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瀏覽頭條時看到了這樣一個帖子:《馬院教授要恢復鞏固資本論教學地位:學完出校門是暈倒還是狂抓?》(今日頭條:首發2023-07-26 12:45·酒叔雜談),文中講到:
“盡管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出了整整2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的實踐己不可能逆轉
但1400多所馬院里有不少馬院教授滿腦仍然是巜資本論》及其‘剩余價值論’等等
其觀念已經完全教條化,實際上他們如果自食其力就個廢人。與現實完全是兩張皮,但他們又不甘心
于是,馬院教授玩弄概念騰挪轉移,來反對市場經濟,進而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看完此文,我覺得有些好笑。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要恢復鞏固資本論的教學地位,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啊。《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著作之一,馬克思主義學院難道不應該把這個主要著作當作主課來教?這一點毛病都沒有啊,有什么可指責的呢?
馬院教授”滿腦仍然是巜資本論》及其’剩余價值論’",這也沒有毛病啊。你教授都沒有《資本論》最基本的理論知識,怎么去教學生呢?
原來作者在對這個本來很正常的事情感到詫異,是因為他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出了整整2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的實踐己不可能逆轉”,因而認為教學資本論已經沒有必要了。
作者這種看法是大錯特錯了。
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僅有20多年時間,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是任重道遠的重大任務,需要在進一步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和修正,而這一切需要成熟有效的市場經濟理論來指導。
在現在的所有經濟學理論中,也只有馬克思的《資本論》是真正能夠揭示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規律的經濟學理論,這不僅包括了市場經濟理論,自然也包括企業理論。
一,西方經濟學理論,可以說只是研究市場經濟的理論。由于缺乏相應的企業理論,因而它作為市場經濟理論也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會不以為然。
難道象生產函數理論,廠商均衡理論,成本收益和利潤理論等等,這些微觀經濟理論都不是企業理論?
我們還是來看看事實吧。
西方經濟學理論可以區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部分。宏觀經濟學不是企業理論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微觀經濟學中是不是存在企業理論呢?
所謂的微觀經濟學是以需求、供給與價格均衡理論為基礎。而需求、供給與價格均衡理論反映的是市場交易,討論的是價值規律問題,是市場機制問題。生產函數理論分析的是生產中的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是為了揭示決定供給曲線變化趨勢的基本因素,它的內容仍然屬于市場機制。成本收益和利潤理論則是探討作為市場主體的行為狀態,這一問題的探討依然在市場機制的范圍之內,這是市場主體問題。至于生產要素價格和收入分配理論,帕累托最優理論等等,就其內容而言,更是屬于市場機制問題的探討。由此可見,微觀經濟學理論實質是具體探討市場機制的經濟理論,可以說它是一種市場經濟理論,卻不能說它是企業理論(包括其中的生產理論,廠商理論,成本收益和利潤理論等等)。
但是,有人會說,經濟學界都一致地把科斯公認為建立企業理論的始祖,難道科斯理論也不是真正的企業理論?
新古典廠商理論只是把企業設想成為一個利潤極大化的實體,這一設想沒有超出市場主體的范圍,而且就這一設想的目的而言,也是為了市場機制對作為市場主體的探討;科斯的所謂替代市場理論,從市場角度提出了為什么有企業以及企業的邊界和規模問題,他的出發點和基本方法仍然局限于市場機制的范圍之內??扑估碚摽拷似髽I機制這個大門,但是,卻始終沒有進入企業的大門之內,這是因為科斯始終站在市場機制的大門里走不出來。
科斯認為,企業與市場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勞動分工的方法,企業的出現一定是企業的管理成本低于市場的交易費用,管理成本與交易費用的差別是企業出現的原因。企業的邊界是由企業的管理成本與交易費用的差別決定的。當企業規模擴大時,管理成本會上升,這種上升接近節省下來的交易費用時,企業的規模就不會擴大了,直至管理成本等于交易費用,企業規模也達到最大。正因為這樣,人們才認為交易費用是現代企業理論最重要、最核心的范疇,是科斯理論的支柱(程承坪《企業理論新論――兼論國有企業改革》第83頁;呂中樓《新制度經濟學研究》第57頁)。
交易費用,顧名思義,就是進行交易的費用。那么,這里的交易費用又是什么意思呢?
