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公眾號上看到了《賈康:正本清源認識“剝削”問題,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本文系賈康2023年1月在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季度宏觀研討會上的發言;中關村產業升級研究院,2023-8-2,發表于內蒙古)。
文章開頭指出,“從現實民營經濟發展的體量上看,中國民營經濟早已經不止“五六七八九”了,有數據表明中國的民營企業不僅在一些增長極區域已經是“五個九”的問題,而且從全國來看,過去印象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里,已經涌現出了一些頭部企業、大企業,而在中國最新的500強企業的排名中,民營企業已經占據了300多個席位。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從整個國民經濟中1.5億以上的這些市場主體來看,民營企業如果說在其中占絕大多數,那么從業人員數可能要翻幾倍,再加上他們家庭成員,總體人口規模里的份量,那顯然是中國大多數社會成員,都是在這個陣營中間。領導人早就強調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但在現實生活中間的感受,我們不必諱言還遠不到位,實際的“區別對待”市場人士心知肚明。”
文章進一步指出,“我重點討論另外一個需要從馬克思在基礎理論層面闡述的原理加以發展、完善、補充的重要問題,即在‘勞動價值論’的認知框架下,‘管理勞動’和‘剩余價值’、和‘剝削’的相互關系的辨析。”
本人非常贊同賈康先生的建議,在對我國1.5億以上的市場主體,我們確實要在勞動價值論認知框架的基礎之上進行理論創新。
我國有1.5億的市場主體,這些市場主體,包括了外資企業,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個體經營企業等多種類型。
但是,所有這些企業,并不都是資本經營類企業,并不都是剩余價值生產企業。
我們就以最著名的華為企業來說吧,它是民營企業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你能說它是資本經營的企業嗎?
不能。華為也采用股份制來進行分配,但作為老板和創始人,任正非參與企業生產成果的分配比例僅僅占有1.4%,98%的份額由職工分配。對于這種分配方式,你能說他是剩余價值生產方式?98%的收益都由員工來分配了,這里還有什么剩余價值嗎?這還能說是資本經營方式嗎?
也就是說,目前面對我們的市場經濟格局和經濟結構,已有的資本理論和產權理論,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我國的實際了。
我的一個基本觀點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不同的。其中一個主要區別就在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資本為本,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工本為本;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活動由資本主導,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當以工本為主導。
當我們談到市場經濟時,實際上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種市場經濟的共同點是,都是由價值規律進行商品生產調節的商品生產方式;不同點在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由資本起主導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工本起主導作用。
與簡單商品生產相適應的是市場經濟。即以價值規律起主要調節作用。這種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小私有者。他們生產商品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出售自己的產品取得貨幣收入,然后再買入自己需要的商品。因此,簡單商品生產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自己需要的使用價值。因此,在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的商品生產者,即以自有資產和自我勞動為基礎的商品生產者,其生產行為就是生產出別人需要的商品進行出賣,從而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滿足自己生活消費的需要。這時的生產者,他需要的是“兩本”:本錢和本領。本錢是用來購買滿足生產需要的生產資料,本領是把生產資料進行加工制作成新的商品的勞動能力。
當小生產者的生產資料被剝奪,絕大部分勞動者只占有自己的勞動力;而少數的生產者則成為生產資料所有者。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只能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自己的消費資料,因此,勞動力成為了商品;而資產所有者則通過購買勞動力及相應的生產資料組織生產。由于勞動力是以商品形式由勞動者轉讓給資產所有者的。因此,資產者只需要按照約定的價格支付工資,企業生產的結果自然表現為資產者資產價值量的增減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勞動者的勞動創造的價值常常是大于資產者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因此,就產生了剩余價值,從而使資產者的預付資本有了增值。在這里的資產者的生產行為實質就是利用占有的生產資料,采用雇傭勞動方式不斷吸取勞動者剩余價值的過程。而這資產者所以能夠取得剩余價值,是因為其占有的資產。因此,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資為本。
如果小生產者的生產資料通過合作化等途徑,把生產資料公有化了,每個生產者都成為了公共的生產資料所有者,而且是在資產所有方面沒有差別的所有者。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必須聯合起來,在不損害公有資產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資產,通過勞動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由于大家在資產所有方面是無差別的,而在勞動所有方面(因為生活消費的個體性)中是有差別的。因此,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需要體現的是勞動者在勞動投入方面的差別。因此,公有制企業的生產過程,實質是勞動者通過勞動投入獲取相應的消費價值或消費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獲取消費價值的憑借是什么呢?那就是能夠形成消費價值的勞動能力或工作能力。我們把這種能夠形成消費價值的勞動能力或工作能力,稱為工本。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工為本。
我們可以把股份公司和生產隊模式做一個比較,來具體理解資本與工本的概念。
在股份公司中,是多個股東進行合資經營,因此,企業要根據股東投資企業的資產量進行股利的分配。如果把某個股東的股份除以公司的股份總數,就得到這個股東的占股比。把這個占股比乘以企業用于股利分配的總數,就得到這個股東個人的股利收入。在這里,股東的占股比,就是量化的資本。,是股東作為資產者獲取股利的憑借。
