控制,削弱了對資本主義本質的批判意識。
同時,文化的商品化也使得文化多樣性面臨威脅,流行文化在資本的推動下席卷全球,擠壓了本土文化和小眾文化的生存空間。比如,中醫傳統文化產業居然在國外非常受到重視且成熟,而在國內沒有特別重視;還有中國的非遺文化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沒有受到眾多的關注。
05
全球擴張與新殖民主義
馬克思時代資本主義的擴張主要通過武力殖民和商品輸出。
后馬克思時代,殖民主義形式更為隱蔽,演變為新殖民主義。發達國家通過經濟援助、技術壟斷、文化滲透等手段,繼續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
跨國公司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宰力量,它們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和資源,將生產環節轉移至這些地區,而將高附加值的研發和銷售環節留在本國,從而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這種不平等的全球經濟秩序使得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困境,如環境污染、產業低端鎖定、經濟主權受到威脅等。
后馬克思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濟、技術、社會、文化和全球格局等多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但這些變化并未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即資本對剩余價值的追逐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矛盾。
在面對資本主義新變化時,我們應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本國國情走自己的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