舊制度經濟學把交易界定為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轉換關系。但“從科斯的有關著作來看,雖然他也把交易界定為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轉換關系,但是他把交易局限于市場交易,并不包括康芒斯的管理交易和限額交易”(程承坪《企業理論新論――兼論國有企業改革》第87頁)。也就是說,科斯的交易費用是指市場交易費用,而不是其它交易費用。
從這里我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呢?交易費用是一個市場范疇,而不是一個企業范疇。
科斯自己這樣說:我想,我們可以認為企業的本質特征是對價格機制的取代(《企業的性質》)。也就是說,在科斯本人看來,企業是用另一種機制取代了市場機制。
很顯然,交易費用只是深化了人們對市場機制的認識,并從市場機制角度探討了企業存在的原因,但是,它本身并不是關于企業機制的探討。因此,交易費用理論只是市場經濟理論,而并不是什么企業理論。
但是,有人會說,難道連科斯以外的其它人提出的關于企業的理論,例奈特的風險分擔理論,阿爾欽等人提出的團隊理論,威廉姆森的資產專用性理論,楊小凱等人提出的間接定價理論,克瑞普斯的聲譽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企業家理論等等,難道這些都不能算作企業理論?
回答是十分肯定的。既然連科斯提出的交易費用理論都不是真正的企業理論,那么,其它人關于企業的解釋和說明,同樣由于沒有弄清企業機制的內涵,當然也不是真正的企業理論。同樣的道理,楊小凱等人的間接定價理論,用合約概念解讀企業的理論,事實上與科斯用交易費用解讀企業的做法相類似,他們始終是費力地用市場交易的方式來解讀企業的性質,注定是不能成功建立真正的企業理論的。
交易費用、契約、合約等類似的概念事實上都是市場交易或市場機制的概念,而不是企業機制的概念。
西方經濟學是一種市場經濟理論。所謂的微觀經濟學,實質就是具體探討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理論。微觀經濟學雖然學派眾多,觀點不一,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用市場機制這根線串起來:需求、供給和均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函數理論,成本收益和利潤理論,廠商理論,分配理論等,都是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開市場機制的內容,以表現價值規律的作用與過程;至于宏觀經濟學則是探討價值規律失效狀態下的計劃配置方式或防止價值規律失效的對策,兩者相結合,形成了適合西方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學理論。但是,西方經濟學由于缺乏對企業機制的系統認識,因而作為一種市場經濟理論是不完整的。
二,為什么西方經濟學不能形成真正的企業理論?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企業理論呢?
真正的企業理論,就是探討企業經營機制的理論,就是從各個角度探討企業機制的各個方面,在各種情況下的作用狀態的經濟理論。說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起決定作用的基本經濟規律,說明這種規律的具體的表現形式與作用過程,能夠滿足這樣的要求,才能真正稱得上是企業理論。
企業經營機制或企業機制,與市場機制是相聯系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但是,兩者又是具有性質區別的。因此,兩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不能把市場機制當作企業機制,反過來,也不能把企業機制當作市場機制。經濟機制是經濟規律的表現形式和作用過程,經濟規律不同,它的表現方式和作用過程也不相同,因而作為其外在表現的機制形式也不相同。因此,我們不能把探討市場機制的西方經濟學叫做企業理論。
為什么西方經濟學不存在企業理論呢?這是因為西方經濟學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能夠說明和論證在企業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基本規律。而缺少對基本規律的認識,也就談不上企業機制的研究。這是與西方經濟學本身只是偏重數量關系的研究、對經濟關系的性質研究則嚴重不足的特點相聯系的。
由于在資本主導的市場經濟中,對企業的研究觸及到資本主義生產本質的研究,觸及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本矛盾的研究。而且這種研究形成的剩余價值理論使資本經營方式具有暫時性和不合理性的特征,這在根本上違背了作為統治階級的資產階級利益要求。因而,西方經濟學自動地避開了企業機制的深入研究。
三,為什么說《資本論》是完整的市場經濟理論呢?