在生產隊中,是多個勞動者進行合作勞動。因此,生產隊要根據社員投入生產隊的勞動量進行消費金的分配。如果把某個社員一年的工分累計量除以生產隊一年的工分總量,就得到這個社員的工分比,把這個工分比乘以生產隊用于個人收入分配的消費金總額,就得到這個社員的個人勞動收入。在這里,這個工分比就是量化的工本,是社員作為勞動者獲取勞動收入的憑借。
社會生產都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構成的。而具體的生產就是生產資料與生產勞動采用特定的生產方式結合進來形成新的商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我們的生產是在勞動力商品化的條件下,由資產者來組織和主導生產過程,并以滿足資產者資產增殖需要為目的,那么這種生產方式就是資本的經營方式,其價值運動的特征表現為剩余價值的形成過程;反過來,如果社會生產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由勞動者來組織和主導生產過程,并以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為目的,那么這種生產方式就是工本的經營方式,其價值運動的特征表現為消費價值形成過程。
社會生產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構成,因而可以形成兩種生產主體:生產資料所有者或資產所有者;生產勞動所有者或勞動所有者。但是具體的生產要正常地進行,必須確立一個主體,并以這個主體的利益要求來主導生產過程。而勞動力商品化過程的作用就是消除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確立資產者的主體地位,使生產過程成為滿足資產者利益要求的過程;相反,生產資料公有化是消去資產者主體地位,確立勞動者主體地位,使生產過程成為滿足勞動者利益需要的過程。
工本范疇的產生,源自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所產生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當社會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人格化的資產者已經消滅,而且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也已經消除。于是,勞動者作為生產主體出現了。那勞動者憑什么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并參與企業生產成果的分配呢?這里必然地產生了一個與資本相對應的經濟學范疇,這就是工本。這一范疇,既適用于以手工操作與畜力為基礎的農民勞動者,也適用于高科技產業的智力勞動者。另一方面,二十一世紀前后出現了知識經濟,由于知識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極大的提高,客觀上使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這也決定了工本范疇產生的必然性。資金讓位于知識,知識成為最寶貴的資源,從而使生產勞動取代生產資料取得了支配地位。于是,與“資本”相對應的“工本”的出現,就成為必然的事情了。隨著“人人為主體、按業績付酬”的經濟形式的興起,工本和工本經營,這種與資本和資本經營對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在探討知識經濟時代特點時,人們形成了知識就是資本的觀念,因此出現了“知本”的范疇。這對知識經濟形態的生產方式是適用的。但是,由于社會主義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生產力客觀上出現了生產勞動占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的新的特征,這客觀上也需要建立體現與勞動者權利要求相適應的基本范疇。因此,為適應傳統企業生產方式的生產力結構變化所形成的生產力發展要求,把“知本”拓展為“工本”是很有必要且是比較合適的。
在實踐中,工本經營方式,早在我國人民公社時期就已經出現,生產隊模式就是典型的工本經營方式。在改革的過程中,事實上在集體企業中也出現過實現按勞分配的工商企業,在改革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也有類似華為這樣的經營模式。只是由于我們的理論界的研究局限于產權觀念和資本經營的傳統思想的束縛中,理論研究遠遠跟不上實踐的發展。這是許多人覺得工本這個概念感到奇怪的原因所在。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認識勞權經濟模式,認識類似工本這種社會主義經濟學概念,是需要站在勞動者的立場上,用勞動所有的基本觀點來看待問題的。但許多人事實上他們并不能夠站正這個立場,從勞動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因此,許多人是面對勞動者的利益要求,卻難以從理論上去體現這種要求。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實際上是三個不同部分組成的:對應于商品生產的是商品經濟學,主要理論為勞動價值論,對應于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是資本主義經濟學,主要理論是剩余價值理論;對應于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是社會主義經濟學,主要理論是消費價值理論。在這三個部分中,商品生產是一般,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是商品生產分別在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和生產資料公有化條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同樣道理,作為剩余價值理論也是勞動價值論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特殊表現形式,作為消費價值理論則是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特殊表現形式。
與上面的原理相適應,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相對應,貨幣是起主導作用的范疇;資本主導的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對應;工本主導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對應。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個別或少數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在經濟上與世界接軌,當然要在一定范圍、一定時期,保持一定比例的資本經濟,但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結構的主體或起主導作用的還應該是工本經濟。這也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既要堅持“兩個不動搖”,又要堅持“兩個主體(公有制為主體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基本原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