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對英國工人運動的解讀絕不是一種中立的客觀描述,而是在社會歷史觀的維度上對這一問題的深刻理解能否把握住這一點,直接關系到能否深刻領會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唯物史觀的本質關聯性。國外學界的一些學者在解讀恩格斯的工人運動觀時,總是喜歡把它描述為一種中立的實證研究。鑒于此,本文試圖對青年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運動問題上的社會歷史性解讀視域作一番梳理,以強調唯物史觀的科學方法論對于恩格斯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
工人的貧困:英國工人運動的前提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談到共產黨人在理論上的特點時指出, “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青年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也是從這三個方面來推進和深化對英國工人運動的理論解讀的。對他來說,工人階級的貧困是包括英國工人運動在內的當代一切社會運動的基礎和出發點,因為它是現實存在著的社會災難的最直接表現。當然,他也不是一到英國就能達到這種理解水平的。在剛到英國的一段時間內,恩格斯雖然把研究對象轉向了工人或無產者的貧困,并努力把它與英國可能發生的革命聯系起來,但實際上他還無法理解工人貧困的真正原因。此時的青年恩格斯是從工人因為挨餓所以才會起來革命的角度來理解英國革命的可能性的。他暫時還無法準確地把握基于物質利益的英國社會革命所具有的歷史觀意義,因而他在德國時所形成的基于自由精神的原則而展開的現實批判思路暫時還不能被新的解讀思路所取代。在1842年12月-1843年6月間所寫的《各個政黨的立場》《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倫敦來信》等文章中,這種工人因挨餓而必然起來革命的解讀思路得到了延續。
《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是恩格斯扭轉上述解讀思路的開始。在這篇文章中,他不再只是從經濟現象的角度來闡述工人挨餓與工人革命之間的關聯性,而是開始從社會關系甚至是社會歷史過程的角度來闡述競爭關系條件下工人因生產過剩而挨餓的必然性以及由此而來的消滅私有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他還對這種私有制競爭關系與基于科學進步的人類不斷增長的生產能力之間的對立與矛盾進行了剖析。這一嶄新的解讀視角為恩格斯從社會歷史觀的角度深刻地解讀英國工人階級的貧困現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支撐, 由此也開啟了他在這一問題的解讀上較為快速地向唯物史觀方向發展的歷程。
在《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1843年倫敦版一文中,恩格斯針對卡萊爾所描述的英國社會充滿了財富卻還有很多人餓死,英國工人走上街頭進行反抗的時候,明明知道有敵人卻不知道誰是敵人等現象。針對根治這種社會禍害的辦法,恩格斯強調了必須從歷史發展過程的角度來找到答案。在他看來,我們必須把歷史的內容交還給歷史,從人類進步的角度來把握歷史的內涵與意義。在接下來的《英國狀況——十八世紀》一文中,恩格斯又把這種在工人貧困問題上的社會歷史性解讀思路向前推進了一步。在對英國工人貧困問題的社會歷史性本質作出解讀之后,恩格斯對英國工人階級的貧困現狀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他是從身體狀況及精神狀況這兩個方面來展開論述的。就前者而言,恩格斯從生活資料的缺乏、污濁的空氣、污染的水源、糟糕的住宅及飲食、無助的醫療條件等幾個方面,對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描述。在此基礎上,恩格斯對這種貧困現狀的深層內涵作出了解讀。他首先從“社會謀殺”的層面對上述事實進行剖析。其次,恩格斯還對這種社會謀殺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性進行了闡述。
通過從本質、現狀、深層內涵等三個層面對英國工人貧困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恩格斯對英國工人運動的這一前提條件有了全新的把握。這為他進 一步解讀英國工人運動的發展進程及一般結果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2
英國工人運動的發展進程
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是很強調政治維度上的工人運動的重要性的,他明確地指出了英國工人階級應當起來反抗資產階級的統治。但同時必須指出的是,恩格斯用了更多的篇幅來加以闡述的,恰恰是英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史,而且還是與工業發展的線索結合在一起的。這說明他所關心的不僅僅是政治斗爭本身,而且還是政治斗爭的歷史前提、發展規律以及當下最合適的表現形式等社會歷史觀層面上的內容。當時英國理論界的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雖然能夠提出批判私有制的觀點但卻提不出工人運動的思路,從而在理論層面上達不到共產主義的水平,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們不具備唯物主義的社會歷史性解讀思路。