這是因為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不僅包含了市場機制的研究,而且更是系統地進行了企業機制的理論研究,從而在理論上系統地再現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整體運行規律和特征。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說,“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
勞動價值論揭示了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的市場機制作用方式,而剩余價值理論則揭示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市場機制作用的方式和特征。
資本主義企業的經營機制,從本質上講就是剩余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與作用過程。剩余價值理論的形成和提出,全面地展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作用機理。剩余價值規律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而存在的。它在企業內部通過按資分配的規律體現剩余價值生產的要求,它在社會中,通過價值規律體現剩余價值實現的要求。因此,在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中,剩余價值規律作為一種機制,對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展起著基本的決定性的作用。
資本是資本主義社會決定一切的經濟權力,它是經濟學的起點,又是終點。《資本論》正是以產業資本為中心、從而以生產過程為中心過程建立了《資本論》的理論體系和邏輯結構的。
交換是為生產服務的,市場經濟的理論是必須以對生產方式的本質和特點的認識為基礎的。因此,只有在認識生產方式的性質與特征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理解市場經濟的性質與特征。
四,重視資本論理論的教學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
不久前,先是看到了《郝貴生:<資本論>的當代意義究竟是什么?》一文。在文章中作者指出了“講《資本論》對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只能從與資本主義根本對立角度講意義。那種不講這種根本對立,總是抹殺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總是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所謂‘共性’中,從《資本論》中關于資本主義本性及運行規律、模式中千方百計中挖掘對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甚至把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典型模式‘市場經濟’體制原封不動照搬過來簡單加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帽子,企圖與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混為一談。這不是馬克思主義,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而是打著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旗號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
不錯,我們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企業經營機制與市場機制的結合,這與資本主義企業機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形成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不同的。因此,我們需要在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對應的基礎上來認識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由于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因此,勞動力的實現是通過商品化來實現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與生產資料是作為資產者的資本的生產的形式形成的;與此相對應,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勞動者成為了唯一的生產主體;又由于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勞動者的利益要求表現為勞動所有權的要求。因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力與公有的生產資料相結合是作為勞動者的工本的生產形式的。如果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資本雇傭勞動,那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就是工本雇傭資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同是市場經濟。其兩者的共同點是都可以運用商品生產經濟學原理,都可以運用勞動價值論來認認識在社會條件下的價值運動的性質與特征。
剩余價值理論是勞動價值論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一一即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的具體存在形式,那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一一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的具體存在形式就應該是消費價值理論。當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之后,勞動者成為當然的生產主體,而社會生產過程也成為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的過程。因此,消費價值規律也理所當然地成為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
從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下行通道,目前復蘇艱難,即使大規模放水也起不了作用。為什么呢?根源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為什么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從根本上來說就在于資本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一種兩極分化的方式;千千萬萬個企業追求的是盈利最大化、工資及人工費用最小化,于是,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而大多數人走向相對貧困。而那些發了財的億萬富翁,或者移民,或者把財富向國外轉移;如此不斷循環,造成了再生產的障礙。
如何才能破解這個殘局?那就是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實行按勞分配的公有制經濟,建立消費價值生產方式,從而形成由勞動者收入引領的經濟增長模式,形成由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并沒有錯,但不能丟了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這個主體,不能完全讓資本主導整個國家的經濟,而是要樹立“兩本論”的指導觀念:讓資本主導民營經濟的運行和發展,讓工本主導公有制經濟的運行和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那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果我國有更多的類似華為這樣的企業,讓勞動者把企業作為滿足自己消費需要的平臺,形成勞動者和企業相互促進、相互滿足的良好發展狀態,怎么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呢?
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學者,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家,要跳出傳統的產權觀念和資本經營的習慣性思維,要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從按勞分配現按資分配的區別點上思考經濟發展的對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