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了《劉繼明:我們怎樣讀<共產黨宣言>?》(烏有之鄉:劉繼明 ,2023-08-06 來源:人境院公眾號)一文,很是欣慰。在這篇文章中,劉繼明同志介紹了人境院首屆寫作研究生班同學們學習《共產黨宣言》的情況,并就如何讀《宣言》談了他自己的看法。
《宣言》不僅僅是“是一份歷史文獻和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行動綱領和宣言,還因為它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的學說,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分析批判資本主義的照妖鏡,是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思想武器。”更重要的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之作,它的最重要的意義,是為無產階級運動或社會主義革命提出總體綱領和實現路徑。
在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的時候,人大教授周新城發表了《消滅私有制》的紀念文章,曾經引起了學術界的軒然大波。我覺得,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在《共產黨宣言》這一科學社會主義奠基之作發表170周年時,不忘初心,發文紀念,這其實是沒什么好指責的。但是,我覺得,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后的今天,在十月革命勝利已有百年社會主義實踐之后的今天,仍然把“消滅私有制”作為重點來強調,這是在學習《宣言》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重要問題。
在當時面對整個的資本主義世界,無產階級將要通過組織成為自己的政黨,領導共產主義運動,以建立能夠體現勞動者利益要求的共產主義社會時,馬克思恩格斯關注的重點自然是消滅私有制。這在當時是非常適合的。
而經過170年的發展之后,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后、社會主義實踐已經有了百年歷史的今天,在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踐中遭受挫折、走向滅亡的今天,在我們已經進行了幾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后的今天,我們再簡單地重復“消滅私有制”,已經遠遠不夠了。
如果說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那個年代無產階級運動的側重點和主要任務在于“打破一個舊世界”的話,那么,我們今天面臨的側重點和主要任務在于“如何建立一個新的世界”。
事實上,對于什么是一個勞動者要建立的新的世界,什么是一個勞動者要破壞的一個舊世界,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已經十分明確向我們說明了:
在《宣言》的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也明確告訴我們:“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這里的共產主義,我們把它當作科學社會主義的同義詞來理解)。在這里,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最根本的區別,告訴了我們。他們把兩種社會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特征是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勞動(活的勞動)只是為生產資料的增殖服務的,是資產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會主義生產力特征是生產勞動(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資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資本主義的生產性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而社會主義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的生產性質是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的生產方式,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理解為是消費價值的生產。因此,無產階級運動或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實現由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向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
這才是《宣言》全書中的核心要點,它不僅是共產黨組織建黨的基本宗旨,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總體指導思想。
基于這個核心要點和總體指導思想,我們又可以把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進一步具體為實現四個轉變:一,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力產生根本轉變:即由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到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的轉變;二是必須促使社會生產主體由資產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的轉變;三是必須促使由體現資產所有者權利要求一一資產所有權的制度向體現勞動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制度的轉變;四是必須促使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所有到社會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轉變。
在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還進一步指出,共產主義革命需要做到兩個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什么是傳統的觀念:那就就是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適應的觀念:包括生產力觀念;生產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制度觀念;文化觀念等等。
什么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觀,概括起來就是要實現“四個轉變”和“兩個決裂”,從而最終形成以勞動者利益要求的滿足為核心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及相應的文化意識形態。
閱讀《宣言》,我們應該形成科學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或范疇:
一,明確無產階級運動的主體一一無產階級,認識無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及無產階級運動的性質與特征;
二,明確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根本概念,特別是要明確社會主義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互關系與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相互關系的區別;從而明確兩種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區別一一勞動所有權與資產所有權的根本區別;
三,明確社會主義生產的主體是勞動所有者,而不再是資產者;也不是勞動力所有者。社會主義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主體的區別是勞動所有者與資產所有者的區別。
四,明確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滿足勞動者的消費需要,而不是滿足資產者對資產增殖的需要。社會主義生產是消費價值的生產,而不再是剩余價值的生產。
明確了這個正確的社會主義觀,我們才能“擦亮眼晴,燭照現實,提高辨別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能力,不在復雜的思想斗爭中站錯立場,迷失方向。”“馬克思恩格斯把正在進行的勞動稱為“活勞動”,把生產資料稱為“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為我們如何用勞動所有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提供了典范。
明確了科學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性質和特征,我們不難發現蘇聯模式的公有制經濟,事實上并不符合《宣言》中提出的“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這個新社會的性質與特征。因為蘇聯模式雖然實現了公有制,但在企業制度上卻沒有確立工人的主體地位,而且也沒有把滿足工人生活需要作為生產的目的組織生產;相反,在我國農村的人民公社卻因為建立了社員大會、隊委會領導下的隊長負責制,由于建立了工分分配制度,形成了“補償消耗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余下都是自己”生產模式,事實上它是真正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一句話,明確了正確的社會主義觀,我們才能辨別和區分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公有制經濟模式,到底是過渡性質的生產模式還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本身?
明確了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會主義生產力區別于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要求,我們應該明白,看一種制度是不是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對于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完全是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目的是滿足資產增殖的要求,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效率表現為資產增殖的程度和速度;而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因此社會主義生產的效率表現為勞動者消費內涵的豐富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表現為物質生產資料的生產能力的提高和增長,而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表現為勞動者生存和發展能力的提高和增長。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雖然已經有了170多年了,但是,《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其闡述的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總體綱領,在社會主義制度尚未能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現之前,是不會過時的。這就是在今天我們仍然要學習《宣言》的意義所在。雖然在十月革命以來產生的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先后滅亡了,但是,從十月革命開始起,這個世界就進入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斷衰退、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不斷興起的過渡時期。這一方面是因為十月革命后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真正的、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對應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另一方面,在本世紀初出現的知識經濟形態,由于生產過程中知識的地位超越了資本而使生產勞動取代了生產資料的支配地位,從而形成了新興的社會主義生產力及其發展要求,同時也產生了“人人為主體、按業績付酬”的新的制度形式。
當人們在為東歐、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滅亡嘆息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事實上已經引起了生產力發展的階段性的變化,另一種形式的制度革命已經不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而且正在不斷地發生著。無論你愿不愿意,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取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一個不可抗拒的發展趨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