在當時的英國理論界,很少有人會把工人的偷竊行為當成對資產階級的反抗形式來看待。此時的恩格斯正是因為從工業發展及相應的市民社會變革的角度來談論工人運動問題,所以,他才會把工人的偷竊當作一種階級反抗行為來看待。對他來說,這種偷竊與其說只是非法地獲得了某種東西,還不如說是體現了對當時的市民社會關系的一種反抗。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以及英國工人對現存社會制度的認識的加深,他們很快就發現這種以個人形式來實施的反抗行為是沒有實質意義的。于是,英國工人運動在反抗主體上從個人形式轉向了階級形式,在反抗對象上從一般性的私有財產轉向了生產這些私有財產的生產工具即機器。
在恩格斯看來,隨著工業生產力的發展,英國的工人運動也發展到了第三個階段,即通過工人階級的聯合來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的階段。他指出,英國1824年通過的允許工人自由結社的法令使工人階級擁有了通過工會來展開罷工等反抗斗爭的機會和權力。他看到的是工人罷工對于消滅資本主義競爭關系來說所具有的意義。由于這種競爭關系的消除絕非是可以通過一次罷工就能完成的,因此,恩格斯在此處把英國工人的罷工斗爭稱為消滅競爭的第一次嘗試。不僅如此,恩格斯還看到了由工會所組織的英國工人罷工不僅具有把分散的、處于競爭關系中的工人聯合起來的功能,而且它還能使工人運動有可能不斷地走向自覺的狀態。
那么,這種自覺狀態的內容又是什么呢?恩格斯從兩個維度來展開對這一問題的分析。首先,這種“自覺”是指工人階級具有明確的無產階級階級意識,即工人階級的政治自覺。其次,這種“自覺”指的是英國工人階級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有一種清晰的認識。在對工人運動的研究中,指出工人階級要革命這是一回事,而闡明工人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又是另一回事。當他說工人階級在憲章運動的旗幟下并通過憲章運動與社會主義的結合而達到自覺狀態的時候,他顯然也希望工人階級能夠清晰地掌握無產階級革命的這種歷史觀依據。恩格斯并沒有認為達到這一點是很容易的。他除了指出真正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實現要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之外,還提出了“政黨”的思路。
3
英國工人運動的結果
英國工人運動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結果?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由于恩格斯是從社會歷史過程的角度來理解英國工人運動的前提及內涵的,因此, 他在對這種工人運動的結果的理解上顯然不可能像缺乏社會歷史觀視域的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如約翰·勃雷等)那樣,只是籠統地提出廢除私有制度的觀點。恩格斯指出,工人運動的一般結果既包括無產階級推翻現存的社會權力和私有制度,又包括實現消滅了階級對立的共產主義。并且,這兩個結果是隨著工人運動的不斷發展而先后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說,是隨著現實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而不斷表現出來的。在工人運動的結果問題上的這種極其豐富的 思想,使恩格斯超越了同時代的其他思想家而走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探索的 最前列。
首先,恩格斯指出,就當下英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現狀來看,要想讓工人運動采用和平的方式已經徹底不可能了。雖然工人運動的最終結果是實現超越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階級對立的共產主義,但只要現實社會中還存在著這種階級對立,那么,工人運動的任務就必須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斗爭和戰爭。對英國工人運動的這種分階段解讀,充分凸顯了恩格斯社會歷 史性解讀思路的深刻之處。對他來說,工人運動的理論基礎并非存在于人的 頭腦中的某種意志或觀念,所以,它不可能只有一種一勞永逸的結果。正是因 為它的理論基礎存在于現實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之中,所以,后者發展到什么 程度,它所能實現的結果也就會有什么樣的具體內涵。
其次,在恩格斯看來,就英國工人運動甚至整個工人運動在未來發展階段所要實現的結果而言,它肯定要比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更進一步,因為作為工 人運動指導思想的共產主義所要實現的理想,不僅僅是工人自己的事業,而且還是全人類的事業。恩格斯在這一問題上的思想深刻性表現在他敏銳地看到了即使是在和平的工人運動已經不可能的當下條件下,也要盡量讓工人階級 知道他們通過激烈的工人運動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背后的社會歷史根源以及 未來的發展